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勋先生意拳讲话录音资料

姚宗勋先生意拳讲话录音资料

再接着说,李洛能先生学完形意拳回来后教的学生很多,他拳术很高明,当时在深县有“神拳”之称。在李洛能先生学生里出名的有:郭云深先生,车毅斋(车永宏,山西人),宋世荣(山西人),刘奇兰(深县人),跟郭先生一个地方的,这是当时李老先生弟子最出名的。刘奇兰传的弟子里李存义、耿继善、周明泰是当时的名手,实际呢,是跟郭云深先生学的。郭云深先生呢,练形意拳的谈到郭云深先生时说,这是顶门立户的人,即使有夸大的成分,也说明郭先生拳艺也是相当高超。有人说他是“半步崩拳打遍黄河两岸”,也有人说郭云深先生“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不管这是不是真的,到过的几个地方都不太准确,但是,这个流传华北一带还是很盛行的。

王芗斋先生年幼体弱多病,因为这个跟郭先生学拳。学的时候年纪很轻,王先生他的记述里是光绪33年由深县出来。那个时候郭先生已经不在了,出来以后曾到保定河北省各地去。最后在1915年在北京,那时正是袁世凯执政的时候,在陆军部武技教练所当教头,当了三年。民国七年(1918年)结束后他到南方去了,在他出来以后长时间在北京。在当时保定、北京及周边当时的形意、八卦、太极的名家以及各种拳派(炮捶,岳氏散手)等名家,他都接触过,也都有相当的友谊。后来南去的时候,王芗斋先生跟我讲过到嵩山少林寺结识了恒林和尚,他的功力很大,据王先生讲但学术并不是最高。他辗转又往南去,在福建省的福州遇到了一位和少林武术有一定渊源的老师叫方恰庄,王先生跟他在拳术上交流过,方先生功力很大,王先生亲自跟我讲,我要跟他动手到十次的话,我得败六次,我得胜他四次,但是有一个特点,他胜我的那六次是因为他功力大体力强,他得把我逼迫实在没有退路的地儿,他发力我是窝窝囔囔坐下去过,但是我赢他的四下,都非常干净利落。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他的学术并不是到了很高的境地。

由那以后,王先生往回走到湖南,离长沙一百多里地的县,现在实在想不起来这个县的名字,他说有一个大拳术家,解铁夫先生到底高明到什么程度,头一次听王先生讲,说我离开老师利益最多的是从解铁夫先生,再往浅里说,我跟解铁夫先生动手,不管推手还是散手,我是十战十败,他出手很软,杂乱无章,你别碰,一碰就挺硬,人家非常刚,你就摔出去了或被击中,说你看他动作很刚,你一碰上,他就松,他就是聪明。说法上呢,就是解先生拳术虚实莫测,所以他说除了他老师以外,受益最多的就是解铁夫,也使王先生在拳术的境界上提高一大步。从那儿回来后,拳技加上自己的经验,跟见过高手,跟自己的用功,在拳术又突飞猛进。

后来,他就回到北方,在天津,那时候就是1929年国民党的第一届国术比赛,在杭州,当时王先生与他一个师兄张占魁先生应聘当裁判,结束后,王先生到上海,在上海传授意拳。他用意拳的名字是开始于1929年前后,回到上海教意拳,从上海1934、1935年回来,他回到他的家乡深县。在第二年又到北京来,那就是1937年。

我认识王老就是在1937年秋天,后来在1938年。在现在的北京东单金鱼胡同一号,那里是四存学会体育班组织,王先生在那里任教,推广他的意拳。到1940年6月,那期间推广意拳在北京知道他的人很多,这就是历史性的关系啦。过去好多的老拳家对他都熟知了,后来就不熟悉了,因为外出几年也都知道他。所以,在那时候他对于当时的拳术崇尚于套路呀、表演呀,他认为既失真,从前传统的优点没有了,又保守,又不往前发展了,所以他把意拳改名叫大成拳。这是1940年,并且在报纸上发表过他三篇对于拳术的看法。头一篇是1940年6月20日,当时北京的《时报》、《新民报》都转载发表了题目为《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谈拳学要义》,这是头一篇,头一篇并不是一天登完了,而是连续登的,到7月份发表了第二篇,题目为《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访问记》,也是连续登的。到1940年9月中,第三篇还是《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访问记》。

在头一篇里谈拳学要义,就牵扯到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拳,如太极,形意,八卦,通臂等,当时他着重批判了这几个拳,对于别的拳种就是一带而过,就贯穿在他这三篇文章里头,除了讲他的学术观点以外,对于别的拳种都涉及到。在第一篇谈的拳学要义以后,那时我们就从金鱼胡同搬到大羊宜宾胡同一号,也是在东单,那房子呢,被日本特务机关非要占了不可。所以就被迫搬了出去,暂时借的大羊宜宾胡同一号。他又发表了这些东西,当时他为证明他说的是实话,就希望各拳派的老师到那儿去观摩交流,理论也好,谈拳也好,按现代说就是比划比划,都欢迎,当时定的是每星期日1点到6点,这是一个礼拜一次,等到9月份的第三篇文章发表呢,又加了一次,是礼拜五跟礼拜六,这说得就更明确了,说我所在报纸上发表的这些东西,不是为我个人,我为中国的拳派,知我罪我,笑骂由人,我这是好意,还是希望咱们同道的名誉教头到这里来,咱们谈谈,如果你要比我好,我一定就帮着你推广,还是希望大家去交流观摩,这就说得更明确了,咱们从理论上探讨也可以,推手也可以,推手比散打文明多了,咱们真打也可以,都欢迎。所以,在这个时候因为去过人,陆续去过,只是正式的不多,可是非正式的也不多,因为在当时有的人不愿意公开去或正式去,因为正式比赛要败了,万一被报纸登出来,自己就没饭碗了,不体面了,所以不敢去比。当然也有过几次公开的交流,这是1940年,41年到43年,还陆陆续续有这些事,到44年后几乎没有这事了,这一直到解放,这些年中,王先生在1948年的春天,在现在的文化宫,以前叫太庙,成立拳学研究会,公开推广意拳直到49年建国。因为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可以在里面教太极拳,不管在教什么拳的有一千多人。

王芗斋先生去中山公园,在解放后在拳术上对技击上,实用的拳术上,多少也受些限制,王先生就专门在教健身。他在教健身的时候,站桩功就是从那里来的,他倒挺痛快的,不叫拳了,改叫站桩功了,专门致力于教锻炼身体,50年代末,曾到北京中医研究院在广安门那开展体疗,教站桩,任顾问,一直到60年代,到保定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由当时的河北省卫生厅厅长段惠轩先生段老邀请去了。直到他得病,在63年7月12日在天津去世,这就是王芗斋先生的一部分经历。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意拳,意拳来源于心意拳。相传戴龙邦先生是山西祁县人,到河南学来的心意拳,后来他传给河北深县李洛能先生,这时候就把心意拳改成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回到深县以后,传授了刘奇兰先生、郭云深先生、车毅斋先生、宋世荣先生,就是他比较杰出的学生。王芗斋先生学自于郭云深先生,据王芗斋先生讲,他是光绪三十三年离开深县到保定去,从保定又到北京,从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又往南去到河南,曾到少林寺,和当时的住持恒林和尚曾有过切磋。以后他又到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在1929年的时候,他到杭州去,由杭州到上海。后来又回到北京,他在北京的时候,到四十年代时期,他把意拳改名为大成拳,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49年。49年全国解放以后,王芗斋先生就专致于健身,他不再用意拳或大成拳的名了,他用意拳健身桩就是完全注意在保健方面,后来他在60年代初,曾在北京中医研究院开展体疗,在61年的时候就到河北省中医研究院任顾问,开展体疗。直到63年因病逝世,那是63年7月。这是简单的意拳的这么一段经过。

下面,我们谈意拳有它的什么特点和锻炼方法。意拳锻炼方法跟它所训练的就是分两种,分两大类,一种是健身,一种在王先生当时称它叫自卫,实际在古代所说的技击。在今天说也就是散打嘛,分这么两种。它没有套路的练习,也不注重招法。招法就是在搏斗的时候一切方法,并不是没有方法,它只有总结的一种训练的方法,不崇尚某招破某招,某式破某式。在我们认为,两个人在搏斗发挥自己本领的时候,其间不容思考,完全靠自己的反应跟自己的力量和速度来决定。因为有这种看法,所以不崇尚招法,训练不管搏击,拳术技击这面也好,健身这面也好,它的最基本的功法就是站桩。

一般来说,对于保健的名字就叫健身桩。关于技击这方面的叫技击桩,技是技术的技,击是打击的击,技击桩,在古代的名叫浑圆桩,三点水一个军字浑,圆满的圆,浑圆桩。在健身里面,是采取静止不动的状态,摆一个姿势,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锻炼,当然有站式,也有坐式,也有卧式,也可以在行走中锻炼,这是健身桩包含的它在站桩中有几个不同形式,在健身桩里面,在开始站桩训练锻炼的时候,它有三个比较原则的要求,第一个就是精神集中,第二个就是周身放松,第三个就是呼吸自然。

精神集中并不是说,一锻炼,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做到什么也不想,要求是精神比较安静就可以了,也是相对的静,比较安静就行了,只要脑子里头不要乱想,比如说,最不要想的是不愉快的事情,愤怒的事情,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好不想,不想这些事,但是还要想在站桩里头的精神集中,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在意拳里的意念活动,意念活动呢,就是我们主动的想一想,用这种方法把别的杂念驱除去,这是它第一个用意念的目的,第二个就是通过意念,假设一种境地,自己去想,仿佛来到想象的一个境地中,使人精神舒畅,精神上放松,所以,精神集中是要求精神上首先能松下来,我举个例来说,在开始站桩的时候,摆好一个姿势,首先不要想自己是在这练功,通过练功我可以祛病也好,健身也好,先不要想,或我们来到一个空旷地方站桩也好,如果在屋里头,可以把屋里的窗户打开,换一换新鲜空气,我们可以从空子里往外看,在这个时候,不要想我在练功,我是想站在这儿,要休息休息,这么一种心情,等自己心情稍微安静点,然后再开始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