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会想到,1500多年前写的《桃花源记》,会有这多争议
1500多年前,东晋伟大的诗人和辞赋家陶渊明,写了一篇关于“世外桃源”的千古名文——《桃花源记》。
令陶渊明做梦都不会想到的是,这篇文章会流传千古,并引来争议不断,如果他知道这些争议的内容,一定会感到啼笑皆非的。
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争议。
一是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一美景中,“落英”一词的争议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的开头,就为大家描绘了一幅唯美静怡的桃花林美景。
其中有一句名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桃花林里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这下争议来了:既然到处都是落花,何来美景可言?
其实,是人们理解错了陶渊明写的“落英”一词的意思,才会引来争议。
“落英”,在《辞海》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一是指落花。二是指初开的花。在《古文观止》中解释为“初开的花”。
《尔雅,释诂》中也说:“落,始也”。
陶渊明的初衷,是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来极力渲染桃花源的美景,把读者带入一个美丽静谧的桃花仙境。
所以这里的“落英”一词,不是指落花,而是指初开的桃花。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一名句的正确解释应该是:花草鲜嫩美丽,初开的桃花极为茂盛。
二、对是散文还是小说的文体争议
《桃花源记》在语文课本中,一直以来教师都是将它作为一篇写景散文进行教学的。
可是有的人认为,《桃花源记》是一篇笔记小说,它已经具备了小说的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小说故事的描写,而且人物、情节、环境这“小说三要素”都齐全,应该算是小说。
其实,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的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他在散文和辞赋方面的成就绝不亚于他的诗歌。
陶渊明的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其中的两篇散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一篇辞赋《归去来兮辞》,被认为是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的。
可见,《桃花源记》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
三、描写的内容为阴间鬼故事的争议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好事者断章取义,从渔人看到的桃花源口窄内宽,像秦汉魏晋时期的墓道;桃树是用来辟邪的树,聚集了阴气;里面的人已经与世隔绝了五六百年,传达衣服却和外面的一样,是祭祀的时候烧过去的。这些都说明那个渔夫误入的桃花源就是阴间,还遇到鬼了。
这样一来,就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的是一个鬼故事。
其实,《桃花源记》是陶渊明虚构出的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世界。
陶渊明是一个有着“大济苍生”志向的诗人,可惜他生活的东晋王朝极端腐败,无法扭转乾坤,感觉“壮志难酬”,再加上他生性耿直,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
为了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得世外桃源,描绘出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世界,以此来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
四、对桃花源具体在哪里的争论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提到的武陵究竟在哪里,成为争论的焦点。
各种说法纷纷扬扬。
有人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陶渊明的家乡,江西庐山庐山的康王谷桃花源。
有人说是在在湖南常德桃源县桃花源。
还有人说是在重庆酉阳桃花源。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称之为桃花源的地方达29处以上。
其实,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既然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美丽的乌托邦,那这样的世外仙境是不存在的。
但是,境由心生,只要心中有美景,何处不是“桃花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桃花源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