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李大钊的得意门生,以身许党,一双儿女生死不明

 如果说进入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革命中国,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至关重要,是中国人自救自强的象征。

当二十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政府随着政权日益腐败不得人心后,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道路的正确,最终共产党也不负众望取得了胜利。

虽说取得了胜利,但是在早期的革命史上,党的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难。

随着“十月革命”的枪声响起,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突然灵光一现,有了如何救国救民的模糊概念

当马克思主义流传到中国,深刻了解它的人都激动起来,这就是一条救国路。

师生情谊革命传承

最早注意到这条道路的人是李大钊、陈独秀等爱国知识分子,在1920年他们着手与共产国际联络,探索着如何在中国建立一个符合国家情况的中国共产党组织。

1920年10月,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储备后继人才作为预备党员,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进行学习,其中有他的两位得意门生缪伯英和何孟雄。此时两人还只是青年学生,刻苦学习新知新事,为以后的道路打基础。

1921年7月23日——31日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共产主义者代表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加一大的代表中就有李大钊,这位将一生投入革命工作中,最后壮烈牺牲的战士。

在朦胧烟雨中,代表们以游客的身份作掩护,乘坐游船,讨论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和成立宣言,从此中国有了为民为国属于人民的党组织。

人常说名师出高徒,这个词用在李大钊与他的“英雄”学生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

李大钊可以说是革命队伍里的先锋官了,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主义爱国运动。

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当他在北京任教时,更是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了众多青年学生的领路人。

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一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呼吁着学生,试图唤醒他们的革命热血。

在课堂上,讲到激动的地方时,李大钊振臂高呼:当人们的精神有所觉悟,世界上的黑暗才会被灭绝。

年幼缪伯英

他的呼吁,让1919年就来到北京学习并参加了新文化工读互助活动的缪伯英有了感悟,她虽然进入这里不久,对如何改造中国还不是太过了解,但是李大钊的话让她认可这位明师,她向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内容。

于是下课后,这个身材娇小,略带一丝瘦弱的女学生大胆而又真挚的希望可以成为李大钊的学生,同其他人一样为国家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而奋斗。

李大钊被她的思想觉悟感动,认为她是有志女青年,是新时代十分重要的先进女性代表。

马克思主义思想打破了工读互助主义的幻想,切实地明确了革命道路,于是缪伯英不再关注其他,一心革命多次奔走在北大校园中学习。

而同样在北京大学多次聆听李大钊授课和演讲的何孟雄也深有感触,他积极地投身革命事业,在学校中带动青年学生学习先进思想,激发大家的救国热情。

由于他积极向上,在学校中踊跃参加活动,被李大钊所注意到。他认为这个青年同缪伯英一样是可造之材,中国的未来需要他们这样的青年学生。

于是,李大钊将他同缪伯英一样收为学生,细心教导,在之后的活动中不断地锻炼他。有什么地方需要就派何孟雄去,让他多接触参加工人运动,这让何孟雄在后期组织工人罢工活动时更加的方便。

如果说在两位学生中,谁更通透一些,无疑是缪伯英。别看这是一位女学生,但是从小出生在书香门第教师家庭的她很早就接触到了先进思想,并且因为她从小就爱思考探索新问题的特性,所以她能更快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思想的传承者。

反观何孟雄却在这一方面有些许迟钝,他模模糊糊地感悟着革命理念与思想,却无法切实将它抓住,深入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这种迷糊状态中,何孟雄的学习受到了冲击,好在李大钊很快发现其中的问题,让缪伯英去帮助引导这位略有些迷糊的学生。

正是这份帮助与引领,让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缪伯英收到老师的任务指派后,表现得十分认真。

一是因为她本身对革命事业的建设热情,二是对老师给予的任务足够重视。

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缪伯英总是给何孟雄带去各种书籍,与他探讨理论。并且在参加活动时,让他一同听一听看一看同学的变化。在思想观念慢慢转变的日子里,何孟雄也被这位意志坚定聪慧能干的姑娘打动,将她放入心底。

在缪伯英的帮助下,何孟雄最终决定放弃无政府主义的不切实际思想,接受马克思主义。

对于这两位学生,李大钊是极其欣赏的。

当他决定壮大党的力量时,第一批候选人名单中就有这两位学生。李大钊从青年团员中选取了缪伯英、何孟雄等五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其中,缪伯英是最早一批共产党中的第一位女性党员,可以说她代表着新时代女性的形象。

她的存在让人民了解,女性同志不再是旧时只围在锅炉旁、无知的存在,也可以成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李大钊曾特意找缪伯英谈话,表明缪伯英是自己见过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最优秀的女性,她的出现可以充分带动女性的学习,激发女性对知识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兴趣。

因此他愿意引导缪伯英入党,成为并肩作战的同志。

事实证明,李大钊没有看错人,何孟雄与缪伯英是两位优秀党员,在加入共产党后不停地为事业奔波,发起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反对军阀与封建社会。

李大钊可以说是两人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不但为两人指引了生命事业道路,还促成了两人的姻缘。

无论是在北京大学一同学习李大钊的课程,还是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相处的情谊,让两人逐渐发觉眼前这个最懂自己,和自己一同奋斗的人就是爱人。

于是在李大钊的见证下,两人结为了夫妻。

正值重阳佳节,何孟雄和缪伯英在同志们、同学们以及老师的见证下,用最简朴的仪式举行了庄重的结婚仪式。

当时前来贺喜的同志们,称赞他们是“英雄夫妇”,刚好两个人的姓名中带有这两个字。当初的祝福饱含着美好祝愿,而这两人也同他们的名字一样真的成为了英雄。

一路同行以身明志

要说李大钊本人,可以说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留得精神芳人间。

他的两位得意门生不但继承了他的思想和意志,也同他一样为革命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当时人们对共产党马克思认识不深刻,处于混乱阶段,各类信念理念在中国碰撞,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工作极其重要。

李大钊多次不顾危险,为宣传工作奔走,直到党内叛徒禁不住诱惑出卖李大钊等人。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

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这位年轻的革命战士在死前提出了最后的要求,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即便他死了,他的身后也会有千千万万个革命者继续向前。

李大钊的坚信是正确的,他的身后还有缪伯英和何孟雄等青年党员。

结婚后的缪伯英和何孟雄住在了北京景山西街中老胡同5号,这里承载着他们的革命梦想和希望。

在这个不大的地方,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谋划党的事业,一同孕育着孩子。这里既是他们的家,也是党组织的秘密联络据点。

当时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也来过这里,在这里和其他人共同议事。

当李大钊被捕被杀害的噩耗传来时,对于何孟雄与缪伯英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不过这也让他们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念。

随着李大钊的被捕死去,缪伯英等人的身份也已经暴露,情急之下只能迅速转移阵地回到老家长沙,在这里继续革命事业。

作为有识青年,缪伯英回到家乡也没有闲着,而是应邀去了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当校长。此时女孩子读书并不是件容易事,她的到来让女子师范学校变得更加的有号召力。

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长沙也不再是缪伯英和何孟雄的久待之地,为了后续的工作他们几经辗转来到了灯红酒绿的上海。

在这个各方势利交错,人人谈笑风声的十里洋场,革命事业与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他们不但需要时时刻刻防备着探子与奸细,还要应付上海的高额开销。生活与理想事业交织在一起,让人更加的疲惫。

从未停止脚步休息过的缪伯英终于在工作中倒下,患上了严重的伤寒。

1929年10月,缪伯英在寒冷的秋风中被送进了上海仁济医院。或许从倒下的那一刻缪伯英就预料到了自己的情况,她多次眼中含着泪水气愤于自己的不争气。

革命未完成,孩子还未在眼前长大,也没有与丈夫白头到老,怀着满腔的不甘心,缪伯英还是病得越来越重,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在最后的病危时段,缪伯英终于还是抓着何孟雄的手,说出了最后的遗愿。

她从来不后悔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是后悔没有战死在革命事业中就因病去世。她虽然不能继续陪伴丈夫,却希望丈夫能把革命事业继续完成,这是她的愿望,更是丈夫的理想。

除此之外,缪伯英希望孩子们可以健康成长,即便何孟雄再娶他人,也希望能善待孩子,等到他们将来长大,也投身于革命事业,继承自己的志向。

这样一位女战士,在同年十月下旬猝然长逝,离开了她热爱的人间。何孟雄先后失去了老师与爱人,但他没有被吓退,他坚决要将革命事业做到底。

只是当时正是党组织发展的重要关头,党内部人员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出现分歧,在这种情况下,何孟雄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坚决与错误的思想做斗争,试图将党的内部问题快速解决。

为了反对中国共产党第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何孟雄与林育南等人准备秘密会面商谈讨论对策。

然而当几人分头行动再次聚集在上海中山旅社和东方旅社时,等待他们的是国民党和外国租界的巡警。

原来党内因为分歧出现了叛徒,经过叛徒的告密行为,导致何孟雄在内的36人被抓,这件事轰动了全中国。

可惜的是,即便“东方旅社事件”如何轰动,党组织如何搭救,国民党也没有放过何孟雄等人。

而何孟雄被抓后更是被党内的有心人盖棺定论扣上罪名,断绝组织关系,不承认他的功绩。就这样,处于孤立无援状态下的何孟雄受了不少迫害。

国民党试图用他遭到同组织人的冤枉与驱逐的事情来说服他,结果被何孟雄骂了个狗血淋头。

何孟雄坚定自己的路线,势必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外来侵略者,并不愿意与国民党同流合污。

眼看着何孟雄等人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国民党失去了耐心同年2月7日,闭口不谈情报的何孟雄等人被判定失去价值,秘密带出去枪杀。

谁也没有想到李大钊、何孟雄和缪伯英师徒三人纷纷在自己最好的年华中就遭到了迫害,失去了生命。

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决然地挑起大梁,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大任。

只是革命道路艰难且漫长,他们成为了先行者,却没有到达最终的目的地。然而就像他们希望的那样,革命的道路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牺牲而停止。

英雄功绩不能忘怀

缪伯英与何孟雄这对“英雄夫妇”虽然早早地失去了生命,但是他们的行动与功绩却能配得上英雄二字。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全国开始工人运动浪潮后,缪伯英就深入到工人队伍中去,在丰台、长辛店、石家庄等地游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她的辛苦没有白费,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中迅速流传。

之后,缪伯英亲自参与了香港海员罢工会北方后援会,为工会出谋划策,并且寻找经济与舆论支持。

在她的帮助下,工人罢工活动一次次取得了胜利。

取得胜利只是缪伯英的第一步,工人罢工活动过后,缪伯英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并兼管妇女部工作和《工人周刊》的编辑工作,积极撰稿报道工人运动的情况,启发工人的觉悟。

救国要从思想开始,只有工人的思想觉悟到位,行动才有意义。

除爱护工人,带动工人革命之外,中国还有一个群体也不能被人忽视,那就是妇女同志。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中,女性的地位一直被放在主内的位置上,仿佛救国救民与她们无关。然而她们也是人民的一部分,也有力量和权利拯救国家。

在缪伯英的带动下,妇女协会建立起来,她们帮助妇女学习知识,推动妇女争取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等权利,让妇女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

缪伯英在暴露行踪后,转身投入女子学校建立当中,做起了宣传工作。因为上海的惨案频频发生,缪伯英为支持上海组织了工人罢工,更是投身到上海工作。

可以说妇女和工人的崛起离不开缪伯英的努力。

作为缪伯英的爱人、同志,何孟雄的一生也是对得起党和国家的。

在革命早期,这位有志青年是工人运动的领袖,发表过《劳工运动究竟怎样下手》等具有指导性和探讨性的文章,方便工人运动进行,并且他还是《工人周刊》的编委常委。

在日常工作中,除自身工作外,他与缪伯英一起策划实行了一系列工人运动,获得成功。

缪伯英故居

此外,何孟雄时常发表文章带动舆论,宣传共产党的思想。

在1924年1月20日,何孟雄在《新民国》第1卷第3号上以《十二年来“民治派”与“反民治派”斗争之经过及今后国民应有之觉悟》为题发表了长篇文章。

在此之后,当党的发展出现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时,面对党内的不同声音,何孟雄没有丝毫动摇,坚持正确道路。

在逆境中,坚持真理,多次向党递交政治意见书。

更是在后来被党奉调江苏、上海工作,任中共江苏省委农民部秘书,协助省委制定了第一次农民暴动计划,并赴淮安、淮阴一带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组织农民暴动。

战火中的遗憾

纵观英雄的一生,轰轰烈烈无愧于任何人任何事。然而在他们牺牲后,年幼的孩子却也受到了磨难。

1931年,被何孟雄和缪伯英托孤的亲戚被查明身份,连同两个孩子被抓入牢中。直到一年多后,两个孩子被放出监狱,在日军的侵略战争中失去下落。

三岁与六岁的年纪,失去父母后这对孩子该如何生活。即便人们一直在寻找两个孩子,但是直到如今两个人都下落不明,实在可悲可叹!

如果没有何孟雄和缪伯英等革命前辈们投身革命的铮铮铁骨,也就没有今天的安宁,这一对令党组织都赞口不绝的英雄夫妇,值得我们敬佩与悼念。

(0)

相关推荐

  • 【百年风华】瞻仰李大钊故居,我长时间伫立沉思/郭同久

    近日,我和老伴自驾,由天津至河北,驱车往返近600公里,到唐山乐亭,瞻仰了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故居. 选择这个时间前去瞻仰李大钊故居,既有当前迎庆建党百年浓厚氛围的感染,也是久藏内心 ...

  • 【鹰眼头条】《中流击水》首播获赞,网友:共产党先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1921年,十几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的石库门酝酿"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然而时局动荡,会议被迫中断,几番辗转后,终于,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舟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quo ...

  • 五四的时代迷思——谨以此文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远不只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一场社会运动.思想运动.文化运动."五四"提出的民主和科学口号,成为近代以来照亮中国社会前进方向的火炬.一百 ...

  • 【今日荐读】寻觅先驱的足迹/马誉炜

    李大钊故居 网络截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尤其怀念建党初期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抗争的革命先驱.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大 ...

  • 演技封神的张颂文,完美演绎李大钊经历过的血与火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名勇于探索.敢于牺牲的爱国者. 在军阀割据混战.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黑暗年代,是他率先开始探索一条不同于资 ...

  • 先驱者遗产

    原标题:先驱者遗产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创始人,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名先锋战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存世的文集中留下了很多经典篇章,时至今日 ...

  • 《李大钊在京津冀的光辉足迹》之“就义北京”

    李大钊编辑的<新青年>第5卷第5号 李大钊为<新青年>的编辑方针与胡适等人的通信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 ...

  • 史诗般的《觉醒年代》

    2021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40余集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落下帷幕,我以崇敬和兴奋的心情跟踪观看了全剧.当看到"全剧终"三个字时,我仍感觉意犹未尽. ...

  • 他为母亲起了个名字

    文/無梦 从一九一九年开始 他专心研究 马克思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真正的传播者 他把先进思想 灌输给那一代年轻人 毛泽东,周恩来等等 他始终相信 若想赶走列强 打倒军阀 推翻资本主义 统治社会 ...

  • 中国共产党简史(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主要的三个历史因素: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2.背景 ...

  • 出版人笔下的《新青年》诞生记——历史细节中的百年红色出版(8)

    谈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百年红色出版史,<新青年>杂志都是要浓墨重彩写上一笔的.新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是这样描述& ...

  •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唤起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画卷

    ​<觉醒年代>是唤起民众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是一代知识精英的有为担当,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溯源.这当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之为代表. 一九一五年时的中国是散沙一盘,袁世凯复辟帝 ...

  • 李大钊:长夜茫茫破曙星

    李大钊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人为李大钊. 李大钊 黑白木刻 郭伟利 作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一生的光辉写照.他穷尽毕生的精力在中国研究.讲授和 ...

  • 李大钊后人今何在?出了三个高官,其中一个官至副国级

    引言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国人之所以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安逸的时代,除了有无数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以外,也离不开一些文人带动的先进思想浪潮,而李大钊就是当时的先进思想 ...

  •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历史贡献研究

    擎烛照百年  薪火千古盛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历史贡献研究 高玉仲 [摘  要]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思想家.面 ...

  • 我是大钊故乡人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初,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 ...

  • 信仰之光照亮奋斗征程

    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李大 ...

  •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 [探索诗自由诗朗诵诗] 马克思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大陆逛游 这个马克思主义幽灵 如何进入中国? 第一个传播者: 李大钊 你是第一个 中国最早 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李大 ...

  •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李大钊纪念馆陈列的李大钊肖像照. 李大钊纪念馆陈列的樟木书箱.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编者按 回首建党百年风华,铭记燕赵历史荣光.一代代燕赵优秀儿女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赴汤蹈 ...

  • 曾胜程:建党初期邵东籍共产党员的革命活动

    建党初期邵东籍共产党员的革命活动 曾胜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开始描绘辉煌的巨幅画卷.邵东有一批革命志士,勇立时代潮头,掀起滚滚巨浪,为党旗争辉,为革命献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

  • 兴隆山下祭忠魂 ——学习榆中儿女赵维军张一悟英烈事迹

    文/吴映寰 4月23日,与同事们一起赴兴隆山榆中烈士陵园.张一悟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从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坚定信仰,筑牢初心. 青山有幸埋忠骨.兴隆山卧龙湾烈士 ...

  • 中共第一个纲领的产生及未解之谜

    作者 / 吴志菲 1840年,急于向海外扩张的欧洲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 ...

  • 历史,终将还你以清白

    近日,央视播出的历史剧<觉醒年代>引起好评如潮.<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唤醒民智为起点,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标志,通过群像刻画,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历史的说,没有这一代人的 ...

  • 走进北大红楼:感悟初心,砥砺奋进

    在古都北京,每次看到北大红楼,胸中总有一种激情在汹涌澎湃. 北大红楼地处京城五四大街29号,因红砖红瓦而得名.这里曾是国立北京大学第一院,为北大文科.校部及图书馆的所在地.100多年前,这栋" ...

  •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 精神启后人

    "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94年前,李大钊走向绞刑台,说下了这段话气壮山河的话!94年后,这段话,仍然影响着无数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