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才是最高级的智慧!
人生有许多辉煌,但不可能水远辉煌,在自己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时,要学会急流勇退。从事业的顶峰退下来,把新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以此推动事业的发展。放弃昨日的辉煌,才有可能瞄准新的、更高的目标,获得更大的成功。
花开了,结果了,也就退了,自然万物都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古代的范蠡绝顶聪明,料事如神,他有“础润而雨、月晕而风、防患于未然”的超人本领。
范蠡最初不过是楚国的一介平民,后来做了越王勾践的大臣。他有建邦立业的宏才伟略,在越王最落魄的时候来到他身边,辅佐越王励精图治,雪会襠之耻,最后终成霸业。班师回国后,君臣设宴庆功。
席间,乐师作了一首《伐吴》之曲,称颂范蠡、文种之功,勾践听后却面无喜色。范蠡见了,不禁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明白了一切:勾践这个人猜疑嫉妒之心很强,不想归功于臣下。
看来,自己若不及早脱身,日后难兔招来杀身之祸。一想到这里,他便决定舍弃高官厚禄,急流勇退。范蠡走后,想起曾经风雨同舟的好朋友文种,便修书一封,派人送给他。
文种打开信一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王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种看后,想到勾践近来与功臣们日渐疏远,这才如梦方醒,便假托有病,不再上朝。可是,一切都晚了,勾践深知文种才华过人,担心他且有二心,没人能对付得了他,便对他起了杀心。
这时,有人诬告文种图谋不轨,勾践就赐给文种一柄宝剑:“过去,先生教我伐昊七策,我仅用三策就灭掉吴国。现在,请先生去地下实行其他四策吧!”文种拣起宝剑一看,见上面写着“属镂”二字,正是吴王夫差令伍子胥自裁的那柄剑,只好仰天长叹,拔剑自勿。
范蠡逃离越国后,到齐国的海边更名换姓开荒种地,由于勤劳俭朴、善于经营,几年后便聚财几十万,成为当地最大富豪。齐王知道范蠡其人,便封他为宰相。后来,范蠡交还了相印,把财产全部散发给乡邻好友,带着一家人再次悄悄离开了。
范蠡的出色智慧,给春秋晚期的吴越争霸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所以后人曾有评论:“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相比起来,文种的结局有些悲凉,当然,这也衬托出范蠡的过人之处。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范蠡看透了“权力场”,毅然急流勇退,这种大智大勇实在是千古罕见,不是常人所能及!功成身退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只智者可为。
人生在世,竭尽所能,报效社会是必要的,但成功后,危险也就来了。可能在论功的时候,就包含分配不公,或骄傲让人嫉恨,更有功高镇主等危险和矛盾潜伏者。要学会化解,更要学会韬光养晦,锋芒内敛。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功成身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