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故事与蜈蚣的临床应用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蜈蚣解蛇毒的故事

一位姓褚的农民,早晨被蝮蛇咬伤右手背,半小时漫肿肘弯,疼痛异常。诊时肿至腋部。朱良春教授用炙蜈蚣粉,6小时1次,每服3克,并用粗针穿刺数处引流排毒。当时痛减神安,次日肿痛显消。遂改1日3次,每次2克,连服3日而愈。

蛇医专家季德胜为试验蛇毒,让小花蛇在自己小臂上咬了一口,皮肤陡然变黑,内服蛇药无效,人渐昏迷,医者无策。季本人用5条活蜈蚣吞下去,仍无好转,生命危急,只得去电向其师兄求救。其师兄电云:“仍口吃蜈蚣,数量加倍。”依法服后黑色渐退,神志清醒。15条活蜈蚣救了季德胜的命。

蜈蚣《神农本草经》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性温味辛,有毒。归肝经。具有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1. 解蛇毒、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拔萃方》);本品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如《本草纲目》引《枕中方》验方,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庶虫虫,共研细末内服,治骨结核;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用黄连20g,蜈蚣5条,冰片2g,共研细末,香油调糊,涂擦患处,治疗带状疱疹16例,全部治愈(辽宁中医杂志,1999,1:36);

2.痉挛抽搐。本品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验方》);若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以本品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证治准绳》),又(《圣惠方》)万金散,治小儿急惊,以本品配丹砂、轻粉等分研末,乳汁下;若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经适当配伍,本品亦可用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斜等证。

3. 风湿顽痹。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而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

4.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用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或蜈蚣研末装胶囊吞服,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常获满意效果(新中医,1995,3:13)。

5. 不良反应:蜈蚣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省人事、心跳缓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等。出现溶血反应时,尿呈酱油色、排黑便、并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出现过敏者,全身起过敏性皮疹,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另有服用蜈蚣粉致肝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蜈蚣中毒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故应严格掌握用量,注意体质差异,过敏体质者勿用。蜈蚣中毒一般疗法为:早期催吐、洗胃;心动过缓者,可肌注阿托品等;呼吸循环衰竭者,可用中枢兴奋剂、强心及升压药。过敏者,给予抗过敏治疗。中医治疗:内服蜈蚣制剂中毒,可用:茶叶适量,泡水频服;或用风尾草120g,银花90g,甘草60g,水煎服。

用法用量: 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见上述不良反应),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