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向左,安苹向右
周六(6月5日)一早醒来,据提示安装后,平滑过渡,应用和数据都在,从此开始鸿蒙人生。
2天使用下来,很是欣喜:
既没有苹果的刻板;
也没有安卓的杂乱;
鸿蒙把定制和选择交给了用户。
直观的观感和简约的分析大致如下:
1、“控制中心”超级赞
万物互联时代,需要自主控制。
尤其是音频输出,目前最混乱,在多设备间切换像无头苍蝇一样,混乱且麻烦。
鸿蒙新增“控制中心”功能,从屏幕右上框往下滑动,就会跳出该功能。
音频输出、WIFI、蓝牙等常用设置,都可在“控制中心”中“一键”控制、切换,再也不用到“设置”功能中手忙脚乱地查找、翻页了。
其中,左上角的“音频输出”方块,显示的是上一次使用的APP,
可以是本机,也可以是喜马拉雅、酷狗音乐、QQ音乐等其他你安装的应用。
把控制功能单拎出来,这无疑是个聪明的设计,也是万物互联时代到来的必须。
从功能应用看鸿蒙,“控制中心”无疑是最大亮点。
2、上滑与长按
以前,手机长按图标,会显示该应用的“快捷操作”。
升级鸿蒙后,部分应用的图标多出了下横线;
有下横线的图标,表示这个应用是鸿蒙版的APP;
鸿蒙版应用,可以向上滑,滑出该应用的“服务卡片”。
上图分别为“拍照”应用的长按、上滑与快捷选择设置;
其中,我已将含微电影的拍照快捷方式(图中那个带热气球的长方块),添加到了桌面。
对于用户来说,
(1)单点图标,打开全功能应用,查找、选择所需功能;
(2)单点桌面快捷中的功能,打开所需功能;
(3)上滑图标,单点所需功能。
3种模式,可自行选择、自由配置。
上滑与控制中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控制中心,是“本机”对外连设备的快捷操控;
上滑,是“本应用”对应用内主要功能的快捷操控。
2者平时,都是隐藏的、不占桌面空间;
用时,则一滑就来;
且因能抓住主要矛盾,故来之能战、战之即胜。
鸿蒙上滑,爱了!
3、“大文件夹”与“服务卡片”
在使用苹果和安卓时代,我都喜欢建几个文件夹,将不常用的应用,分门别类地放好。
桌面是简捷了,如同我的PC桌面一样干净,但小文件夹在2次点击有时还是嫌烦。
鸿蒙的“大文件夹”适乎其中,既满足分类存放,又能直接显示、1次点击(仅限于大文件夹中的前8个应用,见下图左,第9个位置小图标重叠、用来点开文件夹)。
单一图标,对应高频应用;
大文件夹,对应中频应用;
小文件夹,对应低频应用;
3种显示方式,使得用户选择更有层次感,手机桌面更均衡。
《道德经》有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鸿蒙的3层次应用摆放,显然符合三生万物的法则。
鸿蒙的“服务卡片”则又带来更丰富的变化,如上图右。
所有带下横线的鸿蒙应用,长按后,都有服务卡片可选;
选择自己喜欢的卡片,添加到桌面,有自己创造的美感。
鸿蒙生态的开发者,你们可要加油哦:
虽然每个应用的背后商家,都想自己的应用点开后,能包罗万象;
但是,每个应用的服务卡片,如何既美观、又简捷高效,能让用户添加到桌面,可能是未来的关键!
4、分屏与浮窗
从左侧或右侧长拉,在竖长条中选择2个应用,可形成分屏,如下图左;
从下方向上长拉,选择应用,点击其右上角图标,可形成浮窗,如下图右。
分屏和浮窗,都可大小变化和移动,
在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的时代,当然会很实用。
鸿蒙的分屏和浮窗,使用非常平滑,
对那些拿手机当生产力工具用的人,非常友善。
5、“图库”中的创作
“图库”中的3大创作功能:拼图创作、自由创作、微电影创作(又一个“三生万物”),已经被我选择在图标的上滑卡片中了,见下图左。
下图右,就是我用拼图创作,将6张照片拼成1个的过程。
当然,本文中的所有拼图,都是我用鸿蒙图库的“拼图创作”拼出来的。
拼图功能简单、实用。
“微电影创作”,我也在其中选了个4合1模板,轻松试用成功:
“自由创作”,可以混用图片和视频,我稍后再试。
看到这3大创作,我不知道短视频平台和美图软件们,是否会后背一凉?
操作系统对应用程序的攻击,是降维打击,虐你没商量的。
6、分道扬镳
鸿蒙的超级终端和万物互联,我还未及测试;
但仅就上述手机端OS和APP的使用看,已经是峥嵘筚现。
网络上那些鸿蒙抄袭安卓的谣言,自然是不值一驳;
安卓和鸿蒙,本质上是前后两代的产品;
HarmonyOS对应的是谷歌的FuchsiaOS。
因缘际会:
(1)万物互联时代,需要在大大小小的智能硬件中,使用统一、灵活配置的操作系统。
(2)中米供应链被米方强行分离之际,OS这种关键软件,必须国产化、自主掌握。
鸿蒙,犹如才刚出生的婴儿,啼声嘹亮,生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