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不同求极值的方法,建议收藏~

数学的极值问题,主要是解决数学函数关系及其定义域的问题,这是由数学条件所制约的。但是物理极值与数学极值有明显的区别。

物理极值,实质是针对某一物理现象的动态范围、发展变化趋势及其极限,这是由物理条件所制约的。物理极值,经常表现为物理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或最小值,这与数学极值有本质的区别。

就思维表现看,求极值过程是归纳和演绎综合运用过程。在错综复杂的变化条件中,要归纳出一般的状态表现,又要在此基础上,经演绎推理,寻求特殊的极端模型。

这也是建立理想化模型,也要理想化。显然,解极值过程是综合运用几种常规的思维方法的高层次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解极值过程,需要借助一些初等数学手段,靠扎实的数学基础。从所应用的数学手段来看,求极值可与为下列几种方法:

(一)利用分式的性质求极值

[例1] 物体A放在水平面上,作用在A上的推力F与水平方向成30º角,如图示。使A作匀速直线运动。试问,当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为多大时,不管F增大到多大,都可以使A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A受力如图所示,由已知,A处于平衡状态,有:Fcosα=fFcos30º=μ(G+Fsin30º),得F=

由已知当公式的分母为零,即F→∞的匀速运动时sin30º-μcos30º=0时得μ=tg30º=0.58,则F→∞,此时都可以使A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求极值

有些问题,通过分析列关系式,最后整理出关于一个未知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它的根就可能是要求的极值。这种方法应用是很普遍的。

(三)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b2-4ac≥O求极值 

[例2] 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用细线悬挂着。将两个质量为m的有孔的小珠套在环上,且可沿环无摩擦滑动,如图(a)所示。今将两小珠从环的顶端由静止开始释放。证明,当m>

M时,圆环能升起。

证明: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所mgcosθ+N=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1-cosθ)=

由此二式得N=2mg-3mgcosθ   (1)上式中,N>0,即cosθ<

以环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b),在竖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2N’cosθ—Mg=Ma当环恰好能上升时,a=0,可得2N’cosθ=Mg    (3)将(1)代入(3)式中,其中N’为(a)图中N的反作用力。有  2(2mg-3mgcosθ)cosθ=Mg即6mcos2θ-4mcosθ+M=0   (4)(4)式是关于cosθ的一元二次方程。cosθ为实数,则△≥0,即(4m)2-4(6m)M≥0,可得m≥

M 当m=

M时,T恰好为零,但不升起,所以取m>

M为升起条件。

小结:从上面例题中可看出,应用判别式解题时,要注意研究所建立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表现为两个未知数,把二次方的未知数做为自变量,另一个量就靠判别式而定了。

(四)利用y=ax2+bx+c的极值条件和物理量的边界条件求极值

这里是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一种是利用未知量确定的二次三项式中系数求极大(或极小)值,其条件是x=-b/2a;另一种是由题意中给出的物理量的具体取值范围,取其边界值,确定极小(或极大)值。把两方面结果综合起来,就是所求的取值范围了。

(五)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 

(六)利用数学归纳法求极值

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常用,在物理中,也可应用。应孀它所解的问题的已知条件常常表现为连续地无限地变化。应用这种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归纳思维过程。

(七)其他求极值方法

(1)利用排列组合求极值;

(2)利用图像求极值;

(3)利用临界条件求极值;

(4)利用几何法求极值;

(5)求原子能级跃迁辐射光线最多条数[C

=

n]等。

上述方法中可看出灵活应用数学手段是解题的保证。但题中关键条件要靠物理分析得出,其结果也必是物理解。物理极值问题要求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应当有针对性地训练,有意识地掌握几种求极值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高中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解析,附经典易错题150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5张物理知识结构图, 从高一到高三都有用!

高中物理常数表,全记下来考试不用再翻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