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胜程:影响中国的留学生,邵东解放前就这么多呀!

解放前邵东的

知名留学志士

曾胜程

近代以来, 自从魏源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启蒙思想,邵阳人开湖南甚至全国风气之先。维新运动失败后,1899年樊锥、蔡锷、陈玉成率先自费赴日留学,带动邵阳一大批有知志士、热血青年为寻求强国之道、兴邦之方,纷纷出国留学,吸取发达国家民主思想、现代科技、先进管理经验。至1949年整整半个世纪,邵阳先后有四批知识青年出国留学,第一批是1902年至辛亥革命前夕东渡日本,第二批是民国初年至二十年代赴欧美留学,第三批是五四运动后至大革命时期赴欧勤工俭学和留学苏联,第四批三、四十年代赴欧美专业进修。这四批留学生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政治、经济、科技的变革和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四批留学志士中,当然少不了敢为人先的邵东人。现将邵东籍中成就卓越的留学生作个简介。

东渡日本的第一批留学生

据史料介绍,1903年,湖南第一批21名公费留学生正式赴日,而原宝庆地区(含今新化等县)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一,邵东的刘馥、肖坤、刘萼就名列其中。从1903年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这是邵阳人第一次留学高潮,八年时间宝庆留日学生达数百人之多,这些留日学生以学习法政、军事、师范者居多,也有学习铁路、园艺等的。这一批宝庆的留学生,忧国忧民,学有所旨,发愤图强,而且大部分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成为反清讨袁的重要力量,对建立新军,兴办实业、教育,发展科技都起过重要作用。今属邵东的留学生约有数十人之多,在各领域作出较大成就的有刘馥、肖坤、贺民范、刘宝书兄弟、李笏山、刘铏、刘庚先等人。

刘馥(1884-1937),字奇甫,谱名安绪,邵东石株桥人。辛亥革命先驱者之一,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学者。历任民国初期农商部参事,内务部参事、次长,内务部总长、国会议员。宋教仁遇刺后退出政界,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东北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

1903年,刘馥与同学刘萼(宝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专攻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留学期间,他先后结识了黄兴、蔡锷、宋教仁等爱国革命志士,常在一起探讨救国指导,四人曾合影留念。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刘馥是同盟会的首批会员。从此,他追随送中山从事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政权的民主革命活动,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1909年,刘馥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在国内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刘馥就职于总统府,协助孙中山的工作。宋教仁组阁期间,他出任内务部总长、国会议员。1913年,宋教仁遇刺身亡,刘馥也退出政界,执教于北大,并潜心学术研究。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常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访刘馥,两人结下深厚友谊。

“九一八”事变后,刘馥专门研究日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为我国政府提供抗日策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派转任到北京去邀请、迎接他南下,请教、商讨抗日策略。他指陈的抗日策略,深得蒋介石赞佩。

肖坤(1873-1950),字立诚,邵东范家山人。

1903年赴日留学,初入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8月回国。

刘校书(?-1945?),邵东范家山人。

刘校书1903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铁路工程专业。毕业后在日本结婚、工作。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毅然辞别妻子回国,体现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回国后在粤汉铁路株洲段工作,抗战胜利后去世。

刘宝书(1890-1968),刘校书胞弟。教授、农学园艺专家。

1905年留学日本,先读预科三年,继而就读于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后盖度日本鹿儿岛高等农林专科学校攻读园艺。1914年回国,先后任浙江农业专门学校教授兼农场厂长,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湖南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晨光大学农村师范科教授、湖南省建设厅技正,主持农林工作。1930年创办湖南昆虫局并任局长。1931年到日本考察,回国后历任湖南省建设厅技正、省农会理事长、省参议员。解放后,任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湖南农学院教授。著有《平均地权》和《革命后之俄罗斯》等著作。

刘宝书对我省农业和园艺科学有较大贡献:他首倡我省大专学校的农科,引进和改良果木品种;在家乡范家山和刘家湾创办农场,广种良种果树,进行研究实验;为全省培养了一批园艺人才。

刘庚先(1873-1921),字树焘,邵东中乡等江铺(今堡面前红旌村)人。1906年东渡日本,在明治大学攻读法政,参加同盟会。1908年回国,先后任广西巡警学堂教师、广西监狱典狱科长、财政局编辑科科长,桂林地方检察厅长,广西省财政总务科长。辛亥革命时,在广西参加反清起义,任广西都督府秘书长。民国时期,先后任湖南司法筹备处主任、护国军湘粤桂联军司令部秘书长,兼湖南省总司令部高等顾问,湖南省都督府秘书长、湖南省政务厅厅长等职 。

贺民范(1866-1950),邵东魏家桥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湖南党组织创建人之一。

贺民范1907年赴日本法政学校学习,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在邵阳、长沙从事教育工作和秘密反清的革命活动。1911年率领学生支援长沙起义新军。民国初期,历任湖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兼秘书长,安化县长,岳阳县知事,福建同安县、宁德县知事。1918年退出官场,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育工作;1920年,与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建长沙党组织;1921年秋,参与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并担任第一任校长。1922年后脱离党组织,回到邵阳从事教育工作,依然为邵阳地区党组织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李笏山(1878-1943),邵东湾泥渡人。民国时期教育家、实业家。

李笏山1905年或稍后东渡日本,考取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2年学成回国。历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员、校长,湖南省长公署秘书,宁远、安化县长,湖南省财政厅宝庆检查处处长,邵阳光明电灯公司董事长、经理。

刘铏(1882-1953)邵东范家山人。湘军将领、实业家。

刘铏1900年毕业于北洋陆军军官速成学校(保定军校前身),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应蔡锷之邀,在广西从事军事教育。辛亥革命时期,在长沙参加新军起义,任职于湘军,官至湘军第二师师长,彭德怀入伍时为其部下。1927年后脱离军界,到锡矿山从事锑矿开采。湖南和平解放时,将矿山上交给政府。1951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议。

朱伟成(1876-1954),邵东人,国民党军少将。

朱伟成曾在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参加武昌起义。官至国军少将。

赴欧美学习先进科技的第二批留学志士

民国政府成立后,人们的眼界更为开阔,比较向往欧美的先进科技、文化和自由思想,许多人开始赴欧美留学。宝庆地区自1910年新宁的邝次昆去美国学医开始,至1930年,一批人开始远赴欧美,学习先进文化、科技知识。新邵的李尔康(留美,后成为化学家、实业家),隆回的李剑农(留英,后成为著名历史学家),洞口的刘百钊(留英,后成为教育家),邵东的何廉、蒋廷黼、李申之等名列其中。他们学成回国后,在自己的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何廉(1895-1975),邵东简家陇人。著名经济学家。1919年赴美国留学,在加州波姆那学院学习。1922年,考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主修经济学,兼修社会学,这为他成长为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奠定了学术基础。1926年6月毕业,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蒋廷黼(1895-1965),邵东黄陂桥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外交家。1912年自奉赴美留学,入密苏里州派克学院预科,半工半读。1914年入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主修历史,1918年毕业后赴法国一年。1919年夏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近代历史,并负责该大学中国学生俱乐部,创办英语杂志《中国学生》月刊。1921年,作为中国学生联盟的代表之一,去华盛顿监督参加华盛顿会员的中国代表团。1923年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李申之(1909-1951),邵东黄陂桥人。抗日名将,爱国将领,陆军少将,国民党军防空高炮创始人之一。

李申之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1930年通过考试筛选,被派往英国桑赫特皇家军事学院留学(另一位邵阳籍抗日名将廖耀相留学法国)。临行前,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军政部长何应钦、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亲自为他们设宴饯行。

1934年李申之学成回国,先后任黄埔军校教官、炮兵队长。抗战全面爆发后,李申之投入抗日战场,历任高炮团团长、高炮联防军少将指挥官、远征军副参谋长、国防部联勤总部物资处少将处长,参加多次重大战役,英勇作战,战果辉煌。

赴法勤工俭学和留苏寻求革命真理的第三批志士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苏联革命取得胜利,对我国革命志士以极大鼓舞。邵东贺培真、李林,武冈的曾以鲁、欧阳钦,新宁的夏明钢(赴德)等邵阳籍热血青年、爱国志士赴法(德)勤工俭学,寻求革命真理,探求救国道路。1921年夏,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创办,专为东方各国培养革命干部,一些邵阳籍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如隆回的彭述之、新宁的徐君虎、邵东的李林、贺培真等又先后赴苏联留学留学,后来他们有的成为家乡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创建人。

李林(1896-1931),邵东湾泥渡人。中共早期军事教育家。

1919年12月,与蔡和森、李富春、李维汉、张昆弟、贺果等人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并开始革命生涯。1920年2月,李林与李维汉、李富春等在巴黎发起成立工学励进会,以团结广大勤工俭学学生。8月,工学励进会改名工学世界社,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实现俄国式的社会革命”为宗旨,社员发展到30多人。他与社员们一起参与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所进行的许多重大斗争。1922年6月,他与陈乔年、陈延年、王若飞等参加了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发起成立的旅欧少年共产党。8月,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成立,他被确定为首批发展对象之一。

后来,他与聂荣臻等27人赴苏联,被分配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李林同王若飞、聂荣臻、叶挺等一行26人从苏联回国。

回国后,李林受党的派遣,一直从事军事教育工作,直至牺牲,为党和红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军事干部。

贺果(1896-)字佩钦,号培真,贺緑汀之兄,邵东九龙岭人。

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与毛泽东是同窗好友。1919年10月31日,贺果在毛泽东的帮着下,在上海坐船奔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他和李维汉、李富春、李林等发起组织工学世界社,他还是工学世界社通讯社的成员。贺果于中国在法勤工俭学的政治发源地--蒙达尼参与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讨论,还在这里发起参加了向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活动,并担任接待、运送各地来的同学到公使馆的任务。1920年10月29日,贺果在法国哈佛尔史来德机器制造厂写了《我做工的感想》一文,经罗学瓒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将这篇文章推荐给湖南《大公报》发表。1921年9月,贺果参加占领里昂中法大学运动后,与蔡和森、陈毅等104名勤工俭学学生代表被里昂地方政府武装押送回国。

1924年8月至11月期间,贺果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被当派往苏联莫斯科懂法大学留学,1925年8月回国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因不赞同“立三路线”受到迫害,脱离党组织。

三四十年代到欧美攻读、进修专业的留学生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李锐、李薰、熊梦、姜逸樵等邵东籍学者,或因对当局不满,或为提升专业水平,或为实现个人理想,先后于赴欧美留学、进修,学成后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

熊梦(1902-1983),邵东廉桥人,熊冲之胞弟。经济学家、教育家。

1932年,工作一段时间的熊梦赴美,留学于华盛顿州立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员经济组专门委员,财政部田赋租税专员,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沅陵税务局局长,三民中学教务主任、校长。著作颇丰。

李锐(1898-1978),邵东野鸡坪人。 大学教授、经济学家。

李锐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留校任教,不久从讲师升为教授。1932年在何廉的帮助下,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团申请到出国留学奖学金, 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1936年回国。回国后任南开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历任农本局秘书、税务署副署长、川康区烟类专卖局局长 、直接  税署署长。抗战胜利后,出任湖南省财政厅厅长见省田粮管理处处长。解放后历任贵州大学教授兼法商学院院长、四川财经学院教授、民革成都市委常委、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与何廉合著《财政学讲义》 一书。

李薰,湖南邵东人。我国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

李薰1937年考取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当时在全世界具有权威性的地位。1938年,李薰获得白朗敦奖章和奖金,194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留校担任研究员,并兼带研究生。在此期间,他潜心研究,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发现钢铁中氢脆现象的科学家。1951年雪菲尔德大学授予他冶金博士学位。这是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的最高学位,李薰是28年来第二个获得这个学位的人,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学位的亚洲人。

1951年秋,李薰回到了祖国,成为新中国冶金学科的领军人物,带领科研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姜逸樵,邵东水井头人。博士、发明家、企业家、哲学思想朱作家。

在抗战时期先后担任芦溪县县长、溆浦县县长,在动员抗日,禁烟清匪、抚恤流亡方面卓有成效,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1946年,姜逸樵申请自费留学美国,1949年初得到晏阳初的鼎力相助和书面担保方能成行。他历时7年,一边在餐厅、医院打工,一边布拉斯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密西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艰辛可想而知。毕业后,他又花费7年的心血,发明了小复印机,先后获得美国3个发明专利,自己开厂制造。后来,他又开始撰写哲学思想巨著《天下一家》。1984年,他终于完成了这部38万字的英文著作,在全世界引起轰动,17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他撰文点赞,他也以一个纯学者的身份两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为祖国、为家乡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作者简介】曾胜程,邵阳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邵阳分会副会长,邵阳市诗词协会、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著有《联话中华五千年》、《邵阳儿女抗日风云录》,主编《邵阳文库·蔡锷集》、《名人眼中的蔡锷》、《蔡锷诗文集》。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