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求,超全艾叶知识记得收藏
艾出自《诗经》,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等等。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艾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降湿杀虫的功效。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艾叶
中文别名:大艾叶、杜艾叶、萎蒿。
英文名:Argy Wormwood Leaf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菊目 Asterales
科:菊科Asteraceae
属:蒿属 Artemisia
种:艾 A. argyi
分布: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亚 纲:合瓣花亚纲
亚 科:管状花亚科
族:春黄菊族、菊亚族
亚 属:蒿亚属,艾组,真艾系
产地: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河北。
中药属性
【 入药部位 】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 性味归经 】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脾经、肾经。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或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禁/宜人群:
1.阴虚血热者及宿有失血病者慎用。
2.《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 炮制方法 】
醋艾炭(艾叶炭):取净艾叶,在锅内炒至大部分成焦黑色,喷米醋,拌匀后取出稍筛;也可喷洒清水扑灭火星,取出晾干,防止复燃。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 地理分布 】
分布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 功效 】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等。
【 主治 】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 相关配伍 】
1、冷劳久病:茅香花、艾叶四两,烧存性,研末,粟米饭丸梧子大。初以蛇床子汤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后用枣汤下,立效。(《圣济总录》)
2、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后方》)
3、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绢包熨脐下,良久即苏。(《妇人良方》)
【 用法用量 】
煎服,3~9g,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禁忌:
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 功用主治 】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
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
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 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
汁又杀蛔虫。
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长服止冷痢。
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 选方 】
①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补缺肘后方》)
②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
(《卫生易简方》)
③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④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⑤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 其他功效 】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地去除体内虚火。方法是: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1/4,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兑入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一般连泡数次,约2~3天后即可有效。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
坚持一段时间后,由体内虚火引起的黑眼圈就会明显好转。需要注意的是,用艾叶水泡脚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还可在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喝一杯生姜红枣水。
想要效果更快,还可以用艾条或艾绒,灸肝腧、膈腧、三阴交穴,这三个穴位都是滋补肝肾的穴位。每天在这三处按摩、艾灸各5分钟即可,10天为一个疗程,中午11时灸效果最佳。此外,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鱼、瘦肉、蛋类、豆制品、花生米、核桃、水果、蔬菜等。
【 相关论述 】
◾ 《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 《本草求真》:专入肝脾。兼入肾。
◾ 《本草从新》: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艾叶区别
生艾:每年的五月是采艾叶的最佳时期,采摘的鲜艾叶经过反复的日晒后的干品即为生艾,生艾叶就是中药材原料,也是制作陈艾叶、制作艾绒的原料。
陈艾:是指艾叶制作方法与储存的时间,每年收存的生艾,再加以长时间的避光储存,使生艾叶慢慢老化,散去艾叶中过多的挥发油,已达煅去燥气之功,如此加工之艾叶称为陈艾。
陈放时间应大于一年以上,三年为佳,更长久则不宜,这种艾叶加工艾绒在外观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容易加工艾绒;二是加工的艾绒柔软;
熟艾:是指艾叶的炮制过程和炮制方法,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与熟,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陈艾,熟艾是指用陈艾叶制作成艾绒后即为熟艾:简言之:熟艾就是把陈艾叶加工成的艾绒。
古法制绒与现在有天壤之别,过去要将陈艾叶置于臼内,经过上百上千次的反复捣捶筛检,已达量变至质变,最后将陈艾叶制成软似棉絮一样的艾绒,为之熟艾!
青艾绒----虽然是艾绒,但不能说成为熟艾
熟艾---陈年艾绒
金艾绒----三年陈放的艾叶加工的高级艾绒,熟艾也!
炮制方法
艾叶
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艾叶、醋艾叶、醋艾叶炭、艾叶炭,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醋艾叶、醋艾叶炭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 历史沿革 】
唐代有制炭(《千金》)、熬制、绞汁(《千金翼》)、炙制(《外台》)。宋代有醋炒(《局方》)、醋煮、醋焙、米炒(《总录》)、醋蒸(《朱氏》)、炒黄(《宝产》)、炒焦(《百问》)、焙(《指迷》)。
元代有盐炒(《宝鉴》)。明、清以后又增加有酒醋炒(《普济方》)、酒炒(《奇效》)、酒洗(《良朋》)、米泔制(《宋氏》)、香附及酒醋制(《济阴》)、硫磺制(《指南》)、枣泥制(《准绳》)等炮制方法。
并有“生则用凉,熟则用热”(通玄);“芳香可以入血,辛热可以解寒,故生者能理气血,解散风寒湿邪,或炒黑,或揉熟能温暖下元……生者能散,熟者能守”(《便读》)的记载。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醋炒、炒炭、炒炭后醋炒等。
【 操作方法 】
1.艾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2.醋艾叶:
取净艾叶,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3.艾叶炭:
取净艾叶,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及时摊晾,凉透。
4.醋艾叶炭:
取净艾叶,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入定量米醋,灭尽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及时摊晾,凉透。
【 成品性状 】
生艾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白色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
气清香,味苦。醋艾叶呈灰黑色,清香气淡,略有醋气。艾叶炭为焦黑色,多卷曲,破碎。醋艾叶炭,形如艾叶炭,略有醋气。
【 炮制作用 】
1.艾叶:
味辛、苦,性温;无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能。生品性燥,祛寒燥湿力强,但对胃有刺激性,故多外用,或捣绒做成艾卷或艾炷。如治疗为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人斋直指方》);治湿疹瘙痒,单用或配雄黄、硫磺煎水外洗(《卫生易简方》);治妊娠伤寒,汗下后血漏不止,胎气受损,用胶艾六和汤(《医垒元戎》)。
2.醋艾叶:
温而不燥,并能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增强祛寒止痛的作用。如治寒客胞宫的艾附暖宫丸(《古今医鉴》);治宫寒不孕,或胎为外因所侵而致胎动不安的艾叶汤(《总录》);治妇人血海虚冷的艾附丸(《杨氏家藏方》);治妇人血虚火旺,血崩不止的胶艾四物汤(《古今医鉴》)。
3.艾叶炭:
辛散之性大减,对胃的刺激性缓和,温经止血的作用增强。可用于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或妊娠下血。如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的艾姜汤(《世医得效方》)。
4.醋制艾叶炭:
温经止血的作用增强。
【 炮制研究 】
艾叶中含有挥发油、鞣质等成分。现代对艾叶的炮制研究主要是以艾叶挥发油、水浸出物、鞣质及小鼠凝出血时间为指标,对其生品、炭炒品、砂烫品、煅炭品及不同温度、时间下的烘制品进行实验比较。
结果表明,艾叶经加热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大幅度降低,且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闷煅品挥发油含量较其他加热制炭品高。
艾叶炒炭或烘制后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其中以180℃烘20分钟和200℃烘10分钟所得样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显。艾叶止血作用的强弱与鞣质含量的高低关系不大。提高鞣质并非是艾叶的唯一止血成分。砂烫艾叶炭浸出物量明显高于炒炭品和煅炭品。认为这与砂烫艾叶炭质地疏松、炭化部分少有关。
【贮存】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通风。
【地方炮制特色】
1、醋制
(1)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醋,炒干,取出,晾干。每艾叶100kg,用醋15kg(《药典85》)。
(2)取净艾叶,加醋拌匀稍焖,置锅内炒至微焦,取出,放凉。每支叶100kq,用醋10-15kg(《药典63》)。
2、制炭
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药典77》)。
3、制绒
取净艾叶捣成绒,筛去粉末,拣去叶脉粗梗(《规范》)。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
食用方法
【 母鸡艾叶汤 】
做法:老母鸡一只,艾叶15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眼多梦,小腹冷痛等。
【 艾叶鸡蛋汤 】
艾叶原料:艾叶50克 鸡蛋2个 白糖适量。
制法: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
功能主治:温肾安胎。适用于习惯性流产。
用法用量:每日晚睡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