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功劳卓著,功高盖主,却能得善终的七大名将
历史上名将非常之多,尤其是开国时期,他们为新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而历史告诉我们大多数功高震主的名将下场都很惨,比如韩信、岳飞、蓝玉等等。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过历史上也有许多名将能得善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功高盖主,却能得善终的七大名将。
王翦
一、王翦,字维张,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王翦年少时就侍奉秦始皇。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就用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开始。除了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王翦儿子王贲攻克而亡。
秦始皇十八年(前229年),王翦从上郡发兵,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土地并入秦国,成为秦郡。秦始皇十九年(前227年),秦王政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王翦在易水河边大败燕军。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名存实亡。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楚将项燕以四十万楚军应对二十万秦军。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从后突袭李信,秦军大败。秦王政听到消息,大为震怒,亲自奔往频阳,向王翦致歉,并答应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王翦出征前,连续多次求秦王赐美田,部下开始担心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表明自己除了金钱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疑惧。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娱乐。项燕的四十万楚军因为兵力相对较少而不敢强攻,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当楚军在往东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一年多后又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随后王翦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拜太师,晋封武成侯。
此后,王翦急流勇退,得以善终。王翦是秦国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王翦主要战绩有消灭燕、赵;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成为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王翦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智而不暴、勇而多谋。
卫青
二、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汉朝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建元二年(前139年),卫青的三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卫青也被汉武帝看中,受到重用。此后近十年间,卫青作为侍中,跟随皇帝左右,和他一起听闻朝政,后又成为太中大夫,足见其才干深得武帝信任。此后卫青开始七征匈奴。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韩朝边境,卫青被封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出征。汉军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溃败无功,只有卫青一路胜利,奇袭了匈奴圣地龙城,俘虏七百余人,取得胜利。被封关内侯。龙城之战,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遣卫青率兵出击匈奴,自云中出兵,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套地区,采用迂回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套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匈奴王庭的联系。而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向西收复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辖地,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带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
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奇袭高阙,包围右贤王,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卫青官拜大将军,汉军所有将领归其统辖。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夏,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出击匈奴。歼灭匈奴军过万。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予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十万余,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卫青和单于兵相遇,卫青以武钢车结阵,以弱胜强击败单于主力。漠北之战击溃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渐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战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得以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以代太尉之职。卫青受封长平侯,之后又经两次加封。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谥号为“烈”。
韩擒虎
三、韩擒虎(538年—592年),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人。隋朝名将。
韩擒虎父亲韩雄在北周官拜大将军。韩擒虎年少时,以有胆识和谋略而著称,体貌魁梧伟岸。北周太祖宇文泰看见他后,认为他很独特。后来,韩擒虎立了军功,授官职为都督,新安太守,慢慢地提升到仪同三司,世袭新义郡公。北周武帝宇文邕攻打北齐时,北齐将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虎说服他投降。之后南陈军队逼进光州城,韩擒虎以行军总管之职打败了他们。又跟从宇文忻平定合州。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互相声援,多次侵犯江北,先后侵入北周边界。韩擒虎多次挫败他们的锐气,使南陈士气大丧。
隋朝建立后,韩擒虎入仕隋朝。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大举伐陈,以韩擒虎为先锋,他率领五百士卒夜里渡江,攻取了采石城。之后半天时间就攻了下姑苏,紧接着又夺取了新林。陈人非常害怕,陈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陆续投降了韩擒虎。晋王杨广派遣行军总管杜颜与韩擒虎会合,步兵和骑兵达两万人进攻金陵。任蛮奴被贺若弼战败,丢下军队向韩擒虎投降。韩擒虎以精锐的骑兵五百人直攻朱雀门。南陈士兵都纷纷溃散逃走。于是平定金陵,活捉了陈后主。隋文帝下诏宣扬灭陈功臣韩擒虎、贺若弼功劳。升任韩擒虎为上柱国。
此后,隋文帝另封韩擒虎为寿光县公,食邑一千户。以行军总管的身份屯兵驻守北方边境金城,防备突厥来犯,随之又授凉州总管之职。开皇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592年12月26日),韩擒虎去世,时年五十五岁。
李靖
四、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隋炀帝年间,李靖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这时,天下大乱,纷纷反隋叛乱。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李渊的动机,准备向隋炀帝告密。到了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
唐朝建立后,武德三年(620年),李靖随从秦王李世民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李靖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之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冉肇则,俘获五千多人。武德四年(621年)正月,李渊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定南梁萧铣。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因其战功卓著,李渊诏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
攻取江陵的战斗历程,表现出了李靖杰出的军事才干,他进一步得到了李渊的倚重。,之后,李渊命李靖安抚岭南诸州。武德四年(621年),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今属广西),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平定岭南。武德六年(623年)七月,辅公祏窃据丹阳(今江苏南京),举兵反唐。李渊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东下讨伐。李靖大败叛军,攻破丹阳,擒获辅公祏,江南悉平。李渊为了嘉奖李靖的军功,设立东南道行台,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李渊十分欣赏李靖的军事才干。
江南的局势安定以后,北方的形势又一时紧张起来。武德八年(625年),调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登基,李靖转任兵部尚书。此后不久,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乱,所属诸部落相继叛离。贞观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决定出击东突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又任命李勣、柴绍、薛万彻等为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严寒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可汗没有想到唐军突如其来,大惊失色。李靖探知这一消息,李靖迅即进击定襄,在夜幕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 杨政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 二连浩特)。李靖因军功进封代国公,增加食邑三千户。
李靖继续率军进至阴山。这时,颉利可汗见到唐使臣,放松了戒备。唐军前锋苏定率领的两百余骑又乘着大雾,悄然疾行,进攻突厥牙帐。颉利可汗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并杀死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在碛口受李勣所阻,不能北逃,突厥大酋长皆率众投降。不久,颉利可汗被李道宗擒获,并送到京师。东突厥从此宣告灭亡。李世民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
到了贞观八年(634年),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 知足而退。贞观九年(635年)十二月,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吐谷浑。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攻灭了吐谷浑。之后李靖被高甑生诬告谋反,从此,李靖在家中不出门,杜绝宾客。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封李靖为卫国公。此后李靖一直卧病在家。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李世民赐谥号为“景武”。李世民诏令依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旧例,把坟墓修筑成突厥境内的铁山、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的形状,以此表彰李靖战绩。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勣
五、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名将。
李勣于隋炀帝大业末年参加翟让的瓦岗军。在王世充率军讨伐李密时,李勣以奇计多次大败王世充。在守卫黎阳仓时,击败围城的宇文化及。武德二年(619年),徐世勣归顺唐朝。李渊封徐世勣曹国公,又加授右武候大将军,并赐姓李。
武德三年(620年)至武德七年(624年)间,李勣随秦王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击擒窦建德、平定王世充、大破刘黑闼及徐圆朗等人。武德七年(624年),李世勣随李靖平定辅公祏叛乱。武德八年(625年),突厥侵犯并州,朝廷命李世勣为行军总管,在太谷迎击突厥,将其驱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即位。李世勣为避李世民之讳,又去除姓名中“世”字,改名为李勣。
贞观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决定出击东突厥,李靖与李勣等率军十余万,分道出击东突厥。李勣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与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遭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颉利可汗战败后,向西逃往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收集残部数万人,派使者求和。之后李勣又献计李靖突袭突厥。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勣领军跟进。李靖行军至碛口,突厥四处溃逃。颉利可汗战败后,被李勣阻拦,无法北逃。李勣最终俘获东突厥部五万余口后回师。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勣被改封为英国公。李勣在并州任职共十六年,守护边疆,颇为称职。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一月,李勣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不久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儿子大度设领军二十万南侵突厥。突厥可汗思摩率部众进入长城,并派使向唐朝告急。朝廷命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军六万抵御。李勣于诺真水(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大破薛延陀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李勣回师后,又平定叛乱的突厥思结部。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勣率所部抵达幽州,与各路唐军会合。四月,李勣暗中渡过辽水,抵达玄菟。高句丽人大为惊骇,各城都闭门自守。李勣与李道宗攻陷盖牟城,俘获百姓两万多口、粮食十多万石。之后,李勣陆续攻陷辽东城、白岩城、安市城。次年,李勣乘薛延陀内乱之机, 纵兵击破薛延陀残部,彻底灭亡薛延陀政权。
此后,李勣一直在朝廷辅佐唐太宗、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欲立昭仪武氏(武则天)为皇后,李治暗中询问李勣说:“朕打算立武昭仪为皇后,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李治自此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而李勣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后的信任。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治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郝处俊担任副手,庞同善、契苾何力等一并受李勣调遣。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挥军进击,连陷高句丽十六座城。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攻陷高句丽重镇扶余城,扶余川等四十余城陆续投降。高句丽权臣泉男建又派兵五万救援扶余城,与李勣在薛贺水遭遇。李勣合军交战,大败高句丽军,斩获三万余人,乘胜攻取大行城,与唐军各部会合。李勣率唐军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
经过一个多月等战斗,高句丽王高藏投降,李勣以礼相待,而泉男建仍闭门抵抗。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至此,高句丽灭亡。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李治命令所筑的坟依西汉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建筑,以此表彰李勣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郭子仪
六、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
郭子仪早年参加武举,入仕。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郭子仪收复静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于是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开通东陉关(在今山西代县东南),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天宝十五载(756年),叛军攻破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占领河北全境。郭子与李光弼一同击破史思明数万军队,平定藁城。又南攻赵郡(今河北赵县),俘获敌军四千人,斩杀叛军太守郭献璆,回军常山。
郭子仪返回常山, 史思明又集结数万兵马,唐军与叛军交战,击破敌军,斩首两千级,俘虏五百人。之后郭子仪与李光弼、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在嘉山击破敌军,斩首四万级,获得数万匹马。史思明逃往博陵。于是河北各郡县都斩杀叛军守将,迎接朝廷军队。之后,唐肃宗在朔方登基, 至德元载(756年)八月,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宰相,仍兼朔方节度使。敌将阿史那从礼又率数万兵力逼近朔方。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进击,俘虏数万,牛羊不可胜数,终于平定河曲。
至德二年(757年)闰八月,郭子仪升任天下兵马副元帅随从广平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俶率蕃、汉兵十五万前去收复长安。长安一战,唐军大败叛军,收复长安,李俶休整三日后,继续东征。安庆绪派遣兵马十万抗唐军,叛军听闻唐军到,将全部兵力驻扎在山西,背山结阵。郭子仪用大军攻击叛军正面,回纥率军登山绕到叛军背后,郭子仪指挥回纥兵进击,将叛军全部杀死。叛军大败,尸体漫山遍野,郭子仪率军收复东都洛阳。至德二载(757)十二月,河东、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分均已收复,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代国公。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郭子仪在黄河边击败叛军,擒获叛将安守忠,献俘至京师,进封郭子仪为中书令。然后,肃宗诏命九位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却不设立元帅,只用宦官鱼朝恩为监军。郭子仪率兵从杏园渡过黄河,在获嘉击败叛军,斩首四千级,捕虏五百人,攻克了卫州。安庆绪逃走,郭子仪等率军追击到相州(邺城),安庆绪收集叛军余部与官军再战于愁思冈,大败,前后被斩三万级,被俘千人。安庆绪于是入城固守,郭子仪等人围邺城。次年春,叛军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军九节度使大军,其围遂解。鱼朝恩一直妒忌郭子仪,把相州之败推到郭子仪身上,在肃宗面前进谗言。郭子仪的兵权被剥夺。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暗中召回纥、吐蕃入侵河西。吐蕃军一路攻入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今河南陕县)。郭子仪召集军队重新收复长安。永泰元年(765),仆固怀恩游说吐蕃聚集三十万军队,掳掠泾州、邠州、凤翔,进犯醴泉(今陕西礼泉北)、奉天。郭子仪率大军,在灵台西原(今甘肃泾川境)大破吐蕃军队,斩首级五万,生擒万人,俘获士女牛马多不胜数。大历二年(767年),吐蕃入侵,郭子仪在灵州截击吐蕃,斩首两万。大历三年(768年)闰六月,朝廷再次加封中书令郭子仪为司徒。吐蕃再次入侵灵武,郭子仪率五万兵马在灵武击破吐蕃。
大历八年(773)十月,郭子仪指挥朔方军在灵州大败吐蕃军,向朝廷奏捷。大历十四年(779年)德宗继位。郭子仪被调回朝廷,进位太尉,仍兼中书令,赐号“尚父”。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郭子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徐达
七、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元勋。
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跟随朱元璋骑兵。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征战四方。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攻打采石城(今安徽当涂)。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也先。八月,徐达攻取溧水、溧阳、句容、芜湖。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徐达率军一日攻克京口(今江苏镇江),被授统军元帅。徐达率军围攻毗陵(今江苏常州),生擒张士诚胞弟张士德,又与常遇春生擒其部将张德,次年二月,徐达攻克毗陵、宁国、宣城。
至正十九年(1359年),徐达会同俞通海的水师一起进攻陈友谅的池州,大破敌军。徐达攻克池州,擒其守将,并缴获其全部战船。徐达因功拜奉国上将军。接着,徐达乘胜攻克无为州、潜山。之后,徐达用离间之计,使陈友谅杀安庆守将赵普胜,徐达攻下安庆。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月,陈友谅率大军进犯池州。徐达会同常遇春一面诱敌进兵,一面选精兵万余埋伏在九华山下,断其后路。当陈友谅军至城下,伏兵四起,城内精兵冲出,内外夹击,陈友谅军大乱,斩首万余,生擒三千。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激战。陈友谅拥兵六十万,朱元璋只有二十万人。第一天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一举击溃陈友谅的前锋部队,歼敌一千五百人,缴获巨舰一艘,军威大振。朱元璋取得了鄱阳湖战役的胜利,全部歼灭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徐达升左相国。二月,平定武昌。八月,徐达会合杨琼等人略取荆湘诸路,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徐达派兵夜袭敌兵营地,切断张士诚军粮道。湖、杭二州不久亦相继攻克。徐达统率大军围困平江(今江苏苏州市),日夜用炮轰击城中。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徐达下令全军强攻破城,将士人人奋勇争先。徐达督军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攻破闾门水寨,直逼城下。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平江城破,张士诚自缢而亡。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挥师由山东向河南进军,攻占汴梁。4月,自虎牢关西进,在塔儿湾(河南偃帅县)一举击溃元军5万,迫使洛阳投降。随后,徐达、常遇春分兵攻占河南诸州。潼关守将李思齐、张思道闻风逃跑。徐达等派兵进驻潼关,并西进占领华州(陕西华县)。7月,徐达率军自中滦(河南封丘西南)渡黄河,会合山东各路明军,沿运河继续北进,在通州(北京通县)击败元军万余人,进逼大都。元顺帝听到消息,在夜里率领妻儿向居庸关的方向逃去,逃往元上都。八月二日,明军占领大都,元王朝至此灭亡。
元朝灭亡后,元大将王保保拥兵十万,坐守山西太原。徐达率军进入山西,攻取了泽州、潞州。王保保向大都的方向,欲与徐达决战。徐达并不回师救大都,反而直取太原。王保保听说太原告急,慌忙率数万骑兵驰回,在太原城下扎营。徐达晚上突出奇兵,夜袭王保保军营。徐达身先士卒,王保保败兵逃跑。之后徐达与王保保在兰州决战,双方交锋之下,徐达全歼王保保军八万多人,王保保仅带了妻儿,逃去元上都。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徐达连克奉元、秦州、伏羌、宁远、巩昌,元将李思齐不战而降。又攻克兰州、平凉,张思道逃奔宁夏。不久,攻克庆阳,彻底平定陕西。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徐达受命为征虏大将军北伐北元,大败元军,擒获元惠宗嫡子买的里八剌及诸王将相数百人。朱元璋封徐达魏国公。此后,徐达多次领军北伐北元,并在边疆训练士兵,加固城墙、戍守边防。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其实,总接下来,功高震主能得善终的共同点就是会做人。其次,要跟对好上级。
【原创声明:本文由作者编辑!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