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化、浅薄化的时代里,为什么聪明的人会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聪明的人特爱学习,就像越是有钱的人越抠门,这个特点让人极其讨厌。上学的时候有高智商学霸碾压众人,工作之后有聪明人甩你好几条街,无论是收入、见识、谈吐、能力,甚至中午买的盒饭都比你的好吃。
我等资质平平的傻瓜与这些如狼似虎的聪明人竞争,分分钟就会被秒成渣。做着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疲于应付各种状况,自顾不暇,连谋求进步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机会了。
你和我一样,不相信,傻瓜有什么资格可以和聪明人竞争。聪明的人就像机灵鬼,到处都闪着灵光,怎么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没有这种可能,这不科学。
大部分聪明人都在学习,其实,他们自己知道,这种学习确切地说是在“伪学习”。就像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前几天在一次活动中讲的:内容的本质在于解决焦虑。
大部分的学习产品是通过“恐吓”的手段,制造焦虑,让你乖乖跳坑的。比如,地铁里经常看到的广告:“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那些不学习的人”,“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那些不读书的人”,“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那些不改变的人”等等。
如果你被吓住,你的焦虑感会顿时腾升,马上掏钱,买书、买卡、买课、买门票,为自己的智商捉急,捉急地交“智商税”。
这多像古代人家遇到难事,请回来的“护身符”,上述几个大字“恶灵退散”,也不知怎么了,拿着符,心就安了。
在碎片化、浅薄化的时代里,越是聪明的人,越是能够获得大量信息或者说无用的噪音。而这碎片化的信息,必须认真深度加工才能变成有用的信息或者知识。
可是,哪个聪明人会五年、十年如一日扎进个坑里,一直深挖?今天做的决定,明天没有改,已经阿弥陀佛了吧。
相反,那些只懂得坚持的“傻子”,往往更能做出一番成就。比如股神巴菲特,比如智商70分以下的“阿甘”,比如执拗愚笨的“许三多”,这些人能一直打动我们,是因为我们每人内心都住着一个这样的自己,只是平时我们太聪明,不会像他们一样选择傻傻地坚持。
聪明的机灵鬼,和坚持的傻子,你是哪一个?你能做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