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父子德兴趣闻

行走到江西德兴海口村,邂逅书记董文才,一面之交,即成友人(见我另文《路遇文才》)。后来,他又驾车带我们参观德兴市的江南名楼——聚远楼。

德兴也有江南名楼?这不啻是个惊喜。中国名楼,集历史建筑艺术之大成,不仅凝聚着先贤的智慧,更彰显中华文化的璀璨。我曾登过滕王阁、岳阳楼、大观楼、黄鹤楼等闻名遐迩的江南名楼,却不知德兴还有聚远楼?

驶到德兴市郊,车子就上山盘旋,直开到山顶一宽阔的广场。雨雾中,聚远楼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近前才撩开雾纱——碧瓦丹柱,斗拱重檐,气势恢宏。门前左右立柱上刻写着楹联“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汉奎光聚此楼”,后来才知道,这是当年书画大家赵孟頫特为聚远楼写的。再看门楣上方,金色大篆书法“唯德乃兴”,透着与时俱进的新建之作。仰视顶层,可见“聚远楼”三个金色大字。

原来这是德兴的历史文化瑰宝之一,始建于北宋年代。“聚远楼”之名谁命名的?当时的德兴县令单锡,应邀登楼。这个县令是苏东坡的同科进士,才气虽不比东坡,但也名气一方。单锡登楼远眺,但见全城尽收眼底,立即拍板:“聚远楼”是也!

后来,大文豪苏轼为送长子苏迈到德兴赴任县尉,特辗转到德兴。

同窗相见,甚为欣悦。饮酒畅谈之余,东坡应单锡之邀,一同登上聚远楼观赏。触景生情,东坡来了诗兴,吟成一绝:“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后传到朝廷,宋高宗品读来神,兴致所至,御书“聚远楼”,并赐金匾。

苏轼作诗,皇帝赐匾,聚远楼声誉鹊起,文人骚客纷纷来登聚远楼,游览观赏,吟诗赋词。到了宋末元初,书画大家赵孟頫也来到聚远楼,看到苏轼的诗句,不禁也来了诗兴:“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汉奎光聚此楼。二妙风流是千古,更夸远景集双眸。”

……

再说东坡送子苏迈到德兴的趣闻。

苏轼的长子苏迈24岁时,被朝廷任命为德兴县县尉。当时苏轼什么情况呢?因“乌台诗案”蒙冤入狱获释被贬谪黄州作团练副使,后又移至汝洲(今河南省临汝市)任团练副使。就是在赴汝途中,东坡惦念着儿子,特别绕道来江西,送儿子苏迈到德兴上任。

离开德兴,父子分别,苏轼没有絮絮叨叨嘱咐个没完,只是赠给儿子一方砚。可“机关”就在砚底,其刻写的铭文彰显为父的一片苦心:“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意思是说,用它来学习圣贤之书要如饥似渴,用它来习写文章不停进步效果惊人,用它来记录和理财要常想给予他人,用它来书写狱讼公文要想着放人生路。这是苏轼对儿子的勉励,苏迈也未负父亲的厚望,在德兴任县尉期间,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德兴旧志将苏迈列入名宦之列。康熙版《德兴县志》赞其“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宋时德兴百姓特建“景苏堂',以示对苏迈的怀念。如今,重建的“景苏堂”,就毗邻聚远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