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故事(3)·漠北商埠多伦诺尔的兴衰过往

多伦旧城,热闹的“买卖营子”

多伦县因会盟而知名,因建庙而兴起,因商贸而繁荣。到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汇宗寺还没有完全竣工,庙的东南侧就已经商贾云集,形成了大片作坊和居民区,于是清廷在此设立了兴化镇,这是多伦建城的起始。雍正十年(1732年),随着汇宗寺和善因寺先后竣工,兴化镇升级为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属口外三厅之一,由口北道管辖,这是清代在新开发地区设置的区划单位。

河蚌绘·民国年间的多伦老城。

这一时期,章嘉活佛与哲布尊丹巴活佛同驻多伦,这里成为内外蒙信众的朝圣之地。此时朝廷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一时大量资本涌入。京城的“鼎恒升”、“大利”、“聚长城”、“庆德正”等八大商号奉旨迁入,在钟楼巷开设分号,内陆各省商人随后蜂拥而至,当地流动与常住人口数量激增。在汇宗寺以南的额尔腾河(今小河子河)南岸,形成了南北四里,东西二里的市场和居民区,兴化街和新盛街一带,旧时俗称“买卖营子”,是最热闹的地方。

兴隆寺老照片。

清代雍正至咸丰年间,朝廷每年为寺院下拨大量经费,买卖营子里形成十三条街道,主干道入口处建起六座城门,东面三门,西面两门、南面一门,周围由河堤环绕。登记在册的大小商号有四千余家,商民及手工业人口达十七万,在当时有所谓十大粮商、八大银号、五大烧锅、两大当铺之说。单是宗教用品行业就有店铺五百余家,经营金银器物、宗教法器、佛像制作、毛皮加工,产品远销西藏、青海和蒙古地区。每年还有七八万匹马、四五万头牛、五十余万只羊经此转运到内陆,多伦成为名副其实的“漠南商埠”。

多伦老城里的老屋。

据光绪八年的记载,这年仅牲畜和毛皮两项税收就有五十万两白银,盐业税收二十五万两银元,其他杂项税收五十万两白银,此时多伦商业已无法同全盛期同日而语,但税收总量依旧超过了归化城和包头城两地总和。如今在买卖营子周边,还保留着山西会馆、兴隆寺、碧霞宫、城隍庙、清真西、中、南、北寺及大量的老式铺面房,是昔日辉煌的见证。

买卖营子老照片。

多伦善因寺大殿老照片。

山西会馆,山西商人的公共会所

山西会馆位于会馆街,是多伦作为漠南商埠的重要遗迹。康熙皇帝早年征讨噶尔丹时,随军带了很多商人,他们负责从内陆收购物品,与草原牧民交换牛羊马匹供应军需。旅蒙商人还负责采办粮草和生活用品,这样可以保证后勤,以商养战,节省开销。清朝军队每营派一名官员,专门负责随军贸易。

旧城里的老铺面房。

多伦会盟后,这里成为重要的物资中转站,草原贸易利润丰厚,晋商们大量迁入。在多伦注册的四千家商号中,山西籍就有一千多家,资本更是占了一半以上。旅蒙商人把内陆大量的绫罗绸缎、铁木瓷器、药材香料、日用百货、茶叶烟草等运到多伦,销往内、外蒙古各旗甚至远至俄罗斯,又将草原上的绒毛、皮张、盐碱土特产等销往中国各地。

山西会馆钟鼓楼。

山西会馆前的大牌楼老照片。

随着贸易越做越大,同乡商人先后在多伦建起了自己的聚会场所。多伦山西会馆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由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原名伏魔宫,又称关帝庙,是当年晋商在多伦地区聚会、娱乐、议事的场所,是内蒙地区建立的第一所外省会馆。

山西会馆正门。

山西会馆座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大山门、大戏楼、下宿、二山门、三过殿、东西长廊、耳房、正大殿等。大致分为住宿区、娱乐区、商会议事区和关帝庙四部分,是一座多功能的公共建筑。会馆内的大戏楼位于正门后面,基座由方形条石砌成,上面是木结构戏台,结构精巧,气势雄伟。从前戏台每年的五月十三开台唱戏,一直唱到秋后天凉,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期间会馆内的演出活动达到高潮。

山西会馆戏台。

会馆商务议事区平时并不开放,只有重要商业议事活动才可使用。议事厅内所举行的最重要的会议就是正月十五的议事日,此时多伦的一千多户山西商号负责人都要到会馆参加会议,以几十名会董为中心,在议事厅总结过去一年山西各商号的经营状况,决定新一年山西商号的经营策略等。经营出色的商号给予奖励,经营不好或违规商号要罚戏若干场,这样会馆一年内请戏班子的费用自然就有了着落。

戏台背面。

关帝庙是会馆的核心建筑,正殿中间位置供奉着关羽的塑像,东侧是怀抱宝剑,手掌印信的关平,西侧是手扶青龙偃月刀的周仓。关帝庙正殿内的雕梁画栋,已历经200多年风雨,但颜色依然鲜艳,在内蒙地区属于保存较好的彩绘。关帝庙东配殿内的墙壁故事画所描绘的是三国里重要故事片段,以关羽一生的业绩为主线,桃园结义、夜观春秋、大破黄巾等等。每幅画的角上都标有商号赞助的银两数目,钱多画面大,钱少画面小。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是山西商人进香的日子,这三天里,关帝庙里烟雾缭绕,热闹非凡。

关帝庙正门。

多伦老城的衰落

山西会馆隔壁是孔庙和兴化书院,始建于1884年,由举人郑次超等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筹建,学院除讲授经书外,还开设算术、珠算、体育等课程,学生上学全部免费。原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拆除,2011年重建。

兴化书院。

由此向东就进入了多伦老城区了,如今多伦县保存较好的街区主要有三部分,城北汇宗寺周边,城中善因寺周边和城南山西会馆买卖营子周边,其中山西会馆西北侧面积最大,相对原始,以山西会馆和兴隆寺为核心。

兴隆寺山门。

兴隆寺位于长盛街,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当年多伦诺尔唯一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当地人俗称佛寺,现存山门、钟楼、配殿等建筑。碧霞宫位于福盛街,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是一座典型的汉族传统道教宫观,现存正殿和南北配殿。多伦城隍庙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现存东西配殿。聚兴昌宅院位于二道街,是山西商号聚兴昌旧址,保存基本完好。另外老街上还保留有四座不同时期建筑的清真寺,如今这些建筑都被列入多伦诺尔古建筑群,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娘娘庙前的牌楼。

城北汇宗寺周边曾建有很多当子房,这是各旗派遣喇嘛的住所,同时也是各旗宗教事务接待处。当子房为砖木结构的院落,通常有正房三间供奉佛像,为诵经祭祀之地,东西耳房各一至二间供人居住,东西厢房作为厨房、仓库。鼎盛时期的汇宗寺和善因寺共有当子房一百余处,常住与流动喇嘛多达三四千人。这些人大都有国家或旗主发放的津贴,是当地消费的主要人群。

娘娘庙前的牌楼,老照片。

汇宗寺每年要举办几次大型宗教活动,其中最盛大的是六月中旬的庙会,这期间各部蒙古王公贵族、僧侣、普通牧民和商贩从各地云集而来,寺庙周围人流如潮,毡房环绕。庙会要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和赛马、射箭、摔跤等文娱乐活动,其中最独特的是六月十三至十五日汇宗寺门前的喇嘛跳神活动,蒙语称“奇雅姆”,藏语叫“跳布扎”,主要有供养舞、地镇舞、降魔舞等等,一时观者如潮,如同节日。

汇宗寺跳布扎,老照片。

汇宗寺大殿前合影,有个戴着鹿角的喇嘛很显眼。

清末以后,政府对于多伦地区的宗教事务支持度下降,僧人们大量搬离,老街上手工业迅速衰落,外蒙古独立后,多伦更是失去了内外蒙交通要道的地位,从此一蹶不振。后来多伦又经历了1927年、1933年和1945年三次军队洗劫,人口锐减,市井萧条,建国后也未能重振,存在感更是一落千丈。多伦的历史虽然并不算长,但地位却十分重要,见证一段辉煌的历史。康雍乾三朝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多伦也随之兴盛,外蒙独立后,它的贸易辐射范围大大缩小,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好在这里还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日后经过保护维修、梳理整合,可以发挥出独特文化的价值。

——2020 05 19

河蚌绘·多伦诺尔自驾游攻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