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后发现:猝死的人都有这些规律!
最近,猝死的新闻又出现在大家眼前,除了为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之外,相信大家也开始反省和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大家的工作都越来越忙,追求事业、奋力学习、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儿。于是,「猝死」这个话题就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没啥问题,正常工作、正常生活,活着活着怎么就猝死了?
猝死的人,都有这些规律
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了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
1.一半多猝死者“太激动”和“太劳累”
研究发现,猝死的诱因为 情绪激动(26%)、劳累(25%)、血容量改变(8.95%),其次为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2.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后是脑源性猝死(9.21%)。
3.发生猝死前,往往伴有以下的症状体征
猝死中有症状体征的人,最常表现为突然发作(20.10%)、休息睡眠中(16.71%),其次为呕吐(7.49%)、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
4.猝死的患者中,患有慢性疾病
有既往史者中,高血压最常见(37.95%)、心脏病(30.02%)、糖尿病(23.79%)。其次为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等。
5.30岁~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30岁~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中年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时期,加上社会中又正值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嗜烟喝酒,容易产生“三高”,导致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等。
猝死前有哪些征兆?
突发性的心源性猝死通常有一些早期征兆:
01
胸闷
02
心慌
03
心跳过缓
04
晕厥
猝死的急救方式
当意外不幸发生时,及时进行正确施救能最大限度挽救生命。有研究指出,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若能在4分钟内接受心肺复苏,成功挽救生命的可能性达30%;超过4分钟,患者存活概率基本为0。
呼喊无应答时,应触摸患者颈动脉,感受鼻腔处呼吸状态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两手叠扣,两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每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若口鼻腔内有分泌物要及时清除,有假牙的患者要注意取下假牙。
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如此重复循环5次后,判断患者状态,若复苏无效,继续按压。
如何预防猝死发生?
注意休息
强化营养
调整作息时间,每日按时进餐,强化三餐营养,优化饮食结构,避免高油高盐和暴饮暴食。
定期体检
尽早治疗
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早期发现疾病积极治疗可以避免健康状况恶化。
乐观心态
心情愉快
心情愉快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加强观察
长期监测
长期监测心电图
是应对猝死发生的很好方法
多参数便携式家用心电监测监护仪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温馨提醒:有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有猝死家族史的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降低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