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上九岭(7)

​据表兄明英哥回忆说:“阿姑回娘家时,常常会有酸李子吃;阿姑躺在床上看书的悠闲神态,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

磜背是李子之乡,酸中带甜的李子是磜背村的一张名片。我是李树下长大的那一代人,对小李子的品种、口味再熟悉不过。最早成熟的是“苋菜李”,压轴登场的是“乌睹李”,最普遍的是“城江李”,最好食的是“蜂雕李”(被蜜蜂咬过的)。产自磜背的“城江李”远近闻名。从村头到村尾的房前屋后、路旁溪边,随处可见李子树,李子树好种易活,它既不挑地又粗放管理。每当李树开花季节,满树的白花从村尾到村头,一棵接着一棵,把小山村打扮得花枝招展;李花没有桃花的妩媚妖娆,偏爱它朴实无华的品质;苦李开花最早,有苦争春之说,更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品格。

曾几何时,由于气候变化,磜背的那方水土已不再适合种李子了。

阿英哥说的应该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那时我老妈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在男家为人母为人媳的她,一天到晚被时间追着跑,手忙脚乱中那来看书的闲情逸致呢。只有回娘家才能得到一天半日的放松。再说外婆也心疼女儿,不让她做家务,她得以重新拾起看书的兴趣,抱着书本流连在精美的文字中,横卧在枕褥之上看书的老妈是最美的时候。易安居士有诗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同胞兄弟中我是老大,得到与老妈一同回娘家的机会最多,印象最深的事也有这么几件。记忆中小时候的我很粘人,尤其是回娘家时更是寸步不能离开老妈。那天早上,老妈一早就去“牛神坑”洗衣服了,我仍在做好梦。当我醒来时,没找着妈妈便哇哇大哭,无论外婆怎样安慰都不管用。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惹外婆生气,留下唯一一次被外婆修理的记忆。

被鱼刺卡住“脖子”的遭遇让我刻骨铭心。恰逢外婆煮大鲩鱼款待我们娘俩,大人一再叮嘱要我小心再小心,别被鱼刺卡住“脖子”了。我也非常小心,可偏偏怕什么就会来什么似的。满屋子香气扑鼻,雪白的肉汤馋得人真难受,我是爱它又怕它,即便再馋也只得小心翼翼。可是,还没吃上几口就被卡住了,目瞪口呆的我,可把大人给吓坏了。外婆赶忙拿来咸菜,叫我大口大口地吞。其实就是小小的鱼刺而已,教训却不小。

外婆是老归侨,她膝下有五个孩子,我老娘是她唯一的女儿。1941年的某一天,眷恋祖国思恋亲人外婆,带着女儿和小儿子回唐山,她的二儿子壬盛仍在家乡,她想念亲人挂念父老,外婆挥手辞别丈夫钟喜连,告别长子钟乙盛,带着女儿和幼子从印尼雅加达出发,踏上回国的征程,原计划小住一段时间即返回印尼。岂料,因小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随后爆发太平洋战争,太平洋上空狼烟迭起,轮船停航了航线封锁了,外婆与外公原定短暂的一别,竟成日后的天人永隔。

那张全家福,是外公于1981年春回来探亲时的合照。那年外公87寿,他于87岁的高龄,率领儿媳、两孙女和曾孙女,一行五人,游历东南亚几个国家后才回来。这一年,外婆去世已10周年了。明知见不到外婆了,但为了却心愿,即便会引起睹物思人的悲伤,外公毅然决然,不辞舟车劳累,风尘仆仆。外公外婆永远活在我们心间。

当年外公一行带回许多物资,除衣物布匹外,最有纪念意义的是凤凰单车,是出口产品,那油漆是锃亮锃亮的,在推行时有节奏的“哒哒哒”响声非常悦耳。足足40年了,早就不用它了,为了纪念外公,我一直珍藏着……

(0)

相关推荐

  • 周兰芳老师深情忆父爱之三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穿上妈妈做的嫁衣,回娘家!脚盆、木马桶、电视机、电冰箱…这些都曾是上海人的嫁妆

    口述:蔡豆豆,32岁整理:朱倩雯1966年春节,外婆出嫁.一只鸡.一条鱼.一只猪蹄.一篮子皮蛋,婚礼前一天,外公家里派来代表,提着鲜活的彩礼来外婆家吃饭.当场,由一名长辈开箱子,点好外婆的嫁妆带走:十 ...

  • 心中的上九岭(8)

    ​关于"蜂雕李"的说辞,上文中只是一笔带过,没把它的身世交代清楚.蜂雕李并非李树的品种,也许有很多人闻所未闻."雕"是蜇的意思,其实是被蜂啃食过,说成" ...

  • 心中的上九岭(9)

    ​那天的宴席上,让人捧腹的笑话接二连三.如果说"食面包鹿背囊"的故事,似有编撰的嫌疑,那么,下面的小故事应该更加顺理成章.讲述人的昵称叫礼尚往来,是胞弟.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 ...

  • 心中的上九岭(10)

    ​比我年长一岁的表兄阿英哥,几年不见,发际线竟然向后撤退了不少,给人的感觉更加幽雅了.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长者,既不失帅哥风度亦有长者温度.岁月好像不忍心在他白皙的脸庞上留下过多的印记,只是头发经秋霜轻 ...

  • 心中的九岭村

    ​古井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外婆的九岭,老娘的九岭,儿时向往的九岭,永远住在我们心中的九岭. 娘舅是打游击出身的老革命,因工作需要,从六十年代初就举家迁往梅城了:娘舅一脉离开九岭很久很久了,因之,九岭 ...

  • 心中的九岭村(2)

    外婆的九岭--我们的精神港湾,好多年没有如此一次二次地亲近她了,因特别的事情,在精神港湾的呼唤下,游子归来了!一群小伙伴重回温暖的港湾,沐浴在阳光下享受和风丽日.兄弟们乡音无改乡情依旧,唯有乡愁不断累 ...

  • 心中的九岭村(3)

    ​蜜蜂是比动物还低一等的昆虫,却生活在高度复杂的社会群体中,它们忠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分工十分明确,社会秩序井井有条,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曾有过短暂养蜂经历的我,对勤劳的小蜜蜂略有了 ...

  • 心中的九岭村(4)

    ​眼下正是乌桕树开花季节,丰富的花源蜜源让小蜜蜂更加忙碌.天刚蒙蒙亮,勤劳的小蜜蜂就出发了.它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不辞劳苦地酿造美好生活.阵阵蜜香仿佛从新盛伯的屋后边飘来,弥漫在娘舅家的屋巷中. 那天上 ...

  • 心中的九岭村(5)

    ​在上九岭,我注意到礼盛家的几间老房子维护得很好,维修的痕迹清晰可见,之前斑驳的门面已粉刷过了,老式窗棱子经过改装,装上了窗纱.配有窗帘.曾培育出两位游击战士的老房子,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稍作修整后 ...

  • 心中的九岭村(6)

    ​那天我们在外婆的寝室中共进午餐,小伙伴们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年代:我们欢聚一堂.家长里短,外婆的在天之灵,一定非常乐见这种场面.外婆去世已整整50周年了,大表哥一家迁居蕉城不觉也有30余年,这里的房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