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想法,人生基本就完蛋了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点击加载图片

首先是题主的问题,内向的人就精神内耗很严重吗?

我认为内向与精神内耗并没有那么强的关联性,两者不是因果关系,内向的人精神也可以非常自由、快乐。

之所以会产生这个认知,只不过是因为内向人群中的一部分属性,恰好与精神内耗契合而已。

就比如想得多这一点,内向的人大多具备,因为外在表现不够活跃。

所以内在思想一般会比较活跃,再结合很多人敏感、自卑等其他方面的特质,就会导致自己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

其实在阿铁看来,精神内耗的人日常最多的体会就是累,没来由的累。

因为曾经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感觉对生活失去了兴趣,花了很长时间才最终调整过来。

为了能够帮助到更多人,这篇回答是我通过自己的经验,结合专业书籍、资料,进行总结性思考。

最终整整花了三天时间,为大家整理出了这份4500多字的干货向内容。

给自己5分钟看完,你就能明白为何自己会有精神内耗,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老规矩,先上思维导图,老铁们取走记得点点在看啊!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什么是精神内耗?

在群体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内耗效应」。

内耗效应指的是在群体中,人们把社会或部门内部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

这种内耗效应,对个人现象的解释同样十分精准。

说白了,对于个人而言为什么会常常感到心理疲倦。

就是因为能量,更多的消耗在心理的摩擦上,而非对外的行动上。

比如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即使这个评价没有很明显的贬义,也会将其认为是对自己的批评,进而情绪低落。又或者,总是暗地里跟自己较劲,面对更优秀的同事心里会非常不平衡,给自己在心理上施加更多压力。

不光这些,身边遇到的大多人和事都能引发体内思想的拉扯、打架,就像是消耗体力一样在消耗自己的精神。

所以很时常会感到非常疲惫,这种疲倦不是体力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精神内耗的危害是什么?

1、做事犹豫不决,不敢决断

往小了说,没有决断力就是处世优柔寡断,做事拖拖拉拉,没有效率。

往大了说,这种犹豫的情绪,会错过很多工作上的机会,影响事业未来。

2、容易被他人话语影响情绪,导致情绪低落,起伏不定

与别人聊天,只要对方展现出一点不愉快的表情,就会心头一紧。

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说错话了,我该怎么办,连带着情绪也一起低落下,甚至一整天都不见得有好转。

甚至有可能会往更严重的地步去发展,比如抑郁、害怕社交等。

3、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

精神内耗者的最大感受,就是我明明没做体力劳动,甚至可能什么都没做,但就是感觉非常累。

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4、厌恶自己

厌恶自己,本质上,厌恶的是距离心中完美形象相差甚远的自己。

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只要自己偷懒了或是没有达到目标预期,就会在心里把自己贬低的一无是处。

然后会更换计划重新执行,更加贬低自己,直到陷入彻底放弃自己的状态。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为什么会形成精神内耗?

1、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自我评价很低,常常在心中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所长。

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只会将目光放在自己的缺点上,而缺乏对优点的欣赏。

也因此,通常来说这种人不敢接受他人的褒奖,不敢将自己展现在别人的面前,觉得褒奖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压力。

总是不自觉的,将自己的缺点对比别人特别突出的地方,以至于在心中更加贬低自己。

2、内心很敏感

过度在意身边的人和事,甚至会不知觉得往自己身上去联想,并常常能够得出负面的结果。

同事、朋友的一个眼神,就能体会出多种情绪,一个动作就能感受到各种意思。

如果跟自己相关的,又是比较负面的信息,就会让自己难受很久。

其实敏感的人能够注意到,很多人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做事更仔细、周全。

但如果对自身没有自信,就难免陷入长久的自卑状态。

点击加载图片

3、总是把想法落到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上

回想几天前的做错的一个小事,感觉万分懊恼,不断思考会造成什么影响,该怎么去弥补。

一想到未来即将经历某件事就很焦虑,怕自己做不好,怕辜负了别人的期望,怕人家轻视自己。

怕这怕那,总是将目光想法落到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上,一直处于精神打架中。

最终选择逃避事情,将事情一再拖延,并且越拖延越焦虑,陷入恶性循环。

4、给自己树立高要求

给自己制定一个很理想化的目标,然后每天强迫自己去执行。

什么时候要起床、睡觉,什么时候要完成任务、达成什么目标。

每天每时都处在忙碌的状态里,一刻都不敢松懈,好像只要有一丝懈怠,立马就会被人甩到天涯海角。

这种努力持续一段时间,当自己发现越来越难以进展的时候,焦虑感就会充满内心。

此时若是尝试过各种方法后还是没有成效,就会陷入长久的自我贬低状态,加剧自己的精神内耗。

中了以上任何一条,你大概率就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中。

精神内耗小的人会觉得生活越来越轻松,而精神内耗大的人,就会觉得越来越痛苦。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该怎么应对自己的精神内耗?

下面是我查阅大量权威书籍,总结的5个超级管用的方法,相信看完能够帮你迅速摆脱精神内耗。

1、把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剥离开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一个概念——「课题分离」。

指的是想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他人的课题,什么是自己的课题,在心中树立一条清晰地分界线。

按大白话来说,就是分清楚什么是他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

别人如何对待你,要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你无法干涉。同样的,你也有你的事,也是别人无法涉足的,只能靠你自己。

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看开,很多人际关系上的矛盾。

比如同事想要请你帮忙,而你想拒绝,但你认为拒绝之后对方会很不爽,觉得你小气。

在这段故事里,哪些是别人的事,哪些是自己的事?

点击加载图片

实际上,同事想请你帮忙是同事的事,你想拒绝是你的事。同事觉得很不爽说你小气是同事的事,那既然是同事的事。

又为何要让它去影响到你的事呢,课题分离就是这个道理。

2、用激励刺激行动

很多人之所以想的太多,就是因为对过去和未来太过在意,而忽略了当下的行动。

在我刚上大一的时候,也是每天浑浑噩噩,只会打游戏。

事实上,我不是没有过焦虑,这段时间内给自己制定了很多目标。

但最终都因目标太理想化而没能实现,反而内心更加讨厌这个不争气的自己。

而我屡次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目标太理想,距离自己太远,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所以我改变了方法,将目标不断拆分细化下去,变成一个个小任务。

不光如此,我还会给每个任务设置奖励,就好像打游戏一样,每过一关都能拿到通关奖励,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

而这,也正是我能够摆脱精神内耗的一个关键因素。

点击加载图片

3、推翻负面情绪

个人情绪的产生,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的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一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其中A指事情的前因,C指事情的后果。

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有前因才会有后果,但其实少了其中一个关键部分,那就是信念B。

不同的B,就会产生不同的C。

我们都知道精神内耗的人很敏感,总是会容易将微不足道的事,联想到极为负面的事。

比如开会汇报工作,老板对我的汇报皱了皱眉。

这个时候精神内耗的人就有很大概率觉得自己搞砸了,年终奖没了,随之情绪一落千丈。

会出现这种想法的原因,就是因为精神内耗的人信念就是悲观的、糟糕的和不自信的。

所以才会冒出年终奖没了的后果,最终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想要改变,就要推翻信念B。

尝试着把信念扭转,一次汇报的失败并不能决定年终奖,事实上我还有几次工作是完成得很出色的,下次汇报可以尽力去凸显出来。

你看,两种不同的信念所产生的想法,取得的情绪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容易被很多事影响情绪。

不如多尝试一下转换自己思考的信念,用不了多久就能彻底摆脱精神内耗。

点击加载图片

4、学会接纳自己

正视自己的缺点,欣赏自己的优点,是减少内耗的关键。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不要在心里给自己塑造一个完美的标杆形象,这个形象不是你,两者也并没有多大关系。

试着拿出一张纸,写出自己身上的标签,数量越多越好。

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找:

1、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2、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3、我觉得真实的我是什么样

合理审视自己,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劲。

只不过优势与劣势跟别人不一样,自己也有属于自己的长处。

5、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放过自己吧,该认怂的时候就要认怂。

不要再在心里给自己加油鼓气了,“我很强”、“别人能做到我肯定也能做到”、“凭什么我不行”等等。

其实本质上就是,通过撒谎给自己心理暗示,施加压力,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

同时,也不要刻意去压制这些想法。

真正的“自我接纳”是,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在做事前,不如跟我在心中默念这句:

全力以赴吧,哪怕做不到也没关系,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自己以后会更优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

点击加载图片

看到这里,我们真心希望,一直处在精神内耗状态中的同学能够尽快摆脱这种状态,积极面对生活。

方法小结:

1、把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剥离开2、用激励刺激行动3、推翻负面情绪4、学会接纳自己5、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只要你按照这5个方法,从心态上改变自己,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逐渐的减轻自己的精神内耗。

久而久之,你身边的人就会发现,你的笑容变多了,精神更加饱满,也更加自信。

不管是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你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处理方法。

哪怕得不到所有人的喜欢也没关系,反正是别人的事,不关我的事呢~

-THEEND-

(0)

相关推荐

  • 事业、感情双失败,都是“社交障碍”惹得祸?

    大学毕业后的五年间,你.我的人生际遇会产生多大落差? 这个问题,有人能很自豪地给自己答案:有人却会恍然若思,略有悲切. 不知道你属于哪一种? 有位网友给我发私信说:大学毕业五年后,同学聚会.昔日连英语 ...

  • 心理学:杜绝精神内耗,你的心态比命运更重要丨情绪ABC理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态可以决定一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情的成败.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正是通过精神胜利法获得了心理的慰藉.虽然精神胜利法是脑补想象的胜利,但是可以让人在艰 ...

  • 莫名就觉得累,身陷精神内耗的人有你吗?

    朋友最近换了工作.朝9晚6,偶尔加班,强度并不大,但才适应了半个月,他就感觉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小编便试着问了他几个问题: "你是不是觉得,明明没干什么,但就是特别累? ...

  • 情绪是选择

    情绪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你可以选择用积极情绪面对人生,也可以处在抱怨的消极情绪里. 有什么样情绪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性格来源于习惯,习惯由日常的 ...

  • 心理学:“情绪内耗”?你或许是第一次听说,但却可能一直在做

    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亨·奥斯汀 所谓"情绪内耗",就是自己的内心正在慢慢消耗着自己的情绪,且这种情绪普遍来说是消 ...

  • 不要因揣测别人的想法,而去怀疑你自己

    发布时间:2021-03-09 不要因揣测别人的想法而怀疑自己,继而让自己陷入无时无刻的痛苦纠结之中. 这种无时无刻的过度揣摩与担忧,会消耗掉我们一天大多数精力. 别人的一个动作,都要考虑半天对方的意 ...

  • 同事离职的时候一般都是悄悄的走了,为什么不会跟很多人说呢?

    一是公司的离职程序所限,无法在离职的时候再跟其他同事有更多的接触,这是公司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影响采限的措施. 二是员工有自知之明,离开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自己的事,没必要弄的人人皆知.所以离职的人 ...

  • 有这个想法,人生基本就完蛋了|阿德勒|内耗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首先是题主的问题,内向的人就精神内耗很严重吗? 我认为内向与精神内耗并没有那么强的关联性,两者不是因果关系,内向的人精神也可以非常自由.快乐. 之所以会产生这个认知,只不过 ...

  • 有这3个习惯,人生基本就完蛋了

    起因是昨天看了一个段子说: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 ...

  • 有这2个思维,人生基本就完蛋了

    大家好,我是黛西. 临近毕业季,这几个月我面试不断,忙的时候,一周甚至会面上几十个人,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愁到快要秃头. 但面试本身,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你大量接触到不同性格.不同思维的人,会引 ...

  • 没意识到这个,人生基本就完蛋了

    有荞麦私信我说: 你好,荞荞姐. 我在其他公众号上看到了你的推文,看到你留了邮箱,可以为粉丝免费的答疑解惑. 因此想咨询一个问题: 本人感觉做事情效率特别低,容易被其他事情分散. 看到这个想学,那个想 ...

  • 互换人生28年,最悲情的主人公姚测生前真实的想法大揭秘

    互换人生28年,最悲情的主人公姚测生前真实的想法大揭秘

  • 请不要按你的想法来试图掌控我的人生

    不错过小幸运的每一篇推送! 期待与你相遇几分钟,不多不少刚刚好 "请不要按你的想法来试图掌控我的人生" --题记 (戳音频,听音乐) 文字:小幸运,一个用文字陪伴着你的女子 排版: ...

  • 人生路上最大的风险,是有这种想法

    白岩松曾谈到男人的中年危机,他说: "我现在处于非常不幸的中年时期,我们中国男人很惨,没有宗教作为依托,又没有一个外在的所谓更年期,只有独自悄悄地中年危机. 的确,人到中年,很苦很累,面对生 ...

  • 她们的人生完蛋了!|整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变得更美,有的女性会选择去割双眼皮,让自己的双眼看上去更漂亮.虽然割双眼皮这种微整形手术已经流行了许多年,手术技术也相对成熟,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手术没有丝毫风险. 在这种风险之下, ...

  • 你的人生有多少天, 是按自己的想法活着?

    ▲ 今天跟大家分享邮箱收到的一篇影评,我很喜欢标题的这句话,你的人生有多少天,是按自己的想法活着?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顾虑很多,渐渐地活成了别人希望的样子,渐渐地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他们不喜欢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