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药]
别名
桂枝龙骨牡蛎汤(原书同卷)、龙骨汤(《外台》卷十六引《小品方》)、桂枝牡蛎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龙骨牡蛎汤(《广嗣纪要》卷二)。
歌诀
男子失精女梦交,坎离救治在中爻;桂枝汤内加龙牡,三两相匀要细敲。
组成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9g),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9g)。
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700ml),煮取三升(300ml),分三次温服。
功用
1.《金鉴》: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
2.《金匮要略方义》:壅理阴阳,调和营卫,交通心肾,固精止遗。
主治
1.《金匮》: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2.《金匮要略今释》引《橘窗书影》:遗尿。
3.《金匮要略方义》:自汗盗汗,心悸多梦,不耐寒热,舌淡苔薄,脉来无力者。
方义
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焦之营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辅阴之主。
使用注意
《外台》引《小品方》: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经方实验录》:“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肉之间,因是皮肤作痒异常,颇觉不舒。后自检方书,得本汤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觉之间云。”
原方选录
《金匮》:“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龙骨、牡蛎、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遗尿。”
运用
使用本方以虚劳少腹弦急,阴部寒冷,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遗溺为辨证要点。
现代用于治疗癔病,失眠,遗精或滑精,不孕症、先兆流产、久泻、更年期综合征、盗汗、小儿支气管炎、慢性荨麻疹、颈椎病属上述证机者。
加减化裁
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黄芪、以益气补虚;若血虚明显者,加当归、熟地,以滋补阴血;若肾虚者,加何首乌、补骨脂、以滋补肾精;若遗精明显者,加山萸肉、金樱子,以收敛固涩等。
附注
附方 黄连阿胶汤
组成:黄连四两(12g),黄芩二两(6g),芍药二两(6g),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9g)。
功用:滋阴降火,除烦安神。
主治:阴虚火旺,心神不安证,心中烦热,失眠,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出处:《伤寒论》
附方 小建中汤
组成:胶饴一升(30g),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六两(18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6g)。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交虚寒,肝脾失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或虚劳心中悸动,心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出处:《伤寒论》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黄连阿胶汤同可治疗心肾不交证。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心肾不固,阴阳失协,以阳虚不固心肾为主要矛盾方面,不仅可疗心肾不固失精证。更可疗心肾不固失眠证;而黄连阿胶汤主治心肾不交,水火失济,以阴虚不调心肾为主要矛盾方面。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病证为精气不固而妄动;黄连阿胶汤主治病证为神气失藏而躁动,此乃二方之别。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小建中汤同可疗失精证,小建中汤所主病证是气血虚弱,脾不统摄,精气外泄,大多伴有心悸,少气,手足心热等证;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病机是心肾不固,阴阳不调、精气走失,大多伴有阴头寒,少腹弦急等证,一资别之。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1 baike.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