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尚扬:“塑料皮肤”是为保鲜艺术品吗

“白内障-保鲜”尚扬个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2019-11-22 - 2020-02-10

展览机构:巽汇(XUN WAY)展览空间

开放时间:观展时间为10:30-17:00,周一闭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6号光大会展中心A座

90年代的尚扬,正从现代艺术转型当代艺术。90年代的社会,也正进入全球化,市场经济逐渐活跃。面对这样社会发展,尚扬敏锐地察觉,经济热度下会使某些东西发生毁败,而人最终需要的是好的环境和生活。

当时尚扬预测,全球化的影响将“作用于风景,作用于人心。”

展厅现场

于是,自90年代以来,尚扬所看到的风景,既自然风景,也是人文风景,以及社会风景,从《大风景》到《董其昌计划》,到后来的《剩山图》、《剩水图》、《坏山水》,他的创作一直围绕追踪和呈现山水在政治和资本的粗暴干预下,不断的坍塌和毁败。

例如早在1991年,考虑到文化和市场的关系,也考虑到中国环境将发生的变化,尚扬用塑料这种工业材料对画面进行覆盖尝试。

他在一张蒙娜丽莎肖像上,贴上各式商店购物中的食品包装袋。这些五颜六色的、印着各种图案和文字的塑料袋,像一件美丽而奇特的婚纱,将这位女人包裹了起来。

当时在尚扬看来,婚纱是物质和世俗的代表,也是今天中国所呈现的事实,“你看见的所有东西都将被商品包装。”

30多年过去,中国风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塑料化工通过普遍流通后已无处不在。

尚扬似乎为印证自己最初的想法,近期在上海巽汇空间《白内障·保鲜》尚扬个展中,他重新创作了小尺幅《1991年 <新娘>的保鲜》,与最新作品《白内障-保鲜》进行呼应。国内教育加盟www.gdsq.org.cn/gjjyjmsc/

“白内障系列”是尚扬2017年重新用塑料进行的尝试,他将聚乙烯材料覆盖再撕开,甚至把那些聚乙烯材料悬挂起来,其中有些是尚扬从画布上撕下来的,放到压克力框子里,相依并存,成为一个整体。

作为“白内障系列”的延伸增补,尚扬通过包装自己的作品而完成了《白内障-保鲜》。基底部分仍用环氧树脂,兼有类似乳胶漆成分的切片接应,以拼贴置入白框,画框被打包带缠裹,并用保鲜膜覆盖。

看到司空见惯的保鲜膜,大部分人会联系起生活,而尚扬运用保鲜膜便是为选择一种“通感”,并首次提出“塑料皮肤”概念,也是基于此。

90年代初,尚扬作品中的塑料袋拼贴,让人们看到了作为景观的商品的大肆蔓延,却忽视了其中对生态灾异的警醒。本次尚扬回归这一主题,在汪民安看来,脆弱的包裹性白塑料是对生态灾异的掩盖和揭示,同时也是一件为了被运输而被包裹的艺术作品,昭示了今日艺术作品的暂存性,流动是其唯一的确定状态,同时也是存在的方式和意义。

展览总策划寒碧评论《白内障-保鲜》材料本身自带鲜明的语意魅力,只凭材料自身即可满足观念的要求,而在材料中间他又获得语义的对应,这样一种结合,真的仿佛天作。

展厅现场《白内障-小切片》

日常生活中,保鲜的目的是为防腐,尚扬的保鲜目的也是一样。

将艺术品用保鲜膜覆盖,将作品取名为保鲜,但艺术品真的需要保鲜吗?尚扬其实是从侧面提出,文化方式、资金、政治之间的联系。

尚扬认为,今天艺术品恰恰以表面的静止状态,掩盖了在实际空间中的流动状态,掩盖了当代艺术品以这种状态,在谈判中不停穿越社会空间中那些看不见的边界的事实。

例如,在展厅看到的艺术品,其背后复杂的工作事项,从包装、保险、运输,再到开箱、策展、灯光等等,这些过程才算作是作品的全部。

这些运作背后,最终涉及到作品的商业价值,但在《白内障-保鲜》中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因为作品中的保鲜膜脆弱至一戳即破,破了虽然可以重新再包,对于藏品应具备的稳定性是种考验。不过这并不是尚扬着重考虑的,“作品最重要的应该是提供社会高品质的作品,其次才是商业价值,甚至可以不考虑它,因为作品的商业价值最终是艺术家赋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