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爹娘】她的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我的思绪被这则评论拉到了我母亲身上,竟想了一路,发现我、姐姐、父亲,我们都欠了母亲很多……
我那“没心没肺”的妈
文 | 王丽
文章的标题,不是突发感慨,而是长期以来对母亲的印象。特别是2012年3月我生孩子时,母亲前来照顾我坐月子,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她的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我是您亲生的吗?”
那次坐月子,我和母亲相处了整整两个月,算算我们已经有15年没有朝夕相处这么长时间了。高中时住校,大学时远在成都,参加工作后又来到北京,太久的分离使我对母亲有了陌生感,多了几分客气——特别是她刚到北京的前两天,我们甚至都有点拘谨。不过毕竟血浓于水,两天过去,我们母女便恢复了亲密的感觉,我似乎又回到了高中以前在家时的状态:面对母亲,我会不由自主地撒娇,躺她腿上,钻她怀里。母亲也笑得更开心了。
后来聊天中,我问了母亲一个藏在我心里好多年的问题。
在我读大学时,有一年假期在家,我无意中从姐姐口中得知,母亲和舅舅都不是外婆亲生的,而且他们姐弟俩也没有血缘关系,都不知亲生父母是谁。那一刻,我很震惊,想不到整天乐呵呵、没心没肺似的母亲有这么“悲惨”的身世。突然很心疼母亲,我告诉自己,以后要对她更好,因为她的血亲只有我和我姐!我不知道母亲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得知后一直也不敢问她,担心令她伤感。
借月子期间我们重温母女情的机会,我小心翼翼地开口问:“妈,你有没有想过寻找你的亲生父母?”
母亲神色轻松、不假思索地说:“干啥要找?这不都挺好的吗?都那么多年了!”
在她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悲惨”迹象。我不知道母亲的心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真的不在乎这件事,反正我的记忆中她就是这么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似的。
看母亲面不改色,没有一点伤心的样子,我又接着壮胆问了一个从小就埋藏在心中的疑问:“那我到底是你亲生的吗?”
母亲被我认真的表情逗乐了,她笑着责备似地说:“怎么不是?我生你的时候可比生你姐受多了罪,接生婆来了看看说还早,让我做下蹲运动,折腾了一夜没睡觉,一直扶着桌子做运动,第二天人家又来才生下你……”
听母亲详细地说着当时的情景,一股幸福感袭来,压在我胸口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我总算彻底放心了,我是亲生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自家屋的大爹生的都是儿子,没有女儿,所以每次他来我家就说我是他闺女,小孩子很傻,我听了几次就相信了,终于在一次大爹离开我家时,我打包了自己的衣服要跟他走,在场的人都笑我,而我却坚定地说要回自己的家,至今这个场面我记忆犹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家里没有男孩就会被人看不起,成为说三道四的“谈资”。所以,舅舅家的二表弟出生后,就抱养在我家,打算给母亲当儿子。这个表弟其实很乖巧可爱,可是因为他的到来,我便不能睡在母亲怀里,得到的关注也变少了,所以小时候的我一直不喜欢他。后来,我家人想通了,管他男孩女孩,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所以在表弟还不到一岁时,就把他送回了自己的家。长大后,又听说在我襁褓之时,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家庭与我家交换了我,不过只有几天,终因我家人的不舍又换回来了。
这三件事,虽然最终都没有成,但让我的童年、青少年时期都一直处于某种不安中。直到30岁,在我成为母亲之时,才在母亲肯定的回答里安下心来。母亲不是一个敏感细腻的人,大大咧咧的她一定不曾发现年幼时的我就经历了这么复杂的心理历练。我的经历也希望给所有人一个提醒,不要随便给小孩开这类玩笑,孩子虽小,心理可是很敏感的。
“力气是奴才,歇歇它就来”
母亲的没心没肺还表现在,日夜操劳却从不抱怨。
记忆中,无论春夏秋冬,母亲几乎每天都是四五点钟起床,打扫院子,烧火做饭,刷锅洗碗,洗衣晒被,在家忙家务,出门忙地里活。她永远是家里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的人。记得晚上还跟着母亲睡时,我最喜欢她给我挠痒了。她的手掌很粗糙,根本不用挠,她的抚摸就相当于挠痒了。儿时的幸福,现在想来好心酸!算算我还跟她睡时她才30多岁,手却已如此粗糙,还裂开了一道一道的口子。冬天的夜晚,我经常看她嚼了花生抹在手上,然后戴上手套,来缓解那些皲裂。
父亲是基层干部,官不大却从早到晚忙得不着家,家里家外几乎都是母亲一个人操劳,可是我从没听她抱怨。她总是乐呵呵的,说话声音洪亮,干活时哼着小曲。遇到任何难事,她都一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姿态,似乎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月子里,我问她:“妈,整天干不完的家务和地里活,你那么累怎么都不抱怨?”母亲又是标志性地不以为然地笑着说:“哎呀!力气是奴才,歇歇它就来!抱怨啥!”“力气是奴才,歇歇它就来”,母亲的这句话,从我听到的那刻起,就成了我在家庭和单位里经常用来安慰自己的“灵丹妙药”——是的,我还年轻,多干点活没什么,睡一觉就满血复活了!
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我这么总结我的母亲:“我妈在我面前就是跟着我的想法走,我说谁谁的毛病,她就批判人家;我说人家的优点了,她就说人都有长处,也不错了。大学时,给她打电话说有个男孩找我找得烦,她就骂人家脸皮真厚;后来我接受了那个男孩,跟她说他的优点,她又说真好。她从不会理性分析,就是跟着我的情绪走,她对我们姐妹、我父亲都是绝对的保姆型,只考虑我们,她自己随便咋都行。”
再回看这段话,我突然发现,母亲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太无私了:她的世界只有我们爷仨,她的主见就是无原则地照顾我们,保护我们,不受外人意见的干扰,只要我们好就行,不考虑自己。
43岁,母亲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这看似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母亲,认真起来却是勇往无前。
我高一时,有次放假回去,家门上着锁,我便站在门口等母亲回来。当她出现在我眼前时,我被吓了一跳:她右胳膊挎着菜篮子,衣服破了,嘴角还留有血迹,面色苍白。我小心翼翼地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她说在菜地干活时,XX突然跑过来打她,两人就厮打起来。
母亲拿出钥匙去开门,我站在她背后,心中充满了愤怒。XX是我们队的一个女人,她家多年来承包大队的山地开采石头,可是耍赖不履行合同,一直不给集体上缴费用。父亲作为大队队长,以集体的名义与她家打了好久的官司。此番,XX因为这事故意欺负母亲。
第二天,我带着对母亲的心疼,对无赖之辈的憎恨离家返校。在学校里,我只能以更加努力学习来回报父母的不易。有一天,母亲突然来学校看我,而且还骑着一辆自行车。我很奇怪,因为她是不会骑自行车的,我和姐姐、父亲都多次鼓励她学,她也曾经练过,最终因为胆小没有学会。
我好奇地问母亲怎么学会骑自行车了,她颇为自豪地回答说是自己学会的,没有让人帮扶。我问:“之前死活不学,这怎么自己主动学了?”她神色凝重地说:“就是上次XX打我之后,我就一直想,她信主学的是什么?难道主就是教她打人?我不信,我也要信主,去看看到底信主信的是什么?”
XX家是我们附近村子做礼拜的会点之一,她家肯定是不能去的,母亲只有去较远的一个会点。所以,她必须学会骑自行车!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努力了多年都没学会骑自行车的母亲竟然自己学会了!
可以想象,她练习时,在家门口的路上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不知摔了多少次。那年,她已经43岁了!而我,第一次发现看似没心没肺的母亲还有这么坚毅的一面。
总结母亲的大大咧咧、没心没肺、马虎潦草,虽然有时会让人恼火,但不得不说也是种对人对事的豁达,而且是她天生就具备的乐观积极,想得开,放得下。
每当我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如果母亲在我身边,她一定是呵呵一笑:“这有啥哩!”她的粗枝大叶,也正是她的可爱之处。
想到此,我更爱我的母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