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写给一位糖孩妈妈的信
这几天,我们住院部收来了一位5岁的患病小朋友。
近几天,也有朋友将我拉进了1型的“微信群”。
近几天,又有很多关于医院医生回扣事件的报道。
我想到了我曾经有一篇4年前写的文章,就准备发出来:希望对那些需要的人有所帮助,同时,也想表白一下一名医生的心声。(希望您能看到大爱之所在)
--------------------
遍体鳞伤,仍在坚持
--------------------------
写给病孩之“糖妈minimed723 ”的公开信
糖妈minimed723:
您好 :
您应该比我小4岁,我的孩子已经17岁了,也是女孩,今年高三了。
孩子虽然已经不小了,但总感觉她还是应该听我们家长的,比如多穿点衣服啦,吃饭要规律啦,孩子则总是用“别唠叨啦”打断我们的“教诲”。孩子晚上上晚自习,要十点才能回来,简单洗漱后,自己再学习到11点多,然后才休息,第二天要早五点多点儿就起床。看着孩子忙碌的身影,有时候觉得孩子也真是不容易。每次谈到要注意学习技巧啦,如何提高成绩啦,她都迅速地躲到自己的小屋,说自己会有安排,可是成绩总是不如我们大人之意。
有很多时候,她会突然地冒出一段词,给人一种很新的感觉,感觉着时代的进步。在我们家长“偶尔”犯点小错的时候,她总是宽容地说,谁不犯点小错啊,甚至用大人的口吻说,假如是我的话,我会......
孩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长大了。
自己做医生22年了,从事糖尿病专业也已有15年。接触到的儿童发病的糖尿病也有20多个,有3个小孩已经离开了人世。感叹医学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的同时,也有一丝“只要积极治疗,尚能维持良好”的欣慰,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对患儿综合状态的无奈。
记得有一期《糖尿病之友》介绍了一个关于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的故事,酮症酸中毒住院,经过救治后良好回家。住院期间和医护相处得非常好,暑假了,医护人员组织到患儿家乡探望,得到的结果却是:患儿已经不在人世。原因:每个月几百元的费用,这个无底洞,远不如再生一个来的“经济”。这是多么无奈的事情!
您的孩子13岁了,得病已经7年,长期带泵治疗。能够在孩子的“健康”身影中,感受到家长的“悲欢、忧虑与欣慰”。我非常敬佩像您这样的母亲。都说,哪有母亲不心疼自己孩子的,的确,但是心疼归心疼,关键是如何管理孩子才能是真正的“心疼”。
作为年长医生,我曾多次对新毕业的医护人员说,要“一心想着病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那就是要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知道病人急什么?想什么?
作为家长,我也曾思考,我的女儿她在想什么?有时候觉得自己并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
您是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的“医生”。因为,对于得病时只有6岁的孩子来说,家长要承担医生的很多责任:饮食、运动、监测等问题的管理与监督,甚至是剂量的调整,等等。既然您也是“医生”,那我作为年长医生,也要对您说一句:“一心想着女儿,急女儿之所急,想女儿之所想”。
孩子已经长大了,在她的人生中,没有了同龄人经常的“可乐”、“冰淇淋”、“各种甜点”,身上要时刻带着一个不能让自己穿裙子的“家伙”,血糖的检测会使得“呲牙咧嘴”......她经历着一般孩子不能想象的生活,还要应对父母的“监视”。但是她已经长大了,已经开始自己规划自己的行为,她也在算计着自己如何能解点馋而血糖不高(从她有“随意”的餐前大剂量来看,她已经有主动学习管理血糖的意识),只是从血糖的情况来看,她的“经验”并不完美,需要完善。
辅助补充(孩子的母亲告诉我,她回顾到孩子经常自己增加大剂量)
对带泵病友来说,饮食可以相对随意化。根据加餐或进食情况,临时追加餐前大剂量,监测血糖,摸索规律。您们为孩子选择了目前最好的治疗模式,恭喜!但是,应该让孩子逐步学会管理血糖。对于已经13岁的女孩来说,她已经具备了这种意识和能力。
孩子已逐渐地长大了,多年的父母“包办”下的生活会遭到冲击。她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强起来,抵抗意识也会逐渐明显,但这是一种日渐成熟的标指,是必须经过的一段时间。作为家长和医生,应该不再是继续全部包办,而是诱导教育。比如,当发现孩子有餐前大剂量的时候,就要和孩子沟通加餐的技巧,当发现孩子虚报血糖的时候,那就要反思自己的错误和孩子的需求,绝对不是“揍一顿”就可以解决的。要允许孩子探索,要允许孩子犯错。她也想拥有阳光,并且已经有了学习拥有阳光生活的意识和行为,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上课学习的成绩,更不能过于严格要求。对于血糖的要求,那就像考试成绩一样,假如我们家长对之看得过重而忽视了争取成绩的过程,孩子会更加茫然。孩子的糖化7.2,已经非常不错了。
我的女儿,成绩就很一般,每次成绩下来,大姑娘总是乐乐地对我说,恭喜我吧,又前进了几名,殊不知那一次倒退几十名啊。倒退只有一次,而进步的成绩单很多------继续努力吧!
上学的很多,能考上大学的并非全部,能考上重点的更是寥寥无几。纵观大学毕业的学子们,一无是处的也比比皆是。我就遇到一名新毕业的医学生到我院应聘,一无所知,当问用什么听心脏时,回答引起满堂大笑,答曰:耳麦。
所以,有时候觉得孩子的快乐更重要。
我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当然是为病友看病之间的空隙),就想和您聊一聊,您和您女儿都是优秀的。“鼓励与诱导”对您来说或许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指责与包办”。作为医生,我到是建议您能带您的女儿参加一次糖尿病儿童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有专门的带泵儿童夏令营的活动,可惜我在这方面知道的信息不多。
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联系我,我的电话:********,让我们共同努力。我的女儿知道了,她肯定会夸我:老爸又有进步了,加油。
最后,祝愿我们成功!
论坛上的陈大夫 2012.11.15
----------------------------------
本想插些图片,但是,我没有。
因为,我不想打断您的思路和我的文笔。
大爱无疆。我义务宣教20年,只为那健康的您。
咋就不能还医生一声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