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解脱:活在不评判的当下》

A.S.K.A.抱团学习第51天,本周的主题是情绪的解脱,秋恺老师通过一系列的简报和视频课程,为大家阐述情绪的真相以及正确处理的流程。

通常人们对情绪的觉知有四个阶段:
不知不觉
后知后觉
当知当觉
先知先觉
很多时候,大多人对情绪都处于不知不觉中,遇到不如己意的状况,瞬间胸口一股怒气喷薄而出;遇到痛苦的人生画面,内心又仿若跌入谷底。
诸如此类的情绪,每天在我们生活里上演。
最近听黄庭禅张讲师的静坐引导乐,非常喜欢其中一些话:
情绪的真相其实就是胸口(古人称为“黄庭”)那方寸之间的一股能量流动,它们的本质就是物理振动,所谓的好坏,痛苦,难过,愤怒等情绪,其实都是我们人为贴上的标签。
如果我们能学习包容天地万物,河瀚星斗的太虚空,将这些情绪的波动都当作一股股穿堂而过的风,从不抗拒,不评判,不依附,不仰赖,不分别,你就可以把自己当作是一个静静的观察者,去感受那分分秒秒的各种体验。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透过那些繁杂的情绪背后,你一直追求的空灵如水的那份清净和自由根本不在别处,就在你内心深处。
西方哲学说:我是我的观察者!
坦白说,不管你修炼多久,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放下评判,不带任何分别心的去对待任何人和事情,当自己的观察者确实没那么容易。
这两天在杨澜的新书《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中读到一个故事:
英国前BBC的CEO Greg和女友Susan都是杨澜和丈夫的好朋友,这对情侣一直是朋友圈中的恩爱典范。
有一天,杨澜突然收到Susan的一封邮件,声泪俱下的控诉Greg的所作所为,他竟然爱上别的女人了,并且他们将要举行婚礼了。
杨澜读完邮件,感觉又惋惜又生气,惋惜的是两人相爱这么多年,这下Susan怎么能接受这么大的打击?生气的是,她发觉传媒界的这些大佬们,仰仗自己有点身家,就薄情寡义,喜新厌旧。
她马上写了一封信,对Susan百般安慰,还写了一些诸如“Greg有眼无珠,日后一定后悔”,“天涯何处无芳草,你一定值得拥有更好的”之类的话。
结果,第二天她收到Susan的回复,说昨天的信其实是Greg跟她和朋友们开的玩笑,两人决定结束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看到杨澜的邮件,她特别感动。

读到这里,杨澜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是带着人性的偏见地图在生活。

好吧,我终于释怀了,像杨澜这样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的智慧女人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的率真可爱,突然觉得无意识的分别心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

周六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在一家法式餐厅吃晚餐,那家餐厅有一个小型游乐场。
在等餐的间隙,托马斯跟小伙伴们在游乐场玩耍,我和先生面对面坐着,我就想找些话题聊聊。
恰好这两天读过一本书《爱有8种习惯》,特别打动我。尽管里面的内容也都是日常我们都知道的一些理念:比如慈悲,静心,宽容等,但作者的解读视角非常有趣,所以我就想跟他分享一下。
结果,我开口还没说几句,他不紧不慢,微笑着说了一句:“亲,拜托啊,你说的都是commen sense好不好,这些道理谁不知道呀?”
不知道为何一听他这个“commen sense”,我火气就来了,脑海中就浮现出刚做外贸时的老板S,他每次训人的时候,拉扯着脖子,充满愤怒的脸瞬间黑里透红。
他的口头禅就是 “拜托,你有没有commen sense啊?”
我当即脑海中蹦出一堆的反驳:
“你都懂,哪一样你做的很好?慷慨你做到了吗?宽容你做到了吗?”
“我话还没说完,你就知道评判,就不能耐心听我把话说完吗?”
。。。
那一刻,脑子仿佛失控了一般,我愤怒地说出一堆的“抱怨”和 “评论”。
过了一会儿,看我冷静了一些,他笑着说:“哎,我就只是说了自己的看法,你用得着这么生气吗?”
我仍然不想理他,打开手机假装背单词,但内心各种情绪翻滚,我知道自己愤怒的深层原因:
他轻描淡写地评论,透露出他觉得我看的书都是太普通了,没有什么价值,这岂不是赤裸裸的质疑我阅读的水准吗?
一直以来,很不喜欢面对别人的质疑和挑剔,之前也曾专门写文章《生命馈赠:Grace青春里那些泪雨滂沱的人和事!》剖析过一次,加上这两年持续不断地学习关照自己的内在,感觉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没想到还是一触即发。
很快,我意识到自己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完全被小我牵引着疯狂发飙,不断地评判攻击引起我不愉快感觉的人和事情,没有一刻,是活在当下的。
于是,我开始心平气和放下这件事情,转而专注于跟先生和孩子享受美食的画面中。
一切引起你情绪波动的,永远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你的信念系统和情绪处理方式。
有天,听樊登讲《正念的奇迹》说到,人之所以痛苦,焦虑不安,是因为大多时候,心不能安住于当下,并且喜欢对各种人和事情充满评判。
那本书里把活在有觉知的当下就称之为“正念”,吃饭的时候,享受每一口食物的美味,是正念。洗碗的时候,感受清洁液的湿滑和碗逐渐变干净的感觉,是正念。高质量陪伴孩子学习,玩耍,是正念。
总之,任何时候对你正在做的事情充满觉知并享受当下就是正念。
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法拥有“正念”,因为我们总是喜欢沉湎过去,畅想未来,唯独没有认真体会当下的此时此刻。
很喜欢樊登举的洗碗例子。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匆忙的洗碗,因为相比较洗碗,刷朋友圈,跟朋友一起玩显然要愉快得多,所以我们就给洗碗贴上“烦,不喜欢”的标签,所以才会焦虑,会抗拒做这件事,无形中总希望快点结束,去经历下一个更期待的美好事情。
其实,洗碗是我们生命画面的一部分,你抗拒就会无端的给生命创造了一个不愉快的片段,让自己徒增烦恼。
相反,如果你能很享受当下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能感受此时此刻的心情,那么你对未来将不会有恐惧和担心。哪怕你觉知到自己正在生气,正在忧伤,远离善念等,都无关要紧,重要的是你观察到了,不去评判,不去攀附,那么就说明你的心正在你自己的家里,而不是四处游离。
情绪解脱的道路,依然很漫长,但依然值得去修炼,而学会让自己真正有觉知的活在当下,不带评判的面对任何人与事情,会让我们更容易获得内心的清净和自由。
END
公众号:吸引力法则的魔法见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