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同理心吗?
这是2018年第4篇原创文章
场景一
一架行驶中的航班上。女乘务员在回收乘客用过的餐盘。这个飞机的布局是3-4-3,即左边、右边各3座,中间4座。大多数两侧靠窗的乘客都主动将餐盘递给乘务员......只是某一排的靠窗男乘客迟迟未能递过来。女乘务员礼貌地说:“先生,可以帮我把餐盘递过来吗?”。那位先生抬了下眼皮,不高兴地说:“你是服务员还是我是服务员?你不会自己拿啊?”。“我是服务员,可惜我不是长臂猿”,女乘务员无奈的说.....
场景二
你和N个同事去唱K。热心的TA“奋不顾身”的冲到点歌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口气点下30多首歌曲(目测都是TA喜欢的)。然后每一首歌TA都会极力怂恿某位同事唱。如果那位同事不想唱,TA会说:我觉得这是你想唱的歌啊。这会不会让你觉得比遇上麦霸还让人难以接受?
场景三
你开车在路上,不时有人骑着单车经过,然后继续骑行在快车道上。甚至时而在骑行车道,时而在快车道。于是你嘟囔着:为什么要到快车道上骑呢?某一天你也骑着单车在路上。你发现骑行道要不被行人占据,要不被堆放的东西所占据,于是你不得不时而在骑行车道上,时而在快车道上。
场景四
一个男子,为了完成工作,昨晚加班一夜没睡,早晨赶着去上班,在地铁中站着睡着了,在车门打开的瞬间,他摔了出去。引起大家一片哄笑。大多数网友都同情他的遭遇,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说他不考虑安全因素,咎由自取。
场景五
一个工作族加班后搭乘地铁回家,拿出作为晚餐的面包啃起来,一边啃着一边若有所思的样子。可是啃着啃着就开始泪流满面,哭着将这个面包啃完。有网友评论说,你穿得西装革履的能有什么愁事?在地铁上哭的稀里哗啦,不像个男人!
上面的五个场景哪个击中了你的同理心?击中了百分之多少?你能感同身受吗?
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英文词为:Em-path-y,有“进入和渗透”和“路径和过程”的意思。在1982年由德国美学家罗伯特.菲舍尔所创造,最初用于美学领域。
“把自己的生命和情感,投射到客体之中,理解和欣赏其美感,被感染而获得与对象交融合一的过程。”
当客体变为人时,同理心用来描述一个人进入他人内心世界,并了解他人情感和思想并产生共鸣的过程。
光辉合益定义情商有四大维度十二项素质,其中同理心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同理心(Empathy)包含两个层面:认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
同理心需要想象和智力,有能力理解另外一个人的处境,能想象到从他人的视角所看到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种体会他人所正处于的情绪,是一种情感体验。[1]
结合上述的种种定义,我把同理心概括为“感同身受”。也正因为如此,真正具备同理心不容易,具备高耦合率的同理心更难!
为什么谈同理心?
同理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建立与他人的信任关系,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达成协议。
工作上有同理心,能够让上级更加体恤下属的辛劳和不易,而下属也更加理解上级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这将增进互信,并大大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上有同理心,能够让我们避免盲目的从事物的表象做出判断并跟随未经验证的舆论。这对于健康地建设网络环境大有裨益。
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比如解救人质或者说服寻求短见的人,具备同理心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大大降低二次伤害的可能。
同理心可以培养吗?
可以。根据同理心的两个层面去培养:
情感同理心:同理心的基本层面,相当于“感同”。它与感受他人的情绪有关,有时也被称为“情绪匹配”,如果你感到快乐,通过移情,我也感到快乐,如果你心烦,我也会觉得心烦。当你看到一个孩子表情十分痛苦,你也同样会感到痛苦,这就是情感同理心,你正在模仿他们的情感。
认知同理心:同理心的进阶层面,这相当于“身受”。它是关于视角的采取,关于走进别人的世界,就好像演员完全洞察他所扮演的角色那样,就是要了解他人的世界观,他人的信仰、恐惧和经历,也就是设想他人的想法与感觉,或者是想象当自己处于他人的位置时,会作何感想。
现实中很多专业演员在饰演角色之前都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只啃剧本,独自揣摩。这就是要亲自经历和体验角色曾经的经历。回到开始的5个场景,要具备认知同理心,我们要做空乘服务员;跟“热心”的TA去唱K;开汽车&骑单车;一夜工作未睡,然后...(建议还是不要去乘地铁了,真的很危险);充满失意(不是诗意)的啃完一块面包,能不能流泪就看有多失意了。
培养同理心的七个习惯
习惯一:降低偏见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偏见。偏见相对高的人偏向于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这样一来就很难有同理心。比如刚才提到的场景一中飞机上递餐盘的例子。再比如新生一代很难理解忆苦思甜,粒粒皆辛苦的道理。TA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认为资源是自生的,取之不竭的。
降低偏见主要有三个方法:一是通过教育提高认知水平;二是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不是根据经验、猜想或者主观臆断;三是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平等的接触和个人间的接触都是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接触双方的独特性。
习惯二:笑容满面
信不信由你,但是选择做个常有笑容的人,不但对你自己的心情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别人如何看待你这个人。光是微笑,就牵动了42块肌肉,可见得选择微笑有多少正向的影响力。
Abdulla M. Abdulhalim博士是2012年总统博士计划人之一(每年只有七位入选)。他关注有礼貌与同理心的重要性与对社会的助益。他建议人人都可以透过提醒自己来建立这样的一个好习惯。“举例来说,当你来我家时,你会看到我墙上贴者<礼貌即是力量>的标语,另外还有另一个标语提醒我自己对陌生人微笑,这标语也可以是提醒自己帮不认识的人开门、或是让别人先进电梯等等。这样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单单是练习对镜子微笑或是皱眉头,你将感到很大的不同。你会清楚看到自己脸上表情的不同。”
习惯三:感受需求
当你怀抱同理心,你会更关注别人的需求。即使只是简单地问问别人今天过得如何,都有可能使这位受关怀的人心情好起来。
当你走进电梯,即使只有十秒的共乘时间,你会安静地滑手机还是关心旁边的那个人呢?只是简单的问好,就已经是同理心。老实说,你真的想知道旁边这个人今天过得如何吗?他们过得好不好会对你生活有任何的影响吗?尤其这个人只是一个陌生人,你真的关心吗?事实上我们一点都不关心这个人过得如何。只是单单简单的问候,让这个人感到受重视,就已是同理心了。重点并不是他回答过得好或不好,而是问候背后的意义。
习惯四:言语共鸣
“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经常说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因为他所体现的同理心:对他人困境和痛苦产生共鸣。
同理心的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喜悦产生共鸣,这表示:
“我了解了,所有你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正是这些艰苦努力使成功的喜悦更如珍贵。”
试想想,如果你的老板具有这样的同理心品质,你的心将拥有多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这种心的充盈度,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创造力,并主动在团队中传播这种同理心。也就是说,你从具有同理心品质的领导者所获得的安全感,能够增强你的同理心。
习惯五:注重礼仪
“礼节就是对他人感觉的注重,如果你注重别人的感觉,你就有好的礼节,而不只是知道要用哪一个叉子吃东西”—礼仪专家
有礼貌并不是只是说请、谢谢、不客气。有礼貌其实是对应关怀到别人的感觉而做出的行为。最简单来说,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守时即是尊重别人的时间;不打断别人说话即是对自我控制的练习,练习自己听的能力。
不学会听的能力,你就学不会同理心。你必须真正用心地去听、去了解对方想说的信息,甚至是把你听到的话在心里在重复一遍。如此一来,你才能用逻辑回应。透过听、理解、以逻辑回应、同理心思考的过程,你才能作出具同理心的回应,而不是随便的应答。
习惯六:保有耐心
耐性并不是被动的特征。保持耐心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我们在压力高的情境之下。训练自己的耐心背后其实有很关键的动力。Abdulhalim说”我遇过许多很好的人可能觉得,当我花了95%的时间在等待上面,为什么还需要要保持同理心。我同意这样的想法,但是做个有同理心的人你并不会失去什么。其实这端看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假设你对某个人以礼相待,他却没有同样的回应你,你会怎么做?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展现给对方礼貌、耐心的重要性,藉此让正向的影响力传下去”
习惯七: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一个核心是亲历亲为,而不是模拟和设想。亲历亲为最贴切的英文表述为:Get the hands dirty。意思是说不能只是在办公室里或者沙盘上纸上谈兵,而是需要下到基层,下到车间,亲手摸摸满是油渍的原材料,亲自将模具装进机床。就像当年大学毕业前的实习一样。刻意练习的另一个核心是在更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和条件下练习,而不能知难而退。举个例子:你能在你的下属搞砸了一个项目的时候还保持言语共鸣的习惯说:我可以感受到你没有做成这个项目而产生的自责/可能承受的压力......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很难做到感同身受,也不容易有同理心。所以同理心更需要刻意培养,刻意练习。
[1] 光辉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