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105岁,他总结出这些人生真谛

解读:林小白 | 朗诵:高梦
原著:日野原重明
在分享今天要说的这本书之前,兹心想让大家先看看下面这张行程表。
每隔4天就要举办一场当天往返的演讲,每隔2周就要进行需要外宿的演讲,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位工作拼命、精力充沛的青年。
但实际上,这张行程表的主人是一位百岁老人——日野原重明。
日野原重明是日本国宝医师、全世界执业时间最久的医师之一103岁高龄仍坚持每周抽一天时间给患者看病。除此之外,他还是畅销书作家、演说家,每年参加超过100场演讲。
对日野原重明来说,身体的衰老从不意味着心态的衰老。在人生这条路上,他步履不停。100岁时开始写俳句,102岁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和童话绘本,103岁时第一次挑战骑马,105岁生日那天,新书出版。
甚至在他临终前,他还竭尽全力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采访,忍着身体的疼痛坚持用语言传递一生的感悟。
他将自己体会到的人生哲学写进了这本《活好2:105岁国宝医师的生命日志》。《活好2》是畅销15万册的《活好》的姊妹篇,被人称作教科书级别的“新老人生活手册”。翻阅这本书,我们就能从日野原重明的故事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百岁老人在书中给我们写下了怎样的人生哲学吧。
老了,也要接受挑战,坚持向前
日野原重明在101岁的那年夏天,坐着直升机在曼哈顿上空观光旅游。
但很多人不知道,日野原重明其实恐高。每次乘坐高楼大厦的观光电梯时,他绝不会朝着外面的方向站立。如果不小心朝向窗外,看到了外面的景色,他的脚就会立刻开始颤抖。
但是,年过一百,他决定接受新的挑战,突破自己。
他鼓足勇气,预约了直升机观光的体验。起初,观光公司还以“乘坐人员最高年龄不超过99岁”这个理由拒绝了他的预约。但经过孩子们的再三恳求,最后日野原重明如愿拥有了这趟旅程。
直升机在曼哈顿上空飞行了15分钟。从飞机上下来,日野原重明发现自己对这次航行产生了恋恋不舍之情,整个人因冒险和开心而心潮澎湃,一点也没有往常那种悬着心的感觉。
你看,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咬咬牙迈出那一步,最后得到的结果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就像兹心小时候很怕狗,每次看到狗浑身就会变得僵硬,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
有一次,兹心在一条小路和一条大狗狭路相逢,因为旁边没有人可以求助,就强装镇定看着远方,一步步走了过去。
事实证明,只要你装作对狗不在意,它并不会对你怎样。有了这次的“大胆”经验,兹心就不那么怕狗了。
就像东野圭吾曾说过的:请不要一厢情愿地下结论,任何事情,不挑战一下是不知道结果的,对吧?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论语读书会”
精致生活,
和多大年龄无关,要不辜负每一天
日野原重明是个精准生活的人。
按照常理,活到了104岁,大概会有什么都不在乎的感觉。
但日野原重明哪怕上了年龄,也仍旧在意每天的举止和生活礼仪,会时不时地像照镜子那样,检查、反省自己。
他会在出门前留意穿衣搭配。根据季节变化和当天的心情,选择相应的外套和领带。尤其对西装口袋巾的选择,特别用心。
不仅讲究花色,还讲究口袋巾露出多少才最好看。他会在镜子面前摆弄半天,努力让口袋巾看起来更蓬松饱满。
日野原重明说,他每天都反复试验不同的礼仪和风格,凸显自身魅力,希望呈现一种令人信赖的风格,端端正正地站在别人面前。他坚持,这样的努力,接触的人也一定会善意地接受。
一个人越认真精致地对待自己,他就会更具有饱满的热情面对这个世界。
不信你细想一下,那些对自己邋遢的人,是不是感觉整个人都消沉了?反之,那些精心对待自己着装、仪态的人,他们的生活也更加热气腾腾。
“礼仪”从不只是举止和礼貌,还代表一个人的做事方法、风格、作风。
精致生活,这才会不辜负生命的每一天。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论语读书会”
余生,顺其自然,接受人生百态
日野原重明年迈后,身体不如以前。
经检查发现,他以前就有的心脏主动脉瓣狭窄的情况有点恶化。为了保健长寿,也为了能更轻松地出门工作,日野原重明不得不用上轮椅。
刚开始日野原重明对轮椅很排斥。每当碰到熟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的脸蒙起来,还常常会陷入沮丧情绪之中,叹惜“身体若能再灵活一点该多好啊”。
后来,日野原重明开始尝试正向思考。
他开始欣赏做在轮椅上的风景。他发现,坐轮椅移动时,视线更靠近地面,他能捕捉到低处流动的风景。
慢慢地,日野原重明对生活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接受了轮椅是保持长寿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这个事实,他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顺其自然,有的时候真的是最好的应对生活的方式。
就像有的老人,可能怎么学都学不会智能手机的操作,与其纠结在此,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是老了。
“顺其自然”是心灵不应被特定的事物所困扰,应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流淌。当你开始“顺其自然”,你会发现,生活真的没有那么糟糕。
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活感到失望。其实我们失望的不是这糟糕的生活,而是生活没能让我们如愿。
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要学会接受不能如愿的人生,把不如愿的人生也过出花一般的日子。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论语读书会”
老了也要设立标杆
这样生活更有奔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野原重明一直以为不会有和他年龄相仿的人还在坚持工作。
直到有天,他在家中看报,看到了一位103岁的插画画家的故事。
根据文章介绍,画家中一弥先生比日野原重明还年长8个月,但哪怕中一弥先生已经103岁,还在坚持为他的儿子写的历史小说画插画。
日野原重明还去找了这本历史小说,发现插画的画作非常精美。那一刻,日野原重明心想“找到竞争对手了”。
其实,这不是日野原重明第一次给自己设立标杆了。
当他知道住在大阪的114岁的大川美佐绪女士是日本年龄最大的老人之后,他并没有“真不可能活到那般年纪”的感觉,他反而设立了目标——像她一样长寿。
虽然,现在我们知道了,日野原重明并没有活到114岁,他活到了105岁。但是这种设立标杆、让生活更有奔头的生活方式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兹心有位朋友有段时间觉得自己生活得浑浑噩噩的。她很羡慕有位博主的生活方式,于是参照她,在生活里给自己设置了几个小目标,比如每个月和朋友聚会两次、每周运动3次、每天拍一张照片……
果不其然,有了标杆后,她的生活变得有滋味了不少。
人生在世,就走一遭,用尽全力地活一次,你会发现,老了的生活会变得更充实。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论语读书会”
正视死亡,找到生命最后的意义
日野原重明虽然希望长寿,但是他却不恐惧死亡。
在他10岁那年,他就曾意识到“死亡”。
有天晚上,患有肾病的母亲突然开始痉挛。那一刻,年幼的日野原重明突然感到不安,他害怕妈妈会死。
后来,医生把妈妈的病治好了。日野原重明感叹,原来医学如此神奇。也正因此,他才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医生。
日野原重明见证了很多人的离去,祖母、父亲、母亲,乃至朋友。
日野原重明虽有不舍,但也坦然接受。毕竟,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之事。
为了更好地面对死亡,他多年坚持在小学举办“生命课堂”活动,目的是向10岁左右的孩子们传授生命的宝贵。
因为只有意识到人类的生命会在某天终止,人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才更明白活着的意义。
对此,兹心深表赞同。
兹心有位好友,在不到30岁的年纪,患肝癌离世。
他的离去,让兹心明白,不要仗着自己现在年轻,而忘却了死亡,它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你永远都不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
所以,努力让现在过得更愉快,不要去想那么多以后,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才是关键所在。
正如日野原重明所说的,“死亡总是围绕在我身边,如影随形。因此,对我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只能用'宝藏’一词来形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无法抗拒的衰老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论语读书会”
《约翰克利斯朵夫》里写道:大部分人虽然活着但实际已经死去,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其活得更加绚烂。
去挑战,去努力,去生活,同时也去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年轻。
身体上的衰老从不是真正的衰老。正如哲学家马丁·布伯所说,“永远做新的事,就永远不会老。”
*解读:林小白,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出版了《行动力》《每天多出一小时》《攀升》,公号:林小白向上管理。
*朗诵:高梦,原电视台主持人、制片人。现喜马拉雅喜配音专栏文章组和亲子儿童组”主播,《慈怀读书会》《论语读书会》朗读主播;本人偏爱黑白灰色。喜欢音乐、弹古琴、唱歌、给小朋友讲故事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