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八八三)东坝古镇
老北京的故事(八八三)东坝古镇
百度上的“东坝古镇”
关公庙大殿一角
关公庙墙外
娘娘庙一进门的瓦砾
两排松树年代不久
娘娘庙里的废墟
娘娘庙的佛教标语
娘娘庙门口
东坝村的路
东坝的土地
东坝在朝阳区的东北部,东邻楼梓庄地区,南靠平房地区,西接将台地区,北接金盏地区,距朝阳门二十余里,堪称古都北京东郊的“门槛”,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历来被人视为京东重镇。
这些年这里变化很大,原来的东坝镇,现在叫东坝地区;原来的东坝镇现在在驹子房路上,一片残垣断壁,满目拆迁的乱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大约每月两次到这儿,给镇子东北角的“四季春饭馆”送粮油,那时东坝就是一个南北两条土路小街的镇子,除了饭馆,还有供销社的生产资料门市部。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次送粮食来时,饭馆都让我们吃一顿饭,虽然不是多么好,但总比我们自己家里的饭菜好。
今天再次来到这里,寻访百度上北京的“东坝古镇”。按照公交司机的指引我在“东坝南”站,下车,来到朝阳区东坝地区政务服务中心,询问负责人到东坝古镇怎么走?她说没听说过东坝古镇。我又走了一站地,来到“东坝”站,向东拐走了大约六七百米,到东坝大队部,再问东坝古镇怎么走?人家说,这里都拆平了,哪还有什么古镇呀?
原来,东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初时称安乐城。后来几易其名,晋时称安德乡,元延祐年间改称郑村坝,明万历年间改称东坝,沿袭至今。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与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涉及,“身世”不凡。也是平原地区比较少见的建有城墙的古村镇。
说到东坝,必提坝河。坝河原来称阜通河,是元至元年间开挖的一条人工运河,在通惠河通航之前,对京城的漕运发挥过重要作用。坝河西起今朝阳区香河园的光熙门,东至楼梓庄乡的沙窝村入温榆河,可以说是今朝阳区的一条“内河”。其名称的由来则是因开挖河身的土堆于两侧成坝之故。
由于地势西高东低,为航运安全、顺畅,河上建有土坝,西起依次为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居中的郑村坝则是坝河上的重要坝闸,现在犹存,也是漕运沿线的重要码头。所以在历史上,东坝镇的商业、服务业、手工业异常发达。手工艺品、农副产品交易十分活跃,经济的发达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乾隆帝御封东坝北门舞狮子会的“金铃祖狮”,居京城十三堂太狮之首。两具各重七八十斤的青黄狮首势压群雄,原物现存于首都博物馆。由传统工艺制作的“东坝驴肉”,风味独特,为京都一绝,闻名遐迩。
东坝还是改变郑和命运的“关键之所”。郑和本姓马,名和,云南人,回族。十四岁就被送到北京,时称大都,开始在燕王府做宦官。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起兵发起夺取帝位的“靖难之役”,二十九岁的马和在关键一战——郑村坝战役中立了大功。朱棣上台后,赐马和以郑姓,更名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官四品,直接参与朝政。几年后便奉命出使西洋,近三十年间,七下西洋。
这里必须说一句题外的话,唐朝外交官杨良瑶受朝廷派遣下西洋,比郑和早了620年,可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直到2015年,西安在建筑工地挖出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这个事件,现在的人们才知道。
书归正传,时间上溯千余年,相传三国时魏灭蜀后,刘备的儿子、汉后主刘禅被置洛阳,受封“安乐公”,且“乐不思蜀”,还于晋初北迁居住东坝。汉时,今朝阳区东部一带分属渔阳郡安乐县和潞县,东坝是安乐故城所在,应该是县城了。刘禅来时,安乐城已改称安德乡,即先有安乐城,后有“安乐公”,因此有人怀疑是否因地名、人名巧合而有了这一传说。
东坝引人关注,还在于该地域的一些坟茔、庙宇比较有名。位于东坝的北京十六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在东郊建立的第一所中学,其西侧有一片松树林,是坟地遗存。清史专家冯其利先生经多方考证,确认该处是清固伦和敬公主和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的墓地。公主系乾隆第三女,额驸初封辅国公,后以军功授亲王。东坝公主坟是和敬公主府在京郊的墓地,其后裔陆续葬此。据说该墓还是大学士刘墉亲自监修的。坟地在民国时期几经伐掠、盗挖,现仅有松树林残存。东坝的庙,最值得称道的是关公庙和娘娘庙。自元代,京都北郊、东郊就有多个皇家养马场、草料场。到明代,东坝设有“御马苑”,专门饲养仗马。在“郑村坝战役”中,燕王朱棣的青骢马救驾有功,称帝后敕建马神庙,地址在镇北门外,现无存。后来的影踪朱祁镇也曾到东坝检阅过马队。娘娘庙旧时在京郊数不胜数,据民俗学家白鹤群考证,东坝娘娘庙即北京有名的“五顶”之一的“东顶”。
在去大队部的路上,路过到北面的一片废墟,残砖碎瓦中露出了圈起四四方方一个院子,外面的墙上标语写着:文物保护单位周边20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里面就是关帝庙,趁打开大门的机会,我走了进去,院子里还有一个门朝东开,里面停着两部汽车,汽车西面是一个大殿,供奉着关公。殿外有石头香案,三个香炉里的香正在飘着袅袅的烟。我刚举起相机打算拍照,就被走进来的人员制止了。说这里不准进来,不准拍照。看来可以进入关公庙的应该就是朝阳区文物与保护管理所的人员和被他们允许的人员了,能够在关公庙里烧香的应该也是这些人。这些人是无神论者吗,能烧香拜佛吗?
从关公庙出来向西走,来到了村里的小学。大门上有“明德泛智”四个残缺的大字。推开大门,里面正在拆除,机器、人工同时进行,无人阻拦。一位老者为我述说了原来的景象,南边的大殿、高大的石狮子,百年的松树,上千的人群……如今都掩盖在这一片瓦砾底下了。
回来后了解到,“按照北京规划总体布局和朝阳区域功能定位,未来的东坝北区将瞄准建设“世界城市试验区”这一目标,努力打造一个集高端商业休闲娱乐、总部商务办公、国际交流服务和高品质居住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发展区。”“东坝国际商贸中心将建设商品交易中心将培育全球品牌交易中心、打造国际消费品牌地区总部、航空办公中心和世界时尚中心;建设大型会议中心、以展览高档消费品为主的展览中心及酒店集群;建设世界文化时尚主题街区,以体现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文化风情的街区为载体,融合各种商业业态,满足消费者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娱乐需求。”“东坝地区,未来将成为北京最大的居住区,开发建设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其用地规模相当于3-4个天通苑,区内幼儿园、学校、医院、商业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还有报道称“2013年北京市政府宣布第四使馆区落户东坝,建设规模以及规划标准远超前三个使馆区,未来将会形成北京规模最大的高端涉外商圈,未来可容纳20余座大使馆,战略高度可见一斑。”
今年已经是2021年了,这里还没有一个使馆呢!东坝古镇也不见踪影!又被忽悠了一回。网上介绍“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古镇”的文章可是不少,竟然还有照片?无中生有的事情,也拍不出照片呀,应该是移花接木吧?看看我在现场拍摄的照片,对比一下网上文章里的照片,孰真孰假,还用说吗?
东坝中路,平房地区建设的还是不错的,只是东坝还是一片废墟。也许若干年后,“东坝古镇”真的建成了,再过三五百年,就真是“文物古迹”了!好日子在后头呢!不过,现在的人恐怕等不到那一天了。
有和我一样的人,愿意来看看,可以从四惠交通枢纽乘坐989路公交车到东坝下车就行了,一片残砖废瓦让您看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