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臭水塘变美了!

村口臭水村口臭水塘变美了!“90”后回家乡过周末住着不想走

紫牛新闻

2020-04-13 17:10

“村口的池塘整治好了,难闻的气味没了,村庄的面貌变美了,以后没事可以常回家住住了。”近日,家住南京六合区横梁街道方山村村民杨山泉高兴地给远在合肥的儿子儿媳打电话。小两口周末回家住了两天,拍了不少家前屋后的美照发在朋友圈说:“住着不想走了,门口的臭水塘已经彻底清理完工了,池塘里及周边积存的生活垃圾也全部清上来了,池塘周围干净整治、面貌一新了。“

整治前的面貌

说起老杨家门前水塘,老杨是有爱有恨。老杨说水塘陪伴他成长,年轻时水塘水很清澈,庄里人在塘里淘米洗菜,生活用水全靠这口塘,夏天他还和小伙伴们跳到塘里洗澡,后来随着改用井水、自来水,池塘慢慢淤积,成了村民垃圾塘。夏天蚊子和苍蝇孳生,还时常发出难闻的臭味,在城里出生的孙子回来就闹着要回家,水塘成了祖孙欢聚的阻扰塘。儿媳因为家门口的臭水塘臭味,不愿带孙子回老家来住,老杨经常想让他们回来,他们却因臭水塘三代人一直谈不好。门前水塘清淤后,老杨开心地和村民念叨:“这回我孙子肯定愿意回来住了”。

整治中的面貌

在方山村像老杨一样高兴的还有大路、东胡、小蒋等12个生产组453户村民,他们目睹了在乡村环境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中,门前的水塘清淤整治的过程。水塘里的垃圾和漂浮物没有了,杂草淤泥也没有了。蓄满水的池塘又清澈见底了,池塘埂边栽上观赏树木,为村庄环境增色不少。

据悉,由于受当家塘清淤项目面积要求和村集体资金的制约,部分村庄周边面积较小的当家塘一直没有得到清理,有些池塘已经淤积半个多世纪,当年淘米洗菜、洗衣服甚至做饮用水源的当家塘已经成为旱塘、臭水塘和垃圾塘,大大影响了村民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心情,一直以来也成为了村民反映比较多的“心病”。

整治后的面貌

方山村两委会自“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把群众反映比较多、意见比较集中的臭水塘和环境卫生死角作为战场。从薄弱的村级集体经济中挤出专项资金30余万元,完成9个当家塘的清淤和周围环境整治工作。清淤整治后的池塘交由村民理事会维护管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