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早说话或太晚说话,哪个更可能是有自闭症?

最近,收到了很多家长忧心忡忡的疑问:“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话,是自闭症吗?”

显然,国内对自闭症的科普工作做得还不够,大家对这一种发育障碍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解,其中“孩子不会说话是自闭症”就是常见的一种。

现代社会里,孩子是家中的宝贝,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更容易发现孩子身上的特点、问题。而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也是家长们最早、最容易发现异常的方向。

1.孩子什么时候开口说话算正常

不同的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则语言发展也会存在些许差异,有些孩子开口较早,有些孩子则开口较晚,只要在正常的发育范围内,家长就不需要过多担心。

其中6个月-4岁之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也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阶段。如果孩子在对应年龄还迟迟没有出现以下表现,就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图源: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

每个孩子的发育都存在各种差异,但大多数孩子都是按生长发育规律在成长的,孩子在不同阶段都应该掌握对应的基本技能。在说话语言方面,孩子从六个月以后就可以表达出一些示意的元音、眼神、表情、动作等。

有部分孩子表现出的智力、语言理解、模仿、学习能力都较好,但在语言表达方面稍差,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一般语言的差别在6个月以内。若超过了这个时间,孩子语言发育滞后,请及时带孩子就医,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2.孩子说话晚就是自闭症吗

不一定。

很多家长对自闭症不了解,看到孩子说话晚就认为是自闭症。其实这个看法是很片面的,医生并不是只靠孩子说话晚就断定孩子患有自闭症,需要多方面考虑才可以给出诊断。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的诊断标准[2],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是以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刻板的行为爱好为特征的疾病。

也就是说,仅凭孩子不会说话或说话说得不太好这一点不足以诊断为自闭症。

即使孩子不会说话,但会理解、会模仿、与人沟通交流没有障碍,便可排除自闭症。

如果孩子语言发育晚,合并有社交障碍、行为刻板等方面的异常,那才需要考虑自闭症的可能。

如果除了语言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正常的,则需要考虑是否是听力异常、脑部疾病、家庭语言环境、智力发育等因素导致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让专业医生去做详细评估诊断。

3.孩子会说话就不是自闭症吗

也不一定。

在新国际诊断标准显示,语言障碍已不作为自闭症的诊断依据。所以,孩子不会说话不等于不会交流,而会说话也不代表没有自闭症典型特征——社交障碍。

从临床看来,自闭症孩子的语言个体差异较大,多数孩子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2岁或3岁时仍不会说话;部分孩子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者停滞;也有一部分孩子具备一定语言能力,但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无意义语言,重复刻板语言或者自言自语,语言内容单调,这部分孩子大多使用指令性语句,很少使用疑问句或者征询意见的语句。另有一小部分孩子语言过多、显得滔滔不绝,但语言多数为单向交流,自我中心特征明显。

所以,即使孩子的说话能力没有问题,但他的语用能力却存在异常,这种情况下也有自闭症的可能。

4.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

发现孩子存在发育异常,很多家长想的都是缓缓再看,孩子可能只是暂时的发育缓慢呢?

其实,家长最不应该的就是抱有这种侥幸心理,因为孩子的发育期短短几年,一步差、步步差,孩子很有可能被我们的迟疑而耽误。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一定要早发现、早评估、早正确干预。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后,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去评估,因为有时候我们发现的问题,不一定代表孩子就是发育落后的,具体要找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评估。

如果去的是医院,家长可以找儿科医生、精神心理科医生、康复科医生、康复科言语治疗师,如果去的是机构,家长可以找机构的言语治疗师或机构的ABA老师为孩子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我们就能够知道孩子当前的能力所在,也能为我们给孩子制定康复计划做一些参考。

早发现早评估后,就是早进行正确的干预。很多家长在带孩子干预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孩子的干预看不到效果,反而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康复时间。

所以,我们在选择干预方法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带孩子走弯路。另外,我们要进行正确的干预,一定是基于评估,并且适合解决当前孩子的问题。

语言是由内而外产生的,家长对于孩子语言发育要有一定的耐心,每一阶段的期望要合理。

如果孩子还处在单词阶段只会说几个单词,家长却期待他能用简单句子来表达自己,期待孩子进入句子阶段,这简直就是叫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马上开始跑步!

这种过高的要求会影响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影响孩子的语言学习。

不要让孩子觉得与你互动压力重重,那他就会避免与你互动,你也会失去很多教孩子语言的机会。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