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首先要明法

人君的过错,就在于已经委任大臣了,反而又总是和未被任用的人去一起防范他,这样未被任用者的意见必定跟所任用者相对立,而君主反为未被任用者所控制。现在和君主一道防备人的人,就是君主过去所要防范的人。人君不能明定法治去抑制大臣的威风,就没有办法得到百姓的信赖。君主放弃法治而用臣防臣,相互爱护的就互相勾结而吹捧,不睦的就各自结党互相攻击。诽谤和吹捧相争,君主就迷惑昏乱了。做人臣的,不是互相吹捧、托人说情就没有办法得到高官厚禄,不是违法专权就没有办法树立威风,不假借忠信的名义就没有办法逃避禁令。这三项就是迷惑君主败坏法治的手段。君主要使有智慧和才能的臣子,不得违背法治而专权;有贤能行为的,不能无功受赏;有忠信的品德的,不能放弃法治而无视禁令。这就叫做明法。

人君有的被事业所诱惑,有的被巧言所蒙蔽,这两种情况是不能不考察的。人臣中有的把事情说得很轻易能做好,用的费用少,却用事情来欺骗君主。君主被引诱而不加考察,因而赞扬他,那么大臣反而用事情来控制君主。这种情况就叫诱,被事业引诱的人就会被祸患所困。他对君主进言时要求的费用少,下去办事花费多,尽管办事有功,但他说话不诚实。不诚实是有罪的,即使办事有功也不奖赏,群臣也就不敢再用花言巧语来迷惑君主了。做人君的办法是,如果人臣先前说的和后来的情况不符,或者后来说的和先前的情况不一致,办事虽有功,也一定要使他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就是任用臣下的法则。

人臣为君主筹办事情又怕别人反对,就先作出假设说:“谁议论这事,谁就是嫉妒。”君主把这话藏在心里,不再接受群臣的意见;群臣害怕他说嫉妒,就不敢议论这事了。这两种威势得以发挥,忠臣的话就听不进去而只相信被人们吹捧的奸臣了。像这种情形就是被巧言所蒙蔽,被巧言所蒙蔽就是被奸臣控制了。做君主的办法,就是使人臣一定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又要负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责任。说话没有头尾,辩解没有应验的,这就是说话不当的责任;用不说话来逃避责任,以维持其重要职位,这就是该说而不说的责任。君主对臣下的建议,一定要考察他建议的原因,从而责成实效;对不说话的也一定要问他是赞成还是反对,从而明确他的责任,于是臣下就不敢胡说了,又不敢沉默不语,说与不说都是有责任的。

君主想做一件事,对那事的原委还不清楚,但已经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如果办了,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一定会有害。懂得这个道理,就要顺应事理而放弃主观欲望。办事要有根据,估计收益多而花费少,就可以办。昏暗的君主则不然了,算计收益,却不考虑花费,花费尽管超出一倍,却不知道利害,这样就只有名而无实了。这就是功小而害大。大凡称之为功的,收入多而花费少,才可称为功。如今浪费多大都没有罪,而收益少也是功,那么臣下就以大量的花费而成就小功,而小功对君主却有害。

不了解治理国家的人,一定会说:“不要改变古法,不要更改常规。”变与不变,圣人不理睬,只要能正确治理国家行了。既然如此,古法的变与不变,常规的改与不改,就在于古法常规的可行不可行。如果伊尹不革新殷朝的法令制度,姜太公不改变周朝的法令制度,那么商汤王、周武王就不能统一天下。管仲不改变齐国的法令制度,郭偃不革新晋国的法令制度,那么齐桓公、晋文公就不能称霸诸侯了。大凡人们很难改变古法的原因,就是害怕改变百姓安于旧传统旧习惯。所谓不改变古法,就是重蹈乱国的覆辙;所谓顺应民心,也就是放任奸邪的行为。百姓愚昧而不明治乱,君上懦弱而不能革新,这就是治国的大错。做人君的,英明而清楚了解治国之要,一定厉行,虽然违背百姓的意愿,也一定要确定治国之法。这说法的证明是,商鞅无论在家或外出都有人手持长矛、盾牌来戒备。所以郭偃治国一开始,晋文公身旁就有卫士;管仲治国一开始,齐桓公就有武装的战车,这些就是防范百姓的措施。这说法的证明是愚昧鲁莽懒散怠惰的百姓,总是只顾个人微小的损失而不顾国家的大利。

(0)

相关推荐

  • 《韩非子》卷43定法诗解2无术知奸臣反用资

    <韩非子>卷43定法诗解2无术知奸臣反用资 题文诗: 商鞅治秦,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坐什伍, 而同其罪,赏厚而信,刑重而必.其民用力, 劳而不休,逐击敌人,危而不却,国富兵强; 然而无术 ...

  • 《韩非子》解读 有度第六

    古风藏书 <韩非子>解读 有度第六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盛,也没有永久的衰弱.君主坚决地以法治国,国家就强:君主不坚决地以法治国,国家就弱. ...

  • 《韩非子》卷17备内诗解2审分责实法禁奸臣

    <韩非子>卷17备内诗解2审分责实法禁奸臣 题文诗: 主必加心,利己死者.日月晕外,其贼在内, 备其所憎,祸在所爱.明王不举,不参之事, 明主不食,非常之食;远听近视,审内外失, 省同异言 ...

  • 《管子》明法解第六十七全文翻译

    明主者,有术数而不可得欺也,审于法禁而不可犯也,察于分职而不可乱也.故群臣不敢行其私,贵臣不得蔽贱,近者不得塞远,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职,竟内明辨而不相逾越.此之谓治国.故<明法>曰:&q ...

  • 《管子》明法第四十六全文翻译

    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夫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以势胜也:百官识,非惠也,刑罚必也.故君臣共道则乱,专授则失.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 ...

  • 管子 明法解

    明主者,有术数而不可得欺也,审于法禁而不可犯也,察于分职而不可乱也.故群臣不敢行其私,贵臣不得蔽贱,近者不得塞远,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职,竟内明辨而不相逾越.此之谓治国.故<明法>曰:&q ...

  • 管子 明法

    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夫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以势胜也:百官识,非惠也,刑罚必也.故君臣共道则乱,专授则失.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 ...

  • 宋王衣,字子裳,济南历城人。以门荫仕,中明法科,历深、冀二州法曹掾,入为大理评事,升寺正。

    ​王衣,字子裳,济南历城人.以门荫仕,中明法科,历深.冀二州法曹掾,入为大理评事,升寺正.林灵素得幸,将毁释氏以逞其私.襄州僧杜德宝毁体然香,有司观望灵素意,捕以闻.衣阅之曰"律自伤者杖而已 ...

  •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0明法赏必耕战除蠹

    <韩非子>卷49五蠹诗解10明法赏必耕战除蠹 题文诗: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多资易功.治强易谋, 弱难为计.周灭于纵,卫亡于衡.使周卫缓, 纵衡之计,严境内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 尽其地 ...

  • 万益人物|明法秉义,慎终如始:走近这群活跃在劳动法战线的年轻人

    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劳动法律事务部(以下简称"劳动法务部")成立于2010年,是一支由多位专注劳动人事争议法律事务的精干律师组成的处理有关劳动诉讼.非诉讼业务领域的专业部门.目前的主 ...

  • 物质转变法/阿格修炼法

    ​物质互变法 在一九四二年,我到喜马拉雅山很有名的巴德里那特神庙(Badrinath)旅游.途中,有一处位于恒河岸边称为史利·那噶的(Sri Nagar)的地方.离史利·那噶五里远有一个很小的女神庙, ...

  • 明 法 解 第 六 十 七

            明主者,明於術數而不可欺也,審於法禁而不可犯也,察於分職而不可亂也:故群臣不敢行其私,貴臣不得蔽其賤,近者不得塞其遠,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職,境內明辨而不相踰越,此之謂治國:故明法曰:「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