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题——“角格点”完全分类

网上可以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平面几何题:一个简单的图里标出了几个角度,让求另外一个角。比如下面这些:

这些题看上去都不复杂,但稍微思考一下也会发现它们并不平凡。平面几何爱好者们给这类问题起了个形象的名字——“角格点”。“角格点”问题都可以用角元塞瓦定理强行计算出来,最终会归结为一些三角函数恒等式。这种方法缺乏美感,而且往往都是先猜出答案再去凑过程,感觉没有触碰到本质。我查了一些资料后发现,“角格点”问题起源于一位英国数学老师Edward Mann Langley。1922年,他在自己创办的数学教育杂志The Mathematical Gazette里面给出了以下问题:

这里写一个简单的平面几何做法:

上取一个点

,使得

,连

,

。结合图中已经给出的角度可以计算出

,

,

,

。于是

,

,

,所以

。根据

,

,得知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

,所以

,

。于是

,所以

反观上面这个方法,可以发现它依赖于每个角具体的度数。假如把题目中的

,

分别改成

,

,同样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而且我们也不敢说此时

仍是一个整数度的角。如果用角元塞瓦定理计算此时的

,可以证明它不是有理数(本文说角是有理数指的是有理数倍的

)。这说明并不是随便写几个角度,都能构成一个“角格点”问题。事实上,目前“角格点”问题已经被完全分类了,下面就要介绍如何分类“角格点”。

首先需要严格定义“角格点”。通过观察上面贴出的许多“角格点”问题可以发现,每个“角格点”问题都属于以下三种形式中的一种: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描述方法:

已知

的全部内角,并且都是有理数。求

与某个其他线段的夹角。

为了使其成为好的“角格点”问题,?处的角度也需要是有理数,于是图中所有的角都是有理数。因此我们给“角格点”如下定义:

如果平面上4个点之间形成的所有角都是有理数,就称这4个点为“角格点”。

首先我们要通过一些辅助线,将分类“角格点”转换为一个数论问题。该想法源自一位网名为aerile_re的日本女性,后来被称为“三外心方法”[1]

假设

是“角格点”。先取

的外心

,再取

的外心

,然后将

旋转到

,将

旋转到

。利用外心的性质可以知道折线

的每一段长度都相等,并且相邻线段的夹角均为有理数,

,

的夹角也都是有理数。利用

的外心还可以得到

,

,

之间的关系。

后文中我们将

定义为把射线

逆时针旋转到与射线

重合的位置所转过的角度,并且角的相等指的是

后相等。简单的思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折线

能够按图中方式反向构造“角格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1、闭折线

中相邻线段的夹角都是有理数;
2、


3、

.

有理数角度和等长线段让我们联想到单位根。如果将图放到复平面里,把

定为原点,

定为实轴,

定为单位长度,把向量

对应的复数分别记为

。则上面的三个性质等价于:

1、

都是单位根;
2、

是实数;
3、

.

这是个不定方程,我们把满足上述方程的6元有序对称为一个“格点组”。在解方程之前先思考一下“格点组”和“角格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它们并不是一对一的。在“角格点”的定义中,

地位相同。但从

构造

的过程中,对

的待遇不公平。如果将图中

的标签重新排列,而不改变构造

的过程,最后得到的折线并不全等,因此得到的“格点组”

也不同,但它们会给出相同的“角格点”。

通过冗长乏味的导角可以发现,

的24种置换对

产生的影响都不同,例如交换

后得到的“格点组”是

。除此之外,改变“角格点”的定向又会得到24个新的“格点组”。因此每个角格点会对应48个“格点组”。

另一方面,如果

是“格点组”,通过对其中某几个项取负共轭、做适当置换或是整体去负,一共可以得到1440个本质相同的“格点组”。因此每个“格点组”都对应

个本质相同但可能不全等的“角格点”。

下面介绍如何解这个不定方程。我们先把目光集中到2,2可以等价地改写为:

2'、

等式左边是12个单位根的和,右边是0。如何让若干个单位根的和是0,这个问题已经有人研究过了[2],这里只给出大概想法和结论。

我们将形如

(每个

都是单位根)的等式称为一个“关系”,如果一个“关系”内不包含其他任何“关系”,即不存在

的子集使得和为0,我们就称这个关系为“极小关系”。每个“关系”旋转任意有理数角度(即乘一个单位根)或整体取共轭后仍然是一个“关系”,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关系”叫做等价的。根据分圆多项式的不可约性,我们得知对于素数

是“极小关系”,其中

。容易归纳证明,每个“关系”都是若干个“极小关系”的和。于是我们只需要找到所有单位根数量不超过12的“极小关系”即可。这个过程是困难且枯燥的,这里直接说结论。

在描述结论之前需要先介绍一些记号。将上面提到的素数分圆多项式构成的“关系”

记为

。如果

都是“关系”,而且

中单位根的数量不超过

。更进一步,如果还可以将每个

适当地旋转得到

,使得每个

都和

恰有一个公共单位根,并且每个

的公共单位根都不同,我们就可以用

减去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记为

。如果

全部相同,可以把

简记为

。要注意到,上面的操作中选择不同的旋转有可能得到不等价的“关系”,即

表示的是一类“关系”,不是一个特定的“关系”。举个例子,

都属于

这一类,但不等价。

结论:单位根数量不超过12的“极小关系”一共有107种,并且都可以从

出发反复利用上述操作得到。具体见下表。

表格左边这列表示“关系”中含有的单位根数量,右边这列表示该类“关系”的总个数。

下面这个表列出了所有单位根数量为12的“关系”类型。

有了这个结论,就已经把“格点组”限制在有限多种情况里了,之后只需挑出满足那3个条件的。该过程可以由计算机暴力枚举完成[2]

最后的工作就是画出所有“格点组”对应的折线

,然后复原“角格点”。之前提到了每个“格点组”都对应30个本质相同的“角格点”,它们几何上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

有以下70种取值:

1、

第1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2、

第2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3、

4、

5、

第3~5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6~16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17、

18、

19、

20、

第17~20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第21~28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第29~44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第45~52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53、

54、

55、

56、

57、

58、

第53~58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第59~66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67、

68、

69、

70、

第67~70种所属“关系”类型为

至此,“角格点”分类完成。

对于一些平面几何爱好者来说,“角格点”的分类虽然在逻辑上彻底解决了“角格点”问题,但缺乏平面几何的美感。文章的最后就介绍一种可以解决所有“角格点”问题的平面几何方法,即上文提到的“三外心方法”。思路是把用

构造“关系”的过程翻译成平面几何语言,再整合到“三外心方法”的图中[1]

这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示这种思想:

我们可以站在上帝视角判断出上图的“角格点”为第69种,并且对应第9行第2个图。因此答案是

。它所属的“关系”类型为

,对应的“格点组”是

。接下来我们将用平面几何方法直接构造出上面的“角格点”,于是也就证明了

是正确答案。

首先按下图所示的方式画1个正七边形、1个正五边形和2个正三角形,并关注其中的绿色线段,它们构成了一条闭折线。这条闭折线是上下对称的,而且任意两个相邻线段的夹角都可以简单计算出来。

图中给每个线段标了号,将它们按下图方式重新排列但不改变每条线段的方向,可以得到另一条上下对称的闭折线,而且任意两个相邻线段的夹角仍然可以简单计算出来。至于为什么是上下对称的,稍微思考一下即可理解(原先对称的线段在重新排列后仍是对称的)。

我们舍弃上半部分,只看下半部分:

图中的角度分别为:

然后用折线

反向构造出“角格点”:

点旋转到

,根据之前得到的那些角度可以计算出

,于是

。以

为圆心

为半径作圆,再以

为圆心

为半径作圆,设两圆除

外的另一个交点是

。那么

的外心,

的外心,

的外心。利用外心相关的角度关系,可以计算出:

故我们构造出的“角格点”就是题目中的“角格点”。

至此,我们用平面几何证明了上面那题的答案是

参考

  1. ^ab斉藤 浩, 初等幾何で整角四角形を完全制覇
  2. ^abBjorn Poonen and Michael Rubinstein, The Number of Intersection Points Made by The Diagonals of A Regular Polygo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