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医家张觉人披露铃医不传之秘:治癌神药中九丸
张觉人(1890~1981年),自号觉因老人,字梦禅。清光绪十六年(1890)二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东岳乡。少年迭遭不幸,9岁丧父,13岁丧母,自后即从伯父张义泰学习中医。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觉人16岁,拜倪静庵为师,专习中医外科。倪静庵为奇人,常独自至人迹罕至之深山旷野或荒园萧寺中炼丹(因炼丹场所最忌喧嚣和污秽,否则易“走丹”),一去数日始归。张觉人聪慧勤快,见老师用丹药疗效如神,态度又很和霭,因此十分尊敬恭顺,深得倪氏喜爱。从而知道,中国医学中有“丹道医家”(简称“丹医”)一派,多攻外科,专用秘传丹药为人治病。他们多属道家,行踪诡秘,鲜为人知,有钱人随便给酬,贫苦人则分文不取,称为“布外功”。该派戒律极严,每代只传授一人。倪静庵将自己所学传授张觉人,并告诉他,当今南派丹道医家,首推贵州平越福泉山高真观老道廖复阳。宣统三年(1911),张觉人只身一人,跋涉千山万水,向廖复阳求教。当时廖氏已年逾九旬,早已不收徒弟,因感张觉人千里寻师之诚,破例收其为关门弟子。张觉人潜心苦学,终于得廖氏真传——玄门四大丹。在此后70年岁月里,张觉人使用这些珍贵秘方,救治许多外科危重疑难病人。
1912,张觉人回到重庆,在四川陆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当医兵。其时军阀混战,兵戈扰攘,而他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不堪目睹战场上杀戮掠夺惨状,遂萌出家避世之念。翌年,入峨眉山剃度为僧。张觉人在峨眉山研读了大量佛、道经籍,尤其对道教巨著《道藏》中炼丹术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1914,张觉人决心以丹医济世,乃还俗下山,先后在重庆、上海等地悬壶行医,以善治肺痨和瘰疬闻名,时人谓之“虚劳专家”。
1922,张觉人先后到杭州葛岭、广东罗浮山、四川彭县(今彭州市)葛仙山、丹景山,合川铜梁洞(唐闾丘道士炼丹处)等处实地考察古代炼丹遗址。1929,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引起了全国中医药界的强烈反对。当时张觉人38岁,他与医界同人一起奋力抗争。3月,他被推选为四川省代表,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保存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
1931,张觉人由上海回到成都开业行医,并继续进行丹药的研究。张觉人为扩大中医药的影响不遗余力,他是国内多种中医药刊物的支持者和发行人。
1946,四月十五日,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周复生等人在重庆创办《华西医药杂志》,得到张觉人的大力支持。五月,他又与余律笙、文琢之在成都创办《医声通讯》。八月,他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外科十三方考》在《华西医药杂志》上连载,引起中医外科同人的极大重视。
《外科十三方》是中医外科的著名方剂,但历代医家对这些方剂秘而不宣,社会上只有抄本流传。而且抄本各异,真假难辨,使人不易掌握。有鉴于此,张觉人花费10年心血,搜集各种抄本,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加以验证整理,然后确定公布。如《外科十三方》里的“中九丸”,是长期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民间医生中的一个秘方,对治疗骨关节结核、瘰疬、梅毒等难治之症有特效。张觉人先后拜访了7位使用“中九丸”医师,方法各不相同。均自认为是真传秘授,莫衷一是。张觉人通过多方考证和无数次实践,终于获得疗效满意的“中九丸”配方(目前有人正尝试用此药治疗癌症)。《外科十三方考》对中医外科方剂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研究中医外科疗法的重要文献”,1949年,由《华西医药杂志》社印行专册,1955年经过修订,由上海千顷堂书局正式出版发行。
1956年,张觉人调成都市卫生局中医科工作。翌年调成都市中医院,担任外科临床工作。1959年调成都中医学校任教,负责讲授外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他兴趣广泛,对道家气功、中草药及现代化学都有深入研究。从1956年至1966年,他先后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杂志》、《广东中医》等刊物上发表了《玉真散对破伤风的疗效》、《蟾酥丸的研究》、《白玉丹治瘰疬》等论文。并为成都中医学校主编了《外科学讲义》、《方剂学讲义》、《本草学讲义》等内部教材。
1972年,张觉人82岁,他从成都中医学校退休。但壮心未己,以惊人之决心和毅力从事毕生经验之总结。他除继续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外,还不分寒暑,用10年之功,精心撰写其代表作《中国炼丹术与丹药》。该书近10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概述了中国炼丹术从创立到发展的历史,列举古代文献特别是《道藏》中有关炼丹术之珍贵内容,系统讲解了炼丹临炉之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说明中国医用丹药是从古代炼丹家“金丹术”衍化而来。下篇是全书重点,他无私地公开了大半生搜集而来的丹药中最有效切用的30首秘方、验方,并详细地说明了这些丹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方剂,有的是师传,有的是友授,有的是自己研制发明的,有的是录自经典文献,还有的是张觉人自己耗费金钱花高价从别人手中来的,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张觉人道德高尚,在书的“前言”里坦露心声:“我要象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献给人民。”他早年费尽千辛万苦得来的“玄门四大丹”,也在这本书里全部贡献了出来,闻者无不感动!中九丸又称仙丹,是祖国名医世传宝方,能治疗多种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疑难杂症(俗称不治之症),是祖国医学的精髓。经多年实践经验,治愈者数不胜数,凡对症下药者,都取得了非常神奇的治疗效果。服用本药的广大患者都一致认为中九丸是一种难得的神药!
中九丸治疗下列疾病有特效:
1、脱骨疽,西医称脉管炎;
2、附骨疽、贴骨疽,西医称骨结核、骨髓炎;
3、性病梅毒;
4、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5、各种恶性肿瘤。
国内盛传的“《张氏外科十三方》载有中医外科十三种方药的制法、用法和主治,但此方长期散落在民间,被民间医生视为枕中鸿宝而秘不外传。据说此书由清乾隆时的名医张云航首辑而成,故冠以张氏。张云航在乾隆时曾执掌太医院,在江西龙虎山遇道士吕某而得书中所载之方。此书一直由张氏家族世代单传,至道光、咸丰时始渐由戚族传之外人。
“中九丸”在民间被称作是灵丹妙药,著名外科十三方的第一方。据说有起死回生之效,是古代帝王追宠的所谓“长生不老”药之一,有“仙丹”、“九转回春丹”、“九转还魂丹”之称;纯以金石药物为主,再辅以名贵中药炼制而成。具有杀菌消毒、窜经走络、钻筋透骨、逐毒下行之功效;对于一切阴性的痈疽疮毒、脉管炎、骨髓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鹅掌风、臁疮、梅毒及各种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均有奇效,是中国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中九丸的创制,并未引起主流中医界的重视,直至现今,人们对此药的认识还相当陌生,我查阅了各地主要药厂与药商关于中九丸的生产与销售情况,遗憾的是,很少能够找寻得到,可想而知,中九丸历经几百年,依然只是流传于民间,为少有的几位民间中医所自制运用.
将中九丸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论述,是因为我亲身见证了此药用治痈疽、癌症的确切疗效;是因为民间的优秀中医文化已深处濒临失传境地,需要有人继承和发扬。我们应该全然抛开含砷汞制剂的药物不可用于临床的陈规;应该相信、肯定这些历经千锤百炼的秘方药物的疗效。只有疗效,才是中医发展的硬道理。因篇幅所限,其余的十二奇方不可能一一详述,有心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得到。
“中九丸”采用独特的炼制工艺,所用原料要么名贵而稀少,要么列入国家保护范围,故无法大规模生产,只能流传于民间,不能登国药之大雅之堂。但由于“中九丸”能够治疗世界医学中传统中西药无法治愈的疑难杂症,因此,“中九丸”秘方和配制方法应该也必将继续传承下去。
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证明,我们研制的“中九丸”在治疗脉管炎、骨髓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疗效尤其显著,彻底解除了患者病痛,从而免受截肢之苦,是目前国内根治脉管炎、骨髓炎,关节炎最好的良药!欢迎全国各大医院、脉管炎专科医院、专家推广和使用!“中九丸”是脉管炎患者最好的选择,相信自己,一旦截肢将遗恨终生。
中九丸的制作:
中九丸是旧社会铃医的法宝,纯以金石药物为主。
制法;
一)锅烈与灵药
处方:水银、食盐、火硝、白矾、青矾各60g朱砂30g
制法:上药六味,除水银外,研粉,放入铁锅内,上盖古瓷碗,用纸条封严,再以生石膏粉水调封固,先文火烧40min,再以武火烧3h,侯冷,揭开,升于碗上者即为灵药。存于锅内的药底子即为锅烈。
二)石青与烟硫
处方:白砒60g硫磺120g
制法:上药二味,研粉,入铁锅内,上盖瓷碗,接口用盐泥封固,于火上中火烧4h。升于碗底者为烟硫。沉于锅底带墨绿色者为石青。将石青取下,研粉备用。
三)金丹
处方:黑铅30g樟丹60g
制法:先将铅放锅内,俟化成水,即用石青,徐徐捻下,随翻随捻,再加樟丹合炒,至成灰黑色粉末止。
四)银翠
处方:白银30g
制法:纯银打碎,放锅内熔化,慢慢加入石青末,至发起为度,研粉即可。
五)制丸
处方:锅烈18g金丹9g石青12g银翠12g灵药9g蟾酥6g熊胆9g珍珠9g麝香3g
制法:以枣泥合为丸,如绿豆大,外以朱砂为衣。每服1丸,多则3丸。日一次。
【方剂主治】阴疽恶毒,及阴阳夹杂症偏于阴者。凡漫肿无头,昼轻夜重,皮色不变,顽麻木硬等症,未成者能消,已成者速溃。
【制备方法】以枣泥为丸,如小黑豆大,朱砂为衣。
【用法用量】每服2-3丸,用龙眼肉包好,白糖开水送服,每日2次。病重者,可服3-4丸。
中九丸是著名《外科十三方》的第一方,纯以金石药物为主,再辅以名贵中药炼制而成。具有杀菌消毒,性热而猛,窜经走络,钻筋透骨,化腐生肌,逐毒下行之功效;对于一切阴性的疽痈疮毒、脉管炎、骨髓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鹅掌风、臁疮、梅毒及各种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均有奇效,是中国中医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国内盛传的《张氏外科十三方》载有中医外科十三种方药的制法、用法和主治,但此方长期散落在民间,被民间医生视为枕中鸿宝而密不外传。据说此书由清乾隆时的名医张云航首辑而成,顾冠以张氏。张云航在乾隆时曾执掌太医院,在江西龙虎山遇道士吕某而得书中所载之方。此书一直由张氏家族世代单传,至道光、咸丰时始渐由戚属传之外人。后幸有现代中医大家张觉人、郭谷石等人著有《外科十三方考》、《中国化学药物-中九丸》等书,对中九丸的发展流传、适应症、制法、配方、服法、禁忌等方面进行了挖掘整理,使得这一祖国名医世传宝方得以传承。近些年来,山东东武梁氏传人用此方治疗了全国各地的多例恶性肿瘤、脉管炎等疑难杂症,取得了很神奇的效果。但中九丸并未引起主流中医界的重视,直到现今人们对此药的认识还相当陌生,依然只是流行于民间中医所自制运用。将中九丸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论述是因为该药对癌症、脉管炎等疑难杂症的确切疗效,是因为民间的优秀中医文化已深处濒临失传境地,需要有人继承和发扬。我们应该全然抛开陈规,应该相信、肯定这些历经千锤百炼的秘方药物的疗效。只有疗效,才是中医发展的道理。
药物组成:灵药,金丹,石青,银翠,蟾酥,熊胆,珍珠,麝香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服4丸,用龙眼肉包好,白开水送服
禁忌:忌食大豆、萝卜
好转反应:个别患者在服药期间会出现腹泻、呕吐、头晕等现象,属正常反应,可减量服之。另有肿瘤患者在服药期间有肿块增大,肿块质地变软的现象属于好转迹象。
附一:《外科十三方》节选
《张氏外科十三方考》嘱言:
夫人之一身,血脉贯通,似河海周流而无丝毫阻滞,设一旦有邪毒窜入五脏、六腑,或风湿中入皮肤肌腠之间,便血脉不行,而患斯作矣。但毒之所发,变应万千,有中于脏者,有中于腑者,有中于阳分、阴分、气分、血分者,种种原因,不一而足。发于阳者,则红肿高硕而痛甚,发于阴者,则低塌平伏以灰白,或则日轻夜重,或则昼重夜轻,其呈象颇不一致。症之初起,以草药愈者有之,而久治不效者亦有之,迁延日久,遂有成茧及不收口之诸般坏象矣。吾门在此万般困难、诸医束手时,而有四味异药、十三奇方以济之,此种困难遂迎刃而解,医尽世间奇症,从未轻授外人,得之者可坐获浓利,救济群生,此中至药,虽南面王不易也,吾子孙当世代遵守,是所至嘱!
痈疽总论
夫痈疽之症,本由心经而发,何以发自心经,因实火动而成痈疽,虽有各症,亦当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者,乃心、肝、脾、肺、肾及心包络等处,或因寒热而血凝气滞,或膏粱浓味而遗诸毒;外因者,乃肩挑背负,劳苦奔趋,而迎暑湿风邪,扰动气血不和,此外因也;不内外因者,乃五脏受伤而邪毒透入也。痈疽之发,分筋、骨、韧、皮、肤五类。痈发于血脉之间,属阳,为顺症;疽发于筋骨之内,属阴,为逆症。发于皮内者为疡,发于肤上者为疖。凡症宜视阴阳,详察善恶,若见三善,纵然沉重,亦无大害;如见四恶,虽然微小,亦必丧亡。凡业医者,不可徒从表里、寒热而辨阴阳,以贻害于人也。
痈疽总论歌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并七情,饮食起居多失慎,肩挑背负损其身,膏粱之变营卫过,藜藿之躯气血贫,疽由筋骨阴分发,痈从阳分肉脉生,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为失荣,阳盛肿赤痛易,阴盛色暗陷不疼,半阴半阳不高肿,微痛微热红亦轻,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可分明,临症色脉须详察,温凉补汗攻应分,善治伤寒杂症易,能察痈疽肿毒精。
痈疽总论歌解
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痈疽皆因营卫不和,气血凝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阻隔气血凝也。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也。外因者,由于春之风,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至,或过盛,则为淫邪。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外因。亦有因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风,春分日正东婴儿风,秋分日正西罡风,立夏日东南弱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至,则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则杀害生灵万物,若人感受,则内生重病,外发痈疽。凡此八风为病,皆属于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风感也。内因者,耳听淫声,目视邪色,鼻闻过臭,舌食滋味,心思过度,意念妄生,皆损人神,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内因,故曰内因六欲并七情也。不内外因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烁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过食五辛则损气血,过饥过饱则伤脾胃,凡此种种,皆饮食之致病;昼夜过劳,担轻负重,跌扑损坠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劳伤精气,此起居之病也。其起于膏粱浓味者,多令人营卫不和,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气不充,气血亏少,凡此种种,皆不内外因也。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也。发于筋骨间者曰疽,属阴;发于血脉间者曰痈,属阳;发于皮里肉外者曰疡毒,只发于皮肤上者名曰疮疖。凡痈疽阳盛者,初起肿,色赤,疼痛,则易溃易敛,顺而易治,以其为阳症也。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则难溃难敛,逆而难治,以其为阴症也。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红,此症属险,若能随症施治,不失其时,则亦可转险为顺,否则逆矣。五善者,五善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顺,则易治;七恶者,七恶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逆,则难治。凡患痈疽者,五善为顺,七恶为逆,如见三善者必生,见四恶者必死矣。尔后学业医者,当于临症之际详察其色,宜温者则温之,宜凉者则凉之,宜补则补,宜汗则汗,宜攻则攻,果能如是,庶有济而不误也。然而外症痈疽,犹如内症伤寒,能善治伤寒者,则杂症无不易治,能善疗痈疽者,则诸疮无不精妙,盖以其能辨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也。
附二:我不会治癌,我只会把肿块化掉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的方向错在哪里?首先在微观研究。因为,生命是个不能分割的整体。怎么可以从研究细胞的基因中得出它的生死结论呢?治理河流发大水应该研究的是上游水土如何流失,以及天气、雨量/时间、河道宏观综合因素,而不是研究水分子(或泥沙)的组成结构。何况生命是动态的,微观研究中所得到这些东西,不仅微小而不足与之计较,它们都是静态的、无法代表的。其研究有似缘木求鱼,岂能实现治愈癌症的目的?生命是宏观的、整体的,动态的。生命生病的研究,只能按宏观的、整体的、动态的、模糊的方法进行,难以在显微镜下实现。
癌细胞是用现代科学的微观方法测定的,也就是能从显微镜下看到。科学家确实能描画出它的形状,但怎么能知道它的变化发展?更何况说它能牵着人的生命的鼻子走,致人死命。这是多么荒谬!如果说黄河发大水是因为被泥沙堵塞了河道,我们能从泥沙的微观分析中得到治理发大水的道理吗?如果将这个微观分析方法进一步扩展到水分子结构,说发大水的道理在于氢氧的原子结构中某个微粒子出了毛病,不是会被人视为天大的笑话吗?现代医学认为既然是癌肿块致人死命,就可以从癌细胞的微观分析中得出治癌的办法来,有可能吗?这与水中捞月、缘木求鱼有什么两样呢?
错误的根子在哪里?就在于它病理学所研究的方向是微观分析。为了能实现微观分析,现代医学需要的是解剖尸体,它研究的是死人(尸体)而不是活人。生病的人死了,在尸体上找原因。死了的人只是气血运行的停止,而且,影响这种运行停止的原因十分复杂,不是身体上什么地方出毛病——扩大、萎缩或发炎。现代医学的病理学家在类似死者的身体里发现类似的缺陷,就判断是该病灶引起了死亡,然后就针对该病灶设计治疗方法,西医的医学史上已经出现不少诸如此类的错误,一个一个地产生,又一个一个地批判,为什么会继之不绝?关键在于他们从不研究生命。生命的研究是宏观的而不是微观的。活着的人会生病,死了的人是永远不会生病的。生命在身体里叫活着,生命离开身体叫死亡。所以笔者再次强调: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如果这一点不予纠正,那么,任何医学的新发明,新技术,对人的生命与健康来说,都是一种威胁;随着医疗化的铺开,不死于病而死于医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生命只是一个时空段,就像一条溪流,从源头出发流至大海,也就是从生到死走完一个时空过程。癌就像这溪流夹带的泥沙而形成的瘀积。这瘀积逐渐增大占了溪流的道道,也就是占位性病变。在溪流里有瘀积占位,溪流不会中止它的行程,必继续流向大海;在生命运行的道路上有瘀积占位,生命也不会停下它的“脚步”迈向天年。溪流清理了上游,水流因而加速,冲毁瘀积直流大海,这就是癌肿块自然消失的道理;即使冲不垮也能绕道而走流到大海,这就叫带癌生存。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现代的病理学家如何解释许多癌肿块自然消失或带癌生存的机理呢?可以这么说,人体上有瘀积也决不会死亡。只要生命还在,它的自组织能力仍然在“指挥”着流向大海,瘀积无法威胁生命。人的生命之流水,有着十分完善的自组织能力,难道就形成的瘀积,而应该是清理上游的水土流失,让流水慢慢冲刷瘀积;治理生命因运行而产生的肿块(顽痰、瘀血)岂可采用挖掉(手术切除)的方法?
在人的生命体里,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是永远占主导地位的。它在维护着生命如何走完一生的过程。既然,人的一生中会出现“瘀积”(顽痰、瘀血)之类的东西,给生命带来危险。生命的自组织能力也就早先设计好克服它们的方法。而我们的研究方法和医疗方法,却总是在损害或破坏这种能力。例如利用气管镜或穿刺做活检,就会使一个强壮的人立即衰弱不堪。这才使得许多癌症患者不死病而死于医。而医学又从不承认治疗错误,因为它需要信仰。所以,门德尔松说:“现代医学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它是一种宗教。如果没有信仰,现代医学就不能生存。”门德尔松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医师资格证书委员会主任,也是伊利诺伊其州州立大学预防医学副教授,他行医已三十多年,是经验和良心使他说了老实话。
中医在中国治病,已有五千年的历史。2500年前,就建立起完整的、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对于治疗肿块之类的疾病,不管它发于体内体表,例如体表的疔、疮、痈、疽、疖,体内的肠痈、胃痈、肺痈、肝痈等,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治疗经验。而今,这个“癌”名一出,许多中医就被它镇住了,忘记了往昔的能耐,何故?重点当然是社会的问题。但是,我们把社会学的原因先搁置不说,单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是因为我们的许多中医重内科而忽略了外科有关。所以,笔者认为,“做中医的不会治外科病,只等于半个医生。”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不管体内体表,长了肿块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把握住阴阳消长,就可以知道如何治疗。
“以中医治癌,大多数病人不会死”,但是,既然说癌症就是肿块,中医叫做肿疡。中医讲的肿疡,都是指体表的肿块。体表有肿块也并不就是很好治的,医生处理不好,同样能送人性命。所以,说癌症不会死,并不是说即使乱治疗也不会死。医生治病,对病人来说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道义上应由医生来负,而不能归之于病人。这就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
中医强调胆大心细,行圆智方,要想得周到。生了肿块,并不是说就不会死,而是说治得对路是不会死的,治疗错误,也是会死的。我在上面已经引用了《外科正宗》中的“论病生死法”,不仅说明生了肿块有可以判别生死的方法,也说明医生也会碰到危险难治、性命交关的肿块,必须小心谨慎,认真运用与掌握辨证论治,尽可能免使病人死于非命。即使病人确实无法可救,也得严责自己学识未精。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医学医术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治癌癌基本原则和原理如下:
(一)医生心中无癌。癌是现代医学给出的概念,不是中医的概念。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在中医的心中,只有肿疡该如何辨证论治,没有“生癌必死”的观念在牵着鼻子。医生的脑子里,必须“以内证为主,随其寒热虚实,七情六淫,气血痰湿诸证,而调剂之”(见张山雷:《疡科纲要?郑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4月)只有这样的医生,才会真正按中医的治病原则进行治疗。如果医生头脑中有“癌症”这样的观念,治疗的方法也搞得与西医一样,采用攻击癌肿块的方法,那么就治不好癌症。因为,癌肿块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二)很多癌症患者的痊愈是环境的改变。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不治而愈》中记载一位因长期抑郁而生癌的病人,后来离了婚,癌症就不治而愈了。不管这肿块是病毒、癌细胞、癌基因所致,医生应该认为是环境使人生病,首先从病人的环境来考虑消除病因。孙万鹏的晚期肝癌之所以痊愈,是因为他不再做官了。我的好几个患者都是常山人,在温州治疗,他们都很快恢复,但回到常山,就重新发病不治了。所以,细菌学之父巴斯德说:“细菌算什么,环境才是一切。”
(三)调其阴阳和其寒热,就是治癌的方法。只要阴阳平衡,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才会强大,不管癌症如何严重,在生命体里,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永远是主角,也就是说,生命会主动在安排如何对待病原体。病原体永远是被动的、等待着被消灭的一方。
(四)现代医学无视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所采取的医疗措施都在伤害生命的自组织能力,这才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因此,必须知道任何伤害生命自组织能力的治疗方法,都是错误的。中医用的治疗方法也一样,应以补为主,以守为贵,以攻为次,只是在病人确实需要使用攻法的时候,才可以谨慎使用。为什么要以补为主呢?因为,正气不虚,邪气不实。正气虚了,才产生邪气。因此,补正气也就是祛邪气。攻邪气,就容易伤正气。只有在正气充沛的情况下,才可以攻邪气。攻邪不伤正,这个原则必须得到遵守,癌症病人的生命才有保障。
(五)治病要治原因,不能治结果。而癌肿块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故手术切除乃掩耳盗铃之举,愚笨之法也。因此,中医治癌不以癌肿块增大或缩小为治疗有效或无效的依据,而是以肿块的阴阳转化为治疗有效或无效是依据。也就是说,癌肿块增大,颜色转红,肿块质地变软是好转的迹象;癌肿块缩小,质地变硬,或者变软,塌陷,是转坏的迹象。在体内的癌症,看不见肿块,可以在精神、饮食、大小便、睡眠等反映出来。一个病得非常危险的、将要死的人,决不会在精神、饮食、大小便等生活方面,毫无痛苦,表现得如同常人。所以治癌,只要调理其日常的生活,使之正常,一般不会死亡。
(六)治癌症的医生,不能只从药物上打主意,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患者害怕死亡的思想。因为,大多数病人即使没有被吓死,也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是治癌的要着。因此,经常给患者做思想工作,以及根据各人病况的不同,增加各种不同的自然疗法,把调理心态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第7期:道医炼丹丹药、草药技艺传承教学公告
附三: 一名患癌护士的自述
我叫王明君,生于1958年,辽宁丹东市东港市人。1978年参加工作,是东港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2006年3月我在本院查出乳腺癌,进行了手术、放疗、化疗。半年后又查出淋巴转移,放疗性肺炎,再次进行了颈部淋巴结手术,并在二期化疗过程中让我彻底倒下了。强烈的化疗反应让我卧床不起,进食困难,出现了胸闷、头晕和剧烈的干咳等症状,浑身无力,已无法再持续西医的化疗。几个月后,我出现了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大腿腹股沟、颈部锁骨沟附近的肿块特别巨大。在深深的绝望中,我甚至找人为自己做好了寿衣。寿衣送来的时候,我还穿上了它,并对我老公说:“你看我穿着好看吗?”哪知我先生竟说了一句“哎,人生死就是那么回事。”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我的日子不多了。就在这时,我在沈阳的一位对中医很有研究的远房亲戚知道了我的情况,他跟我说,既然西医对你已经无能为力,你不妨试一下中医的中九丸,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在2008年上网查到了中九丸的相关传承人,于其取得联系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个月的量,吃了也没见有多大的效果。本来我想放弃了,又想了一下,反正已没有其他办法,不妨再试上两月,所以我又吃了四个月的中九丸,到第五月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我发现我身上的淋巴肿块居然都消失了,而且我也逐渐感觉自己浑身有劲了,不仅可以下地,而且可以干活了。在以后的几年中,我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又陆续服用过几个月的中九丸,到今天已近十年了,我从一名生命垂危的癌症患者变成了一位完全健康的人,并且承担了家里的所有重活。是中医,是中九丸带给了我生命的奇迹。
我的故事被身边的人知道后,开始陆续有人向我打听中九丸治癌的效果,我也现身说法,给他们做了一些推荐。像我的一位远邻,是位60岁的大姐,医院查出患有门静脉肺癌,没有用西医的方法,听了我的推荐,吃了九个月的中九丸,至今已有五年的时间,完全健康的活着。这位大姐后来又介绍了她的一位朋友(女性,68岁),肠癌转移到了淋巴、肺,医院判定只有几个月的寿命,已放弃治疗。她的家人听了这位大姐介绍找到了我,只是抱着试试看心态服用了八个月的中九丸,到今天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刚开始身上多处淋巴结疼的都受不了,到现在一点不疼了,生命体征基本正常。
这就是这十几年来我作为一名癌症患者的心路历程,所以我衷心的感谢梁先生和他的中九丸给我了第二次生命,谢谢!
王明君自述于山东潍坊 2017年5月18日
一名中医师眼中的中九丸
我叫姜午生,1961年生人,西安市长安人,是一名坐诊中医师。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6岁开始跟随父亲研习中医,我父亲尤其善长用丹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所以我从小见证了父亲用中九丸治疗各种脉管炎、各种恶性肿瘤的病例。非常遗憾的是,在我十八岁的时候,我父亲突然离世,没有来得及把他的一生所善长的中九丸制作技艺传授于我。在我以后的从医过程中,我根据父亲留下的资料,曾用六年时间进行中九丸的研制,耗尽了我所有的积蓄,倾家荡产,也没有研发成功。就在我万分苦恼的时候,2006年,我在网上结识了同样从事中九丸研发的一位朋友。他的中九丸出自家传,并且在实践中有很好的疗效,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点,使我和他莫逆之交。出于对中九丸疗效的认可和对他的信任,我也开始给我身边的病人做推荐。
2016年6月份,我的一位裴姓患者,70岁,因出现巨烈咳嗽,到医院拍片检查确诊为肺癌。他出于对西医的恐惧和无法承担西医巨额的医疗费找到了我,寻求中医治疗方案。我当时对他讲:“我治不了你的病,但有一种药可以治疗你的病,就是中九丸。”他当场从网上搜索到了中九丸的资料。并在第二天安排儿子乘飞机到朋友处求了药,回来服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到现在近一年的时间身体健康,跟正常人一样。
但是我这些年中,我也有深深的遗憾。我的一位从医的朋友,只有36岁,便查出了肝癌,当时我也给他推荐了中九丸,但他出于对中医的不信任,接受了西医的治疗方案,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去世了,使我感到万分痛惜,让我感到祖国传统医学的复兴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这次我到山东见到了我们神交已久的梁先生和他的父亲,使我对中九丸的疗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信心。所以我矢志在今后的中医道路上,把祖国医学中的瑰宝中九丸发扬光大,造福国人。
注意警示: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专业中医人士思路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