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抓住傻瓜窗口期的大机遇!
牛人、高手、大师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就拥有了重新定义事物的本事。比如格雷厄姆定义的安全边际,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留有余地”;巴菲特定义的“能力圈”,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高瓴资本的张磊创造了一个名词叫“傻瓜窗口”,这是又该如何理解?
在说“傻瓜窗口”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与之对应的概念:“机会窗口”。
“机会窗口”就是企业的快速成长期,甚至是爆发期,往往是由于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包括产业的生态位置调整、基础设施完善、需求的升级或转移等引发的。
“傻瓜窗口”在机会窗口之前,就是在一段时间里,面对一个项目或一个产业,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仅不是机会而且是一个陷阱。如果你投资这样的项目,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是傻瓜。
我认为“傻瓜窗口”背后就是人与人之间认识差,在别人没有意识是机会的时候,提前进入。
几乎所有的人对机会形成了共识,而你却能在共识之外隐约看到并押注这种机会,所有的人自然都认为你是傻瓜。
当“傻瓜”最大的好处就是几乎没有人争着当傻瓜,进入这个新领域没人与你争地盘。在许多人看不起、看不懂、觉得不靠谱的这段时间里,企业将有机会积累用户、试错产品,并且创造出一定的商业壁垒,接下来就是拐点和陡变。
当然,这是一个很短的窗口期,环境的快速变化会让说你是傻瓜的人们一夜之间意识到你的精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这是机会,一齐涌向已经所剩不多的地盘,投资价值持续递减,直至消失,这个窗口也就关闭了。
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要找的,就是这样的窗口。要趁别人说你是傻瓜的时候,去投资一个项目。

2012年,王兴创立美团两年后,在PC端已经积累了可观的用户和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决绝放弃作为主战场的PC端,把手机端作为唯一的战场。这又是一个令同行觉得很傻很危险的抉择。
2012年,只有一个人与王兴有同样的选择——刚刚创立字节跳动的张一鸣。环境的变化就是这样有戏剧性,2012年押注手机被认为是匪夷所思。而到2014年,整个团购行业在手机端的业务量已达到9成。

2006年,亚马逊正式启动云业务。长达11年时间就没有人来跟它竞争。2017年,当它从事的这项业务已经被公认为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业务,真正代表未来业务的时候,这个领域才成为众多的玩家来追逐的领域。事实上这些并不是它真正的对手,或者说并不实质性地对它构成巨大的威胁。
2018年11月29日,亚马逊Invent大会上透露:亚马逊占全球云服务业务总份额的51.8%,微软的Azure Cloud占了13.4%,阿里云占了4.6%。谷歌和IBM分别排在四五名,份额为3.3%和1.9%。
这样的傻瓜窗口,我们生活中,投资中也很多。
比如,房产黄金时代,也就是2000年到2016年,任何时间买入一线城市的房产都是赚钱,而且是大赚,这个就是一个傻瓜窗口。
再比如,2008年底股灾后的股市、2015年股灾后的股市,2018年阶段调整后的股市,2020年疫情打击后的股市,基本上遍地是黄金,这些都是傻瓜窗口。
那么,如何把握“傻瓜窗口”呢?
既然“傻瓜窗口”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那么不断提升认知就是答案。
这个答案似乎有点空洞。那么,以下三点就是对答案一定程度的细化。
首先,我们要明确,股票投资不是只是盯着股价,也不是只盯着公司。虽然股票背后是公司的股权,但是公司是身处在行业中,行业又是身处国家整个产业结构的布局和全球分工之中。只看公司,往往有“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感觉。
其次,我们还要把握人口结构的变化,消费升级的趋势,行业演进的方向,商业模式的洞察,人性的判断等等。这些认知往往能交叉验证,从而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认知。
最后,提升认知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马效果立现。有时,自己已经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是错过了一些大风口,这时也不要太懊恼。如果原来一直没法意识到,现在意识到了,或者原来要过很久才能意识到,现在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些都是进步。
认知的提升,核心不是和别人对标,而是与自己的一场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