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论‖ 闫鹏:议联律中的“不规则重字”
已是百年非奕李;又从万里听杨王——题“两个辛丑年的对比照”微征联揭晓终评
闫鹏:议联律中的“不规则重字”
楹联创作要求避免出现不规则重字。所谓不规则重字,是指在楹联中散乱出现的重复字,叠字和同位重复字不在其列,举例如下。
例1,允许重复的——叠字或同位重复字。
吴烨南《鹳雀楼联》
名楼名刹,名曲名诗名画境;
古韵古风,古香古色古人文。
联中五个“名”字,五个“古”字,都是同位重复,允许。
例2,不允许重复的——散乱出现的不规则重字。
年丰人寿花如海;
柳暗花明春似潮。
例3,某大学挽季羡林联:
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联中三个“大”字,三个“名”字,均为不规则重字,应当避忌。
例4,孙髯翁《昆明大观楼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乍一看,这副天下第一联中出现了一个不规则重字“尽”,其实不然,这又涉及到了另一个用繁简字的问题。因为作者孙髯翁的时代,没有中华新韵和简体字,当时这两个字依次应该是“盡”和“儘”,是两个字,在简化汉字时,简化成一个字了。这副联原本不存在不规则重字的,现在用简体字呈现出来,就出现重字问题了。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创作楹联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么办?试举例如下:
例5 ,题万荣秋风楼联
名载一辞中,先后兴衰仰后土;
景收千里外,山河表里醉秋风。
这副联中,出现了两个“后”“里”,且不规则重复,以《联律通则》的要求,犯了联律大忌。然而,如果转换为繁体字,则该联应为:
名載一辭中,先後興衰仰后土;
景收千里外,山河表裹醉秋風。
这样转换后,则不存在“不规则重字”的问题了。笔者认为,如果以繁体字标准来衡量这副联,则未有“不规则重字”的毛病。又如下联:
例6,自题联
鶴髮梳來猶奮發;
浮名拂去免消磨。
此联运用繁体字体系创作,并无“不规则重字”的问题,但是转化成简体字后,则出现了不规则重字的问题。
鹤发梳来犹奋发;
浮名拂去免消磨。
上联中出现了两个“发”字,而下联对应的位置则没有重字。
所以我的观点是:在用韵问题上,旧韵和新韵同时存在,提倡施行“双轨制”,厚古但不薄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在用字问题上,也应该正视繁体和简体的客观问题。我提议,诗联工作者在创作诗联作品时,如果用的是简体字创作,那么,你可以在新韵和旧韵之间选择使用;如果用的是繁体字创作,那么你只能用旧韵创作。且在同一首诗一副联中,不可繁简字混用。
闫鹏
斋号南风堂,山西盐湖区人,民建会员。耽笔墨,嗜联对,工诗词。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运城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运城市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硬笔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委员,盐湖区书协副主席、盐湖区楹联学会副会长、民建运城书画院院士。
诗联及书法作品曾发表在《党建》杂志、《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发展导报》、《河东楹联》、《河东诗词》、《难老泉声》《运城日报》等二十多种刊物。词作《破阵子》荣获中宣部“诗词飞扬党旗飘”全国征诗大赛二等奖,书法作品二十余次在各级书法大赛中入展及获奖。
(四)·中华千古对联情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学术交流论文链接
二、文振西:楹联“高峰”论
六、扆军宣:先贤底蕴是河东流派立根之本时代特征是河东流派壮大动力
八、廉宗颇:楹联文化要根植于群众的土壤中 ——兼议南流北派的发展方向
十、刘松山:从湖南茶亭楹联文化的地域性和实用性中发现对联之美
——————————————
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