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西洋异常带被发现,结构类似黑洞,科学家以为是平行世界入口
》故事开始:地球上空的范艾伦带!
在地球上空,几百到几千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高能粒子形成的带电辐射带。这个辐射带的形状是一个有厚度的曲面,沿着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形状包裹着我们的地球。这个高能粒子的辐射带,是1958年科学家范埃伦发现的。所以被命名为范艾伦带。
当卫星在范艾伦带中穿过的时候,经常会引起科学仪器的失灵。
》南大西洋上空有一个奇怪地带,那里的范艾伦带与众不同。
这个地带的中点,在巴西的东海岸以外几百公里的上空。因为我们人类的肉眼没有办法观测到范艾伦带,所以虽然存在着这种让人惊骇的结构,然而巴西的民众对此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科学家用仪器探测到这个地方,它的结构和形状宛如一个漏斗。
如果是肉眼可见的形状,你站在巴西的东海岸,会看到头顶上空有一个巨大的双曲面形状的虫洞。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如何惊人的场景!
人类的肉眼的可见光波段,波长在400~760纳米之间。
在自然界的生活中,人眼对光线反应的频谱波段不是最广的,狗的眼睛就能看到我们人肉眼看不到的很多东西!大自然之所以这样设定,我们眼睛能够接受的光线的范围,可能是害怕有什么惊人的场景把我们吓住。
这个地方现在被命名为南大西洋异常带SAA(South atlantic anormal)!
它给科学家带来的心灵和认识上的冲击,远远超过普通的人。因为在科学家们眼里,它的结构和形状,与大质量天体扭曲时空形成的虫洞或者是黑洞非常像。
所以,作者配了一张黑洞的图来描述它的形状,因为如果肉眼能看见的话,就是这个样子。
黑洞,宇宙中最强的,又最神秘的天体!传说中,那只是一个极度扭曲的空间。我们只能因为在他周围围绕的物质,把它从夜空幽暗和深邃的背景中,分辨出来。
》霍金对于黑洞的理解:通向平行世界的通道。
霍金可能是科学家中对于黑洞理解最深刻的人,他一辈子都在研究黑洞的理论(晚年转向研究外星生物的长相)。
现在的科学家已经用多种方式观测到了黑洞,前一段时间,科学家们用黑洞视界望远镜观测到的m87黑洞,就是距离我们几千万光年之外的一个巨大的黑洞。
其实黑洞和宇宙很像,描述的理论都是广义相对论。我们人类永远包裹在宇宙里面,不能到宇宙外面去,就好像黑洞内部的物体永远出不来一样。而且黑洞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的视界范围只和质量成正比。这就导致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黑洞越大,密度越低。只要黑洞足够的大,它的密度就会接近真空。
如果我们所在的宇宙是一个黑洞的话,那么计算出来的密度是每立方米一个氢原子。这和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接近。
在数学上,或者是几何上我们描述一个黑洞的形状,一般会用引力等势线。这些等值线围成的形状就是黑洞的形状。
在南太平洋异常带,那里的磁力梯度线,围成的形状就如同黑洞的形状。进入异常带的高能粒子就像从漏斗里面倾泻下来一样,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
》人类都有漩涡恐惧症!因为那意味着一个身不由己,有去无回的未知通道。
在以前的研究里面,黑洞就是这样一个有去无回的地方。以前有一个黑洞无毛定律,认为黑洞没有温度,只有电荷、转动惯量和质量,但是霍金发现霍金辐射以后,意味着黑洞内部有着丰富的生态。所以霍金认为黑洞是连接着另一个宇宙的通道。
我们现在所用的宇宙的模型,是经过暴涨理论修正的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模型,这个理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宇宙在大爆炸的暴涨时会产生无数个泡沫。每一个泡沫里面都是一个新的宇宙。这是平行宇宙的理论基础!现在这个理论在科学界很流行!
》黑洞的引力陷阱,与漩涡除了在数学上等价以外,还存在观测上的相干性。
黑洞中光是出不来的,在南大西洋上空的异常带形成一个旋转的漩涡,它的边界和黑洞的边界类似。
在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会围绕着黑洞旋转而形成一个明亮的发光带。在南大西洋异常带的边缘,高能粒子也会围绕着旋转,形成一个喷着光雾的发光带。
对于进入这个异常带的粒子来说,它的边界如同黑洞的视界一样,是不可穿越的。
英国科学家彭罗斯认为,自旋为1的整倍数的玻色子可以穿越宇宙的界限,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同心圆的结构。引力场和磁场的传播粒子都是玻色子,所以引力场和磁场,有可能穿透各个宇宙的边界。
这些理论,都为平行宇宙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和可以寻找证据的方向。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今天的平行宇宙理论,美国海军曾经做过一个用磁场让军舰隐形的实验,这就是被后人称为“费城实验”的著名实验。据说在强大的磁场下,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军舰上腾起了蓝绿色的烟雾,有些船员失踪。
》南大西洋上空异常带是一个令人惊悚又神往的地方,就是这些神秘的现象,吸引着人类不断的去探索。
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平行宇宙的直接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一个宇宙会在另外一个宇宙的身上留下“阴影”,而这些阴影会影响粒子的运动。如果在南大西洋异常带上空释放卫星,通过卫星收集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情况,有可能破译平行宇宙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