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结局最惨”的芮小丹:她的“必死”,藏在这几个细节里
芮小丹死后,丁元英说: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
我承认,全部唯一的泪点,我贡献给了被炸断双腿,严重毁容,却依旧匍匐着要用枪打破轮胎,阻断亡命歹徒唯一出逃工具的芮小丹。
最后一刻,一边是因为紧追通缉犯被炸得如此凄惨的芮小丹;一边是被芮小丹击中双腿,跪倒在她面前苦苦哀求的歹徒,一躺一跪,这个时候,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悲壮感。
芮小丹,这个女人,真的不简单。
其实很多人都说她“有勇无谋”,面对四个亡命之徒,仅凭她一个人的力量,太过妄想,甚至明明可以逃脱,却一而再地下车去查看,甚至没有任何警备心地去靠近还没有“死透”的歹徒,她的结局,也是她“不自量力”的必然结果。
但真正懂她的人,才懂她的选择。
就如丁元英。
芮小丹最后打电话告诉他面临的险境时,他一句话都没有说,而招来了所有人的不理解、不谅解。
但他,懂芮小丹。就像他对肖亚文说的:芮小丹最后打电话给他,第一是向他告别,第二是他根本就阻止不了,芮小丹也懂他,而芮小丹之所以如此,就因为她是个警察。
最终,芮小丹牺牲了,如此悲惨又如此悲壮的结局,在生与死面前,芮小丹做了最“唯心”的选择。其实,剧中很多细节,都隐藏了芮小丹的“必死”结局,而看懂这些,你会深觉:芮小丹,她就是“天国的女儿”。
01 一曲“天国的女儿”,是芮小丹“必死”的吟唱
《天国的女儿》,芮小丹第一次在丁元英住所听了之后,就疯狂地着魔了,一遍一遍地反复聆听,而这首曲子,确实有一种魔力。
仿佛来自于天国,在女声的轻声吟唱里,随着每一个节奏,你会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灵魂也跟着颤抖,亦如芮小丹听完这首曲子,她说:
一个纯净到一尘不染的女声,仿佛从天国里倾泻而下,仿佛是一双上帝的的眼睛,怜悯地注视着人类,只一声,我骤然有一种灵魂之门被撞开的颤栗……太美了,太让人陶醉了,人原来还可以这样活着,灵魂原来还可以这样滋润。
为了呈现《天国的女儿》最好的播放效果,芮小丹不惜触犯警规,甚至是停职警告,也要买到一套最好的音响设备,足见这首曲子的“不同凡响”。
其实,《天国的女儿》,它不仅是一首曲子,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在芮小丹与导演父亲谈论天国之恋时,她说:
参禅悟道至天人合一的那种境界,就是天国……天国之女是觉悟到天国境界的女人,是没有人的贪嗔痴的女人。
而肖亚文同样说过,天国的女人:
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
芮小丹,她随心而活,她一辈子都不需要为钱而愁,而与丁元英在一起,她更没有想过明天,想过驾驭,她一点都不“贪”;为了抓捕逃犯,她可以伪装成坐台小姐、二奶,甚至在面临一次次的杀人后,虽然一时击溃她的心房,但过后,依然重振旗鼓,她不“嗔”;不管是作为一线民警的她,还是最后打算去学法律,她一直都在匡扶正义的路上,她的身上有最显著的善恶之分,她不“痴”……
她用无私的爱包容着、敬仰着丁元英;不惜用自己的房子为欧阳雪的酒店抵押;肖亚文请求她帮忙找房子时,她义不容辞、尽心尽责;冯世杰带她去看了王庙村的贫穷后,找丁元英要了一个脱贫的礼物;在抓捕罪犯的危急关头,一次次地救自己的同事,甚至是最后的死亡,也是好心地去帮助同事去接送他生病出院的母亲……
芮小丹,她用她的“神光”,感染着所有人,她才是真正的天国的女儿。
而一曲反复吟唱的《天国女儿》,是为她这个真正天国女儿最美的赞歌,也为她最终回归天国埋下伏笔。
02 芮小丹抓王明阳的哑弹,是芮小丹“必死”的警醒
芮小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的“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一次抓捕以马文涛和王明阳为首的黑恶势力团伙时,芮小丹背后被袭,王明阳用枪抵着她的后脑,王明阳是没有什么犹豫地就开了枪,可最扣人心弦的这一枪,居然是哑弹。
因为哑弹,王明阳被抓;因为哑弹,芮小丹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命。
枪林弹雨、惊险刺激的抓捕现场,最后却以一颗臭弹结局,有些意外,却更多的是警醒。
就连王明阳最后都承认:
我这枪从来没有发生过哑弹。
面临生死劫难,一次可以是运气使然,可是面对人生一次次的身入险境,能有几次这样捡回“命”的机遇,不是说没有,但更多的是有今次,却再难或者甚至没有下一次。
可这样的警醒,对于“天国的女儿”芮小丹来说,虽因为再一次杀了人,几近崩溃,但她仍旧在她的自在境界里,由心而过。
而这种“无视”的悲凉,冥冥中为她的“必死”结局,增添一份视死如归的悲怆。
03 丁元英的相劝,是芮小丹“必死”的自救
丁元英,“神”一样的男人,创造了王庙村“神话”,并以此作为礼物送给给芮小丹时,背后的布局、谋划,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丁元英的“无所不能”,遇见的难题、预见的风险都在他的力挽狂澜里化险为夷。
同样的,他也预知,或者是如“神”一般窥见了芮小丹的不幸结局。
所以,他做了两件事。
一是劝芮小丹辞职。
芮小丹原本的计划是两年后就辞职去法兰克福留学,但其实,丁元英深知:芮小丹完全有条件提前去。
芮小丹有欧阳雪酒店的股份,酒店生意也不错,她完全不需要为收入发愁。
所以,入迷地看完芮小丹在广场跳完街舞后,在丁元英头脑里,芮小丹其实有更好的去处,或者说是更靠近一种平淡的生活,而之所以芮小丹选择警察这个职业,就像她自己说的:做警察威风,她向往这种感觉。丁元英劝她:
关键一句,你应该辞职……国家机器不缺少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多一个有非常作用的人才…….
但如芮小丹这般已经跨入天国之境的人,她的理想与人生的价值,不会因为她怕死,就选择躲避,而这样的芮小丹,才是真正超脱俗世,真正站在了格局的至高点。
二是劝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丁元英为什么几次三番劝芮小丹去耶路撒冷,甚至最后芮小丹并不打算去之后,他也要“千里送身”陪着芮小丹一起去?
芮小丹曾经说过:
只有自己觉到悟到的,才是属于自己的,即使别人给你,也拿不住。
丁元英明白,他无法撼动芮小丹的“执着”,而为了让芮小丹“自觉”、“自悟”,而耶路撒冷,作为全世界三大宗教圣地,就是一个潜在的最好的“觉悟”载体。
原著中有丁元英和芮小丹耶路撒冷之行的描述,那就是一个字:乱。商贩、游人、乞丐和警察,还有手拿实弹枪支的士兵随处可见;叫卖声、教堂钟声,警报声、装甲车轰鸣声,随时可听。
但剧中并没有呈现这一段痛苦与绝望的真实,但是剧中的王庙村,一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全村几乎都信奉基督教,却依旧改变不了头顶的“贫困”帽子。
在“神”庇佑的地方,同样充满着最真实的无助与绝望,而王庙村在丁元英“神”一般的布局,和村里人的“不怕吃苦”的精神之下,才铸就了王庙村的神话。
而隐藏在其中的真相便是:从没就没有救世主,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芮小丹懂,就如她说的:
“我不来耶路撒冷也知道,这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她,自觉,也明白丁元英背后的深意,但她最后却并没有作用到自己身上,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现状。
这两种明里暗里“自救”的罔顾,为她“必死”的果,种下一个“因”。
其实,她从来都明白自己所处的危险,也有一种随时都能丢了命的觉悟,但即使明白,她依旧要追求她所认定的人生价值,而这种价值、这种洒脱,才是她异于常人,跨入一种世人望尘莫及门槛的根本所在。
04 她告诉丁元英死后的幻想,是芮小丹“必死”的告别
芮小丹对于她和丁元英的“情”,看得很透,她知道丁元英终究会离开,所以,她不需要结果,她只享受当下,只想在丁元英还在时,她能向丁元英面前释放她满满的宠爱,并满怀深情地说:“乖”。
而除了享受当下,她最想要的,还有两样。
一是让丁元英创造一个“神话”礼物,作为她日后的念想,所以,才有了涅槃的王庙村。
二是让自己永远刻在丁元英的心里。
所以,当丁元英劝她辞职不果,面对两人有些微妙的压抑,说:
我真想这样死去,死在你的怀里,然后,你把我洒在大海里,我就是最幸福的女人了…..我的坟头上开满了细碎的勿忘我,在微雨的清晨,你穿过蜿蜒的小路而来,手里拿着一枝花,在我坟前默默伫立着,我就永远活在你心里了。
每一句透着“死亡”气息,包含着道别,甚至是自己死后的幻想,从她嘴里说出来,足见她的坦然和无所畏惧,足见她已知的“必死”,她不会觉得是遗憾,相反,她在丁元英心里,成为了永恒。
只是死后,有悲伤难自抑的朋友和同事,有伤心绝望的父母,更有丁元英一口鲜血喷洒的情深,而她想要的永恒,何止在丁元英心里,更是在沐浴过她“天国之光”的每一个人心里。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虽只有短暂的27个年华,但此生,足矣。
芮小丹的“必死”,是生命最无畏的诠释
芮小丹心里是明知危险无处不在的,就算丁元英明里暗里地想让她去规避,但她却依然坚守,只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她最根本的人生价值观。
而这种价值观,亦是丁元英一生也无法参透的人生境界,而这种自性无所挂碍的境界,只有芮小丹真正入了门。
她的死,不可惜,却难能可贵。
因为她,诠释了人这一生最无畏的选择,也诠释了人,可以有一种活法。
随心而活,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