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复道回廊1500米被誉“天下第一廊”,有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罗哲文题词“晚清第一园”
江南多园林。
江苏省扬州市徐凝门街66号的“何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由清光绪年间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
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
何园,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同为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本组照片,王子瑞摄于2011年的12月24日)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主人何芷舠取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透露出他归隐的心情。
有学者认为,“寄啸”二字与苏州网师园的“网师”、无锡寄畅园的“寄 畅”一样,借此表示园主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
何园全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片石山房在东园南面,园居院落则被东园、西园和片石山房包围,其园内的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
上图是东园的主要建筑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有半月台。
东园船形厅的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
池北面的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
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穿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
池西一组有假山,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池西的复廊南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独占小院的一角。
复道,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而形成,起到分流作用。复道的交叉口一边通向蝴蝶廊,一边通向读书楼,读书楼位于船厅后身西北角。走入西园首先看到的就是贯穿全园的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
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联在一起,廊东南两面墙上开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
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位于片山石房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系移用石涛墨迹。
著名学者余秋雨称:在中国造园史上,能让人仰望的就是何园的“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东面有一座楠木厅,是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俗称明楠木厅。
上图是玉绣楼前面一座面积为160平方米的“与归堂”,是目前扬州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楠木厅,是主人会客的地方。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的手法,运用整块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有很好的采光效果。
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的早晚变化。
罗哲文先生专门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
中国当代古建园林专家童寯、刘敦桢、潘谷西、罗哲文、陈从周等都对何园独特的造园手法备加赞誉,称它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
何园景区内,还有骑马楼、玉绣楼、牡丹厅、何家祠堂、贴壁假山、赏月楼、同仁馆等景点,不能一一在此与大家分享,深表遗憾。
据了解,曾在何园取景拍摄的影视剧有:《西游记》《红楼梦》《乾隆王朝》《青青河边草》《上错花轿嫁对郎》《还珠格格3之天上人间》《苍天有泪》《烟锁重楼》《玉卿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