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军事意义

美国四处指控华为的安全漏洞,始终无法提出有力证据,但依然像祥林嫂一样止不住地唠叨。这是现代版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但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在2019年国防预算草案中对国防部的指令中,要求军方提交5G在军事技术发展中的路线图,提示了人们5G的军事意义。

尽管一般不作为宣传重点,5G是有很大的军事意义的

作为通信网,5G有其天然的军事意义,但这又不同于传统的军事通信。5G是无线的,无线通信开始于军事通信,但军事无线通信要求能覆盖足够的距离,5G的距离并不适合一般的军事通信。事实上,这个问题在4G甚至3G时代就存在了。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军步兵班常使用手机补充战场无线通信,毕竟可以发短信、图像、视频的手机比步话机甚至战术电台要便利多了。问题是手机需要基站覆盖。在阿富汗,美军的主要任务是治安,在城乡作战的时候,手机信号覆盖是有保障的,在山地和荒野当然就还是要回到传统的战术电台了。

5G的超高数据率对于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战场的意义不言而喻,安卓就有军用版,还有只对军内开放的专用应用商店

作为军用,单考虑在人烟密集、信号良好的城乡作战肯定是不够的,但这不妨碍5G可望有广泛的军事应用,原因之一是5G的基站可望大大缩小、减轻,野战部队可望自带移动基站,构成战斗地狱的移动局域网。任正非在访谈中提到,5G的基站耗电比4G有所提高,容量是4G的20倍,但只有20公斤,像手提箱那么大,可以随意挂在杆子上或者墙上。这是指覆盖整个区域手机信号的民用基站,需要提供动辄几百、上千用户的同时通话和数据服务。作为军用的班排基站,没有那么多用户,不必全天24小时开机,覆盖区域也有限,体积、重量、功耗都可以进一步缩小。如果车用,更加不是问题,也不必挂在杆子上或者墙上,这对合成营以下的战地网络特别有利。

专用防空系统(如红旗17A,上)与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如“奖杯”,下)的雷达联网,可无死角地覆盖合成营的作战地域,但这需要5G级的高速无线网

合成营不光是兵力、火力、机动力的合成,更是信息的合成。网络化的指挥、控制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极大地提高合成营的战斗力,这是早就知道的。比如说,防空单元与车载主动防御系统的探测系统互联,可以覆盖从地平线到咫尺之遥的全面防空态势,精确掌握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到反坦克导弹、制导炮弹的威胁,在协调指挥下,各车可以结合本车与网络信息,发挥综合火力,最有效地拦截来袭和打击敌人,而不是各自为战。问题是传统无线网络的时延太大,速度不足,互联节点数有限,使得这样的设想只能停留于纸面。中远程防空导弹营在阵地上展开部署时,常用有线电缆组网,既有抗干扰的因素,也有低时延和网速的因素。5G不仅是通信网,更是物联网,具有低时延的特点,还适合海量互联,便于这样的设想成为现实。

BAe的HVP可在GPS制导下,拦截巡航导弹、无人机等低机动目标

网络化火控还可以采用与HVP相似的理念分散关键节点的负担。HVP全称为Hyper Velocity Projectile,意为超高速炮弹,但速度不是HVP最大的优势,制导机制才是。HVP用高速GPS制导,火控系统只要告知目标方位,不需要跟踪炮弹,而是由炮弹自主根据GPS定位,判断与目标的偏差,然后做出修正动作,直至命中目标。这样的指挥与控制分离的机制大大降低了火控系统的负担,甚至可以演变到更加广泛的“A射B导”,弹载电子组件的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趋势提供了可行性,降低的弹药消耗和后勤保障要求则补偿了单发弹药较高的成本。

AHEAD弹药在炮口装定,在最优距离上引爆,极大提高命中率,用5G可使得现有小口径火炮不需要加装炮口线圈就可实现AHEAD功能

HVP现在还只适用于大口径弹药,如155毫米炮弹。但把这样与AHEAD(全称为Advanced Hit Efficiency And Destruction,意为先进命中摧毁)那样的机制结合起来,也可以用于小口径弹药。这将不再是全程制导的,而是在炮口装定定时引信,在最优距离上引爆,极大地提高命中率。更先进的还可以采用弹道修正技术,在炮弹出膛瞬间设定转弯的时间、方向和幅度,补偿瞄准误差。在这里,5G的作用是取代炮口线圈,5G的无线设定不仅避开炮口的恶劣工作条件,降低炮口线圈重量对瞄准和发射震动的不利影响,还便于对现有小口径炮改装。5G的低时延使得炮弹几乎在出膛瞬间就完成装定,而不是飞出去老远才姗姗来迟。
如果把小型机器人坦克整合进入合成营的话,5G的应用更加关键。地面战场比空中战场更加复杂,空中战斗自主化尚且是巨大的挑战,在可预见的将来,无人地面战斗系统只能以遥控为主,这对通信控制的数据率提高格外高的要求。机器人坦克可以自带四旋翼无人机,作为登高望远的侦察兵。无人机可以自由飞,也可以系留在机器人坦克上,这还有可以通过系留索直接供电的好处,解决了留空时间问题。悬停或者跟进的无人机不仅是树梢高度的观察哨,也是天然的通信中继天线。由于目标很小,并不至于暴露目标,即使暴露了,也不至于造成官兵伤亡,还揭露了敌人的火力位置。机器人坦克还可根据需要,释放微型履带车,进入复杂地形或者建筑物贴近侦察。这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无线网络,相距不超过百米,是天然的军用5G应用场景。
这当然是加固的军用5G,不是民用5G直接拉过来军用。事实上,美军就有安卓军用版,军内手机(尤其是在战场使用的)都用军版安卓,自带系统内部专用的“应用商店”。军用也会是类似的半独立生态,既借用民用5G的技术,又有足够的隔离。

5G传输距离近,但基站小,轻型车辆上就能携带,既可接力组网,又可为下车步兵提供信号

机器人坦克更是战场5G的用武之地,拖带的微型无人机不仅解决了电力和续航问题,还是天然的中继天线

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放出微型履带车,进入复杂地形或者建筑物先行侦察,同样是5G的用武之地

5G有传输距离近、信号损耗大的缺点,但这对于战地网络是双刃剑。合成营以下的战地网络不需要太大的覆盖面积,车与车之间可以接力,车上基站还可以为下车步兵提供信号覆盖,但信号功率降低使得对方的远程截获和干扰的难度也加大了。另一方面,扁平的蜂窝网络结构使得抗打击性提高,失能节点的功能可以迅速由其他节点补上。
这只是军用5G在合成营的部分可能应用。防空营、炮兵营等强调通信和控制的地方更有5G的用武之地。在更高层的陆军单位,5G的应用更多,但主要是在管理和后勤层面,而不是作战和火控层面。
对于空军,5G的作用距离太短,在空中的应用有限,但对于基地运作还是有很大用处的。不仅可以把基地警卫、防空、工程抢修单元连在一起,还可以用5G的海量物联特性管理基地上的弹药、器材、车辆、燃油等。
对于海军战舰,大部分舰上网络问题有线就可以解决,但部分移动岗位还是可以得益于5G。比如说,由水兵在甲板上用肩射防空导弹加强防空或者肩射反坦克导弹拦截自杀小艇时,5G就可以派用场了。甲板上的轻武器使用或者跳帮组的登船搜查也是一样。基地运作更是与空军一样,可以得益于5G。
5G不仅面向通信,而且具有极为广泛的物联应用,具有广泛的军用潜力。军用5G是可以广泛借用民用5G技术的。这或许是美国特别仇视华为、急欲扼杀的原因之一。

从轰-6N看大轰

美国陆军士兵和士官军衔与晋升制度

双循环,只是对全球化逆流的应对吗

F-35的阴差与”鹘鹰”的阳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