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乡愁之“乡”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区域地理概念,因此乡愁之“愁”不是无缘之愁,而是有根之愁。乡愁是基于特定的地理位置产生的,其承载着主体浓烈的情感记忆,蕴含着主体对地理故乡的精神皈依。乡愁中的“乡”是对乡愁主体生活过的故乡的地理泛称,是乡愁地点的代名词。
②乡愁的“愁”一方面指主体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情感,另一方面指一种对故乡的情感文化,包含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③乡愁的物质载体包括自然和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农特产品等。这些承载和唤起主体情感的物质载体富有生动的内容情节和情怀,与主体过去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即使主体离开故乡多年依然能对其产生情感驱动,慰藉游子的思乡、精神失重等情绪。
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愁社会价值,本质上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乡愁价值功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过渡中起着“纽带”和“导航”的重要作用。乡愁价值通过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理性疏导乡愁发生主体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推进个体与社会的追求统一,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⑤乡村作为乡愁载体是最值得利用和发掘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政策不谋而合。乡愁生态价值的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核心,坚持“用生态留住乡愁,用乡愁留住生态”的发展原则,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作用使主体加深对故乡生态文明的认识,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平衡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摘编自马蕾《乡愁价值的激活: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愁理论价值研究》)
材料二:“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人们过年回乡骤然感觉到年味逐渐消失,富有传统内涵的农村习俗也淡出农民的生活。与之相反的是大面积被搁置的土地的荒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乡村文化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我国重要的本土文化。尽管受着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乡村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乡村文明的价值包括载体性文化价值、主体性需求价值和客体性生产价值,它的载体性文化价值可以团结乡村振兴的多元主体力量。无论是有形的乡村文明还是无形的乡村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而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价值和诉求。比如说,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是乡村人民遵循共识所建立起来的。正因如此,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也是乡村人民约定俗成的。这些文明都是人民共同建立的,因此,它们是乡村人民共同利益的反映和价值标准的集中体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乡愁”情怀如此浓郁了。对“乡愁”,我们应意识到乡村在现代化浪潮中是无法被替代的,尽管城市化在不断地冲击着乡村的发展,但我认为这正是乡村振兴的存在意义。
(摘编自钟晨《“乡愁”下的乡土情怀与乡村价值思考》)
材料三:
①乡愁包括乡“愁”和“乡”愁,前者凸显“愁”的语义,将焦点指向了关乎故乡的现实问题;后者凸显“乡”的语义,落脚于故乡的范畴问题。对于新型城镇化而言,解决了乡“愁”和“乡”愁的问题,也就真正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包含了现实中“望不见山、看不见水”的乡愁话语语境,“山”“水”成为环境资源元素的隐喻而与乡愁直接关联,这种预设使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首先关联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摘编自谭晖《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
1.下列对材料中“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之“乡”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向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是乡愁主体的精神所皈依的故乡范畴。
B.乡愁之“愁”是一种情感记忆,指向了故乡的现实问题,包含对故乡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
C.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就固定地理区域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D.乡愁常附着在与主体曾经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自然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等的上面。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乡愁的生态价值进行积极引导,让人们更多的关注乡村的生态建设,能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对解决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有益。
B.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和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价值和诉求。
C.“乡愁”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所以尽管人们每年都想尽办法回家过年,但作为物质载体的乡村土地却仍然被大面积搁置荒凉。
D.乡愁具有普适的范畴,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与国家全面开放的格局有了相融的匹配度。
3.下列诗句能表现出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管。
B.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请结合材料,从“乡愁”视角就“美丽乡村”建设向有关部门提出三条建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宝黛初见
曹雪芹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yāo)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5.宝玉给黛玉取字的情节表现什么?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他反对封建观念,追求男女平等。B.他对黛玉颇有好感。
C.为追求黛玉而展示自己的才华。D.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
6.关于读书问题,黛玉回答贾母是“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是“不曾读”,前后为何不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黛玉怕宝玉考她,不敢在他面前说读过《四书》,表现了她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
B.黛玉从刚才贾母的话中得知贾母不主张女孩儿多读书,便改了口,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
C.反映黛玉细心机敏,善于随机应变。
D.是为了讨好宝玉,因为她知道宝玉不爱读《四书》《五经》,说明她机敏聪慧。
7.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节选部分是如何表现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乙)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本文为古人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读后感)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D.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如“晋侯秦伯围郑”句中的晋侯、秦伯。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C.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皇帝对自己的谦称。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3.翻译下面两句话。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唐代〕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
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
忘机:忘却俗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
B.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未渡的人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
C.尾联写诗人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D.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动中有静,栩栩如生。
15.本诗颈联“万顷江田一鹭飞”一句,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之口,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中,香菱对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叹赏不已,林黛玉以为王维诗中的“上孤烟”是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句化用而来。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意义文本”真的可以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素材吗?以其为内容能够写出有感染力的书法吗?支持者认为,( )。其实,书法艺术与文学、文字学、篆刻学等密不可分。仅仅强调其视觉属性,显然失之偏颇。当下,书法创作中文辞的重要性不仅不应被忽视,反而应该加强;文辞与笔墨的关系不仅不应割裂,反而应该和谐统一。
文本是书法的灵魂所系。书法的书卷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只有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其文化根本才没有动摇。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优秀书法“对于内身来说,足以陶冶人心,有'修身’之力;对于社会而言,则有移风易俗、感化人心之效”。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民族风骨、人文精神,体现着书法家的文化修养与艺术素养,至今熠熠生辉。对当代书法创作而言,怎么写很重要,写什么更重要。所书文本代表着书法家的人生理想、文化认同、文人风骨,不可轻视。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特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拓展上,必须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视觉审美价值
B.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立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拓展上,应该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视觉审美价值
C.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特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拓展上,应该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审美视觉价值
D.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立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开拓上,必须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审美视觉价值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载道”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B.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
C.你们互相替对方撒谎,真是一对“好朋友”。
D.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轻轻,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尽管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
B.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不仅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而且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
C.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因为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所以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
D.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如果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那么其文化根本就没有动摇。
七、语言表达
20.请参照示例的方式,帮下面的长工和朗宁反驳对方的观点。要求符合事理,每空不超过20字。
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师闲聊起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道:“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恭听高论,一时无人应声。黄侃慢慢站起身,说道:“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胡适一时语塞,众人哈哈大笑。
示例:如果唱《秦琼卖马》要用真车真马,唱《武松打虎》就要用真老虎。
①有一天,有个地主在家里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酒壶里没有酒了,他连忙喊来长工去给他打酒。长工接过酒壶问:“酒钱呢?”地主很不高兴地瞟了长工一眼说:“有钱能打酒算什么本事?”长工没有再说什么,拿着酒壶就走了。过了一会儿,长工端着酒壶回来了,地主暗自高兴,接过来就往酒杯里斟酒,可倒了半天也没倒出半滴酒。原来酒壶还是空的。地主冲着长工喊叫:“怎么没有酒?”
假如你是这位长工,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______________。
②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多年后,当他竞选加拿大某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假设你是朗宁,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 _______。
2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本报北京3月1日电]3月1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2次药品降价方案的第二天,100多家医药企业在京开会。石药、鲁抗等国内医药企业巨头悉数到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
在这份《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的征求意见稿中,药企代表们痛陈,单纯的药品降价,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建议书指出,现行“以药养医”制度使得医疗机构成为逐利机构。医院收入、科室奖金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药品创收,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利益的诱惑下,或明或暗地向企业索要回扣。“以药养医”的制度不解决,滋生腐败的土壤就不可能铲除,治理商业贿赂的效果也只能是表面的和暂时的。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网)不入洿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吃不完)也;斧斤以时(按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使民众养活生者、安葬死者都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节选自《孟子》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上面这段孟子的话,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C“就固定地理区域”错误。材料一中对“乡愁的本质”是这样表述的: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所以,材料一中说的是“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而选项说是“就固定地理区域的”。
2.C“尽管人们每年都想尽办法回家过年,但作为物质载体的乡村土地却仍然被大面积搁置荒凉”错误。原文是“人们过年回乡骤然感觉到年味逐渐消失,富有传统内涵的农村习俗也淡出农民的生活。与之相反的是大面积被搁置的土地的荒凉”,二者之前没有因果关系。
3.B项说的是故乡窗前的梅花,属于乡愁的物质载体中的自然景观。A的家书,C的酒和D的明月都不属于乡愁的物质载体的范畴
4.①挖掘乡愁的生态价值,推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②利用乡愁的社会价值,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③“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可以由此引导和加强村规民约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④将乡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系起来,利用乡愁的普适性范畴,推动人们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同构,实现美丽乡村的共建共享。
5.C
6.B
7.(1)呼应小说开头的“木石前盟”,增添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2)照应前面黛玉“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说明两人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3)突出宝玉、黛玉之间心灵相遇,感情默契,为后面描写他们坚贞的爱情埋下伏笔。
8.(1)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先通过众人之口,从反面入手,突出了这一人物的顽劣异常、不合常规,致使黛玉心生“蠢物”印象。可见到真人,却是一位清秀俊朗的年轻公子,欲扬先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通过他的对话与“发狂摔玉”的行为,突出了这一人物的真性情与叛逆的性格,也表现了宝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9.D
10.B
11.C
12.A
13.(1)(晋国)已经向东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2)(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 越国以鄙远,意思是“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境”。鄙:名词意动用法,把……作为边境。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
“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怵于烛之武之利”是状语后置句,不能断开;排除AC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皇帝”错,应是“国君、诸侯王”。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错。通过佚之狐的话的评价表现烛之武的才能,应是“侧面”描写。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大;阙,侵损、削减,,使动用法代词,;焉,疑问代词,哪里(一说兼词,于此,从哪里)。(2)中,深中;讵,岂,怎么;若是,像这样。
参考译文:
(甲)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乙)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14.D“动中有静”错误,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空旷寂静的晚渡图,其中“马嘶”“鸥散”“鹭飞”等动景是以动衬静,所以应是“静中有动”,而非“动中有静”。
15.(1)二者都通过动静结合,从视觉和色彩等写景角度描绘出空旷寂静的晚渡图。(2)不同之处,本诗巧用了数量词属对工稳,对比强烈,深化了诗境。承接上句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王诗巧用叠词,使得诗歌读来更显律动美韵味美,增强画面感。
16.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稀、乌鹊、暧、墟、毋。
17.B
18.A
19.D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面说支持者认为“无意义文本”可以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素材,以其为内容能够写出有感染力的书法,可见这是说书法可以与文本内容无关,应当具有独立的价值,而非“独特价值”,排除AC;
“必须具备”过于绝对,应当是“应该”具备,排除D。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载道”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 “说话”表特殊含义;
B. “合作”表强调;
C. “好朋友”表讽刺、否定;
D. “天有不测风云”表引用。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这里表示表示另提一事,应用“至于”,排除AC;
“只有……才……”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与“其文化根本没有动摇”之间应是假设关系,应用“如果……那么……”。排除B。全部改对的是D。
故选D。
20.(1)示例:壶里有酒才能倒出酒来算什么本事?(2)示例:喝牛奶长大的,难道就有牛的血统了?
21.百余家药企欲上书国务院建议改革以药养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