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行拳的格局

笔者示范野马分鬃变式

一个人在行拳中呈现的格局反映的是行拳者的造诣,造诣是做作不出来的,我在《研修孙氏太极拳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一文中讲过,在孙氏太极拳初级阶段,走架的格局体现在功夫、气势、意境三个方面,其入门标准是:中平直圆的功夫、古茂浑朴的气势、空灵逸宕的意境。缺了这三条,太极拳的用法就失去了根基。观今日习太极拳者包括当代一些所谓的太极拳大师其行拳距此标准甚远。

何以至此?

一个人的格局与其拳的格局是相互影响的,不知拳理又心气浮躁、为虚名所累者,其拳的格局一看即知,所谓拳如其人。

习拳当从虚静入手,心态第一,不得虚静之意,拳是悟不出究竟的。

求虚静不是每当练拳时才开始进入的状态,而是要成为常态。

生活中就要如此,于名于利于风头,人前我后,人显我隐,人招摇,我同于尘,而自强不息,是为习拳之道。

非凡格局乃是自虚静、精微中来。

关于习拳之法,我本不想涉及,仅以良知做一个澄清史实者足矣。由是沉于收集史料、仗义执言,而招人憎恨,孤身苦战,惹一身骂名,乃至各派登门寻衅,皆狼狈而去,壮我气概。然而对收授门徒这片天地我从不涉足。颇有单枪匹马纵横武林之慨。至后,观当世诸“名家”大多行拳不得其法,而収授门徒,以误传误,故不得不言习拳之法,示以正轨,并以身证之。此实为不得已。为此,我在孙氏太极拳去“三害”、守“九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孙氏拳走架的规矩细化为16个要则:中正平稳、机势虚灵、悬沉松垂、节节放开、周身对应、整肃通散、劲藏身后、圆活舒展、内外如轮、呼吸自然、开合有序、螺旋裹翻、沾粘绵随、冷弹崩断、顺逆互寓、神意贯穿。

孙氏太极拳行拳不在样式,而在依据,一动内外皆有依据。依据为何?

以六合、三体为行拳理法依据,在此基础上有去“三害”、守“九要”、十六要则,合为二十八法。知此28法之意蕴,行拳格局渐臻高阔,否则几十年下来,行拳无据,頑空一片。

关于六合、三体、“三害”、“九要”之意蕴我曾有介绍,在此不赘。至于如何掌握16要则,先由虚静入手,再经过知止静定四步功夫,才有望得之。

研修太极拳,虚静乃由定境中来,心至定境,由定而生慧,走架中古茂浑朴的气势才能出来,此后才谈得上呈现空灵逸宕的意境,这不是能表演出来的,这种意境是发之于内而形之于外。到此境地,从一粒浮尘中能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变化。所谓虽毫芒之易皆知因由。

如此走架子,才能呈现出孙氏太极拳初级阶段修为的格局。

上述之言,非艺术形容,更非夸张之语,步步境况皆可实证。

研习孙氏太极拳气势要宏大,体认要入微。我曾对研习者讲过,对于孙氏太极拳,若你行拳时还感受不到起落开合中汗毛在如何变化,说明你尚不知孙氏太极拳行拳规矩的细节,你于知止静定四步功夫中最初一步知的功夫还没有过关。你装何大师状?

知何?行拳时的中平直圆。

至者鲜矣!

中平直圆的功夫有了,古茂浑朴的气势才能出来,这种气势有了,空灵逸宕的意境才能呈现。而中平直圆的功夫是以拳中规矩上身为前提的。28条要则,不仅适用于孙氏太极拳。这些是太极拳最基础的入门阶段的规矩,当今“太极拳名家们”大多不甚了了。

虚静最简亦最难,圣哲云:“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虚静之第一步先要进入定境,因此,打坐要入定,站桩要入定,行拳同样要入定,入定即三摩地。孙剑云老师晚年有一次对我说,她曾有两次行拳时进入到这种状态。这时心空,身亦空,如同一个气球在空中飘行,远近一切事都能感应的到,如同看见一般,妙不可言。后来因发生一些情况,再也没有进入到这种状态。所以,入定不是想定就能定的。

高手,不仅行拳时有行拳时入定,打人时亦有打人时入定,未至者与至者相遇,一触即溃。胡六爷的禀赋不凡,平日里看他象个花花公子,其实他从小就生在这种环境里,周围的人物虽花哨,他的心则是静的,对于拳术的研修尤为笃定,只要一打拳,心不旁骛,即刻就能入景,他打拳的状态有搅动天地之势,看得人如痴如醉。遇动手,更是如此,即刻入景,总能恰合其机,因对方之意皆在他掌控之中,打法随感而出,层出不穷。他以近乎芭蕾舞的妙姿用脚抽倒某拳派的创派拳家,打得对方躺在地上发愣。该拳家曾被金警钟认为深入形意拳三摩地者,然而在胡六爷这里破了法相。若也以三摩地喻之,胡六爷乃是深入技击之艺三摩地者。

胡六爷也有他钦服的人,这人就是孙存周,胡六爷说:“我这点儿能耐还赶不上孙存周老师的一个手指头。”

孙存周超然世外,早已到了无我无他的境地,故能如哄孩子般安抚住狂奔的惊马。某日,路遇惊马狂奔,他信步迎上,动作从容舒缓,即刻降服惊马,随之与马私语,令之神安,见此一幕,观者以为遇见了菩萨。

技击,孙存周早已没了对手。打人,更是如戏孩童。自在、潇洒是他风神的注脚。

人一旦超然物外,出来的本事常常不可想见,周仲英,是位中医,终身未娶,孤身一人,一辈子笃定于拳道,潜心研修,深入法海,故其风神恬淡、温和、从容、自在,他在技击上表现出来的功夫常使那些专好技击者惊骇莫名。

某专业拳手,武术世家、名声甚隆,偶闻有人谈起周仲英的功夫神奇,托人引荐,以看病为名拜访周仲英,见面后说明真实来意,并请切磋。周仲英笑道:“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不是来看病的。”随之令对方任意出手,对方先以刺拳虚试,不想,其拳方出,被周仲英手指一搭,对方身体就不能动了,对方身体怎么动,自己做不了主,只能随周仲英之意而动。周仲英微笑着将那人送出门外,收了劲气,那人一口气才吐了出来。临了周仲英嘱咐道:“对外面不要提我。”此后该人对孙氏拳甚是服膺,凡是江苏、上海举行的孙氏拳活动,多有参加。在其所著书中也遵守承诺,未提周仲英。惜乎,不久前也去世了。

以上所举孙、周两先生皆是由拳入道者,凡深入技击之道者,心气平和,神意淡然,无可无不可,从容自在,无狂啸之态。

反观今日那些自称擅技击者,其面目、眼神之间透露着狂躁不安,或狂傲、或狰狞、或阴冷、或凶恶等,皆属外强中干之态,非善战者。国内拳击界的邹市明、国外拳击界的霍利菲尔德、克利钦科兄弟、梅威瑟及综合格斗的菲多等,皆是面目平和之人。

眼神是心灵的窗户,神定,心气自然平和,这时你的心神才能成为你的世界的神明。正所谓拳艺入得三摩地,技击幻化自在天。

数年前我应邀去镇江做讲座,题目是《研修孙氏太极拳初级阶段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这是在我看来对于研修太极拳者如何能深入练拳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当今练习者得其要者甚少,故披露了一些孙氏太极拳修为中需要注意的原则、关窍和练法,但真能听懂者不多。有人一听是关于初级阶段的,心里就撇嘴,觉得自己是当代太极拳名家,自然不属于这个阶段。其实在我看,在当今我所见过的各拳派的健在者中,最高明的几个人顶多也就刚刚触及孙氏太极拳初级阶段的门径,连初级阶段的门还没有进入呢,远没有达到前面所介绍的孙氏太极拳初级阶段的水平。这篇《研修孙氏太极拳初级阶段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涉及到修为太极拳意、气、势、法、神等方面的关键要点,然而关注者不多。

所以,当今很多练习太极拳的人包括一些太极拳名家打出来的拳,一动即乖。尤其对于孙氏太极拳,很多人步子一动,错误即现,对拳中要点茫然不知。如前面提到的16个行拳要则,其中有“整肃通散”这四个字,那么这是什么意思?怎么才能做到?

整,指整劲。大多数拳都重视整劲的训练,包括拳击、摔跤。但重视整劲不等于把形成整劲的架子抱死,整劲要肃于势,而不要拘于形。孙氏拳的整劲是内外合一之劲,是将形、神、意、气、法融合一体化为气势。不仅行拳的架构要圆整和顺,还要行拳时使意气通透、疏散到周身各处,贯通周身如皮球膨胀开,整劲贯通与意气疏散是统一的,所以叫整肃通散。这项要求说说容易做到难。所以在练拳时对整肃通散这个要点还要做进一步细化,站在那里不动,抱着个架子,做到这点还相对简单些,实际就是站桩法要。练习站桩不能站死桩。如果在运动中做到这点就不那么容易。入手时还有更进一步的细化要求:迈步抽提,整架虚搭,身分两节,通散顶塌。

什么叫迈步抽提?

一迈步就要抽住要迈步那条腿的胯根,同时微微提起那条腿的脚尖。听上去这个动作要求似乎微不足道,是很细微的外部动作,但实际上涉及到迈步时周身全体的形意劲气内外整体状态。没有这个,整肃通散在你迈步的这一时刻就丧失了。此外,没有这个,你一迈步就失中,在迈步过程中丧失中正平稳。再者,没有这个,势藏身后也做不充分,冷弹崩断之劲也就谈不上了。看看就这么一个细微动作,对于练习走架的拳意与效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若有人不信,举一个反面教材,有某人出版了很多打着孙氏武学招牌的光碟,又四处教拳,观其走孙氏太极拳架子,一步一顿,每迈一步都要调整重心,总象要打趔趄一般,说明他不懂迈步抽提以及顺逆之理。他自我感觉良好,听不得别人的意见,甚至连他师傅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但稍懂孙氏太极拳的人都知道,他练的这种东西与孙氏太极拳南辕北辙,几十年练下来,对于孙氏太极拳的功夫连边都没有沾上。

什么叫整架虚搭?

何谓整架?为什么要虚搭?

整架就是周身结构一体贯通,所谓周身对榫,劲力通达,浅显地解释如外三合,如三尖相照等。

那么为什么要虚搭呢?就是不能把这个周身对榫的架子抱死了,也就是不能把拳式外三合的架子抱死了,抱死了,不利于变化,尤不利于因敌成体、随机而变,所以架子结构要严整,但要虚搭,虚搭整架,身劲如水。如此整劲贯通,同时意气散布周身,浑然一体,所谓于浑圆一气之意中蕴含六合整劲之势,劲整而圆活,才适合应用。如懒扎衣一式,不仅拳架的架构圆整,而且通过整架虚搭蕴含着无限的机势,不仅可以由此式中直接演化为五行连环、三合炮等,还可以直接演化为虎形、马形、双撞捶、单换掌等。只有通过整架虚搭,才为这种随机演化创造出条件,同时也为不断创生演化出新的劲路和技法创造了条件。

有人可能要问:如何使意气散布周身呢?

最初一步就是我曾多次提到的,从通过两个十字的松开领起使周身各节均匀松开,在最初调息阶段,用心法疏散,与拳式中开合起落相契合,逐渐做到意气散布周身,无微不至,浑然一体。

看看今天我们那些所谓的“太极拳大师”们,一个整架,一个虚搭,很多人都做不到,甚至还没有形成这种意识。有人在行拳时把架子抱的硬而僵,周身较劲,竟被某些太极拳专业媒体吹嘘为功夫深厚。反映出当今很多专业太极拳媒体人在太极拳价值审美上的理论空白。

什么是身分两节?

身分两节既有上下之分,也有左右之分,还有前后之分,当然更有内外之分。

上下之分,百会要向上领起,两肩肩井要自然向下松塌。此为其一。其二,以腰椎命门为界,上面的脊椎有节节上顶之意,下面的尾椎有向下坐塌之意。二者同时将命门处腰椎形态拉直。

左右之分,即身体重心虚实之分。

前后之分,即身体后背脊椎、肩胯、头足十字松开,而身体前面的胸腹状态松绵,自然松沉。所谓“骨升肉降”。

内外之分,其理论基础就是孙禄堂先生的先后天八卦的理论。相关内容过去多有谈及,这里从略。

身分两节是整劲通散的枢纽。

那么什么是通散顶塌呢?

整肃通散的一个重要关窍就是顶塌。一般太极拳讲不丢不顶,孙氏太极拳讲顶塌,自有其精义。顶要成圈、对应,由梢节领着。塌是松沉,与顶相对应,含抽长之意,抽长中自然松塌。顶的充分,塌的就充分,关窍是找到相应的自锁关系。整劲的贯通与其意气的散开二者统一。

所以,对于孙氏太极拳行拳规矩,每一个要点都有进一步细化的内容。研修者不可匆匆带过。以上仅是以整肃通散这个要点举例说明之。

再如,人皆知孙氏太极拳是活步,活步的核心要领就是16要则中的顺逆互寓,但要把活步的效能优势在行拳中呈现出来,必须还要对顺逆互寓之四个字做进一步的细化。

关于活步最初级的要求过去介绍过:身随步动、手随身动,劲藏身后,螺旋伸展。此外还要注意:中轴要稳,落位要准,肩胯齐开,足下藏身。这八条是活步更细化的要求。否则,虽然你也是走来走去的打拳,但不是活步,因为活步要练的功夫你体会不到,更体现不出来。

那么为什么要按照这八条练活步?

如果论证为这个,必然要写一篇长篇大论,把人看得头疼,否则怎么能把这么多的道理说清楚。所以,还是前辈聪明,不讲道理,让你这么练,你就怎么练。所以,这里不谈道理,只介绍如何练。

身随步动,听上去容易,实际上一般人做不到。

什么叫身随步动?身体重心听步子的话,刚迈步时,前足跟着地,这时身体重心不能随之移动,更不能晃悠,一丁点也不能有。此后随着前足脚掌开始下落,后足即刻跟步,身体重心随后足跟步平稳向前移动。前足脚掌完成落地,后足完成跟步,二者同时完成,所谓即落即跟。

有人说这有什么难的!那么你做个实验试试,用两根细线,延着你两胯的宽度拉出一条通道,你迈步走走,看看两侧的细线晃不晃。若没有一定的桩功基础,必然打晃。而且即落即跟这个过程越慢,晃的越厉害。所以,练习活步,慢出功夫。

如果仅仅就是身随步动,相对也还简单,但加上劲藏身后的要求,难度一下子就加大了。

那么什么是劲藏身后呢?抬腿迈步时,身体重心不要立马跟过去,而是如门轴一样扎在原位,不能晃动,因此迈步时必然要抽住胯根,这时以意将尾骨尖对着自己后脚的脚后跟。这个过程谓之劲藏身后。但对于活步这只完成了迈步的一半,还有跟步呢。

如何跟步?

跟步的过程难度更大了。这个过程中,除了前面要求的中轴平稳、劲藏身后外,还要加上即落即跟、落位要准、足下藏身、肩胯齐开和螺旋伸展这几条。这几条要求,每条都有讲究和关窍。

很遗憾,如今很多人行拳时都马虎过去了,于是该练到东西没练到、该体会的东西没体会到,所以他们对走拳架子没有体会,只得美其名曰:练拳架子就是养生的。不知他们这是在自欺,还是在欺人。

我本是一个业余的武术研究者,而且研究的重点是近现代武术人物和近现代武术史,也旁及一点武术理论。武技本来不是我研究的重点,研究武技对我来说,只是在研究武术人物和武术史时无法回避的一个研究课题。有时我所以要谈一些武技以及拳术的具体练法,说实话,是实在看不下去这么多人在胡练一气、胡说一气。所以我说,我的拳技是在研究武术人物和武术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的,并非是来自哪个具体的什么人的指点。

那么什么是落位要准呢?

即跟步时身体重心的落位要准。

那么什么叫准呢?

就是你想让身体的重心落在哪里就能落在哪里。过程中不能有调整,要一次到位。听上去有点难。作为最一般的,就是落在前脚的脚踝骨的位置。

这个难在哪儿呢?

难在跟步的过程中身体重心依然保持平稳,而且要一次落位。

有人又会说,这有何难哉!试试就知道了,身体由静止向前移动时是有加速度的,于是难点来了,第一身体重心到没到前脚的脚踝骨,身体自己要能感觉到,所谓身知。这也需要有桩功的基础。第二当你感觉到身体重心到了脚踝骨的位置,这时你的后脚落步,晚了,由于有惯性的作用,这时身体的重心必然已经超过前脚的踝骨处,所以你做不到一次性准确落位,跟步后需要二次调整重心。看上去这个调整动作微乎其微,但技击中就比对手慢半拍。若健身,因这时你的重心已经越过你前脚的脚踝骨,你前腿的膝关节已经受到冲力的压迫,久而久之损坏你的膝关节。所以,看上去,事不大,但结果事关体大。同时也说明,练习拳式套路的重要,拳中的很多规矩、道理、功夫都需要在套路练习中体会、掌握。

那么如何在跟步时保持重心平稳且一次落位呢?

顺逆互寓中的顺中用逆。

这听上去有点玄乎,因此有一些朋友批评我,文字不够通俗。

批评的很对。我的语文一向很差,因为从小我就不听语文课,上课从不听讲,作文也一向不行。高考时语文不及格。上大学后,通过抄书,逐渐自学些语文知识,所以写东西非我所长。

按照我的体会用顺中用逆这个词最准确。换个别的说法,我还真想不出。因为我是学理工的,要换也只能换个力学语境。就是在你跟步时,让你前脚暗含的回蹬之力与你重心前移的惯性力相对应,形成一种拮抗关系,后脚跟步时前脚要暗起回蹬之力。如此,不仅跟步时重心平稳,而且能一次落位。当然这也需要反复走架练习,逐渐形成身知。这还仅仅是个跟步而已。如果再加上转身呢?那么就要把肩胯齐开和螺旋伸展体现出来。

如何体现呢?第一还是三体式桩功,迈步时,身体重心尽量不动,唯如此,肩胯才能打开。第二后胯的胯骨轴随后足跟暗含的拧劲螺旋转动,看上去胯带足,实际上是足跟的拧劲与转胯同动。其余要求与直线跟步相同。

以上仅是举例浅谈。所以把活步的内容走出来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孙氏三体式的桩功基础,就无法体会孙氏太极拳活步的内容,更不要说练出活步要出的功夫。

前面谈到走架子练习活步时的规矩:身随步动,手随身动,劲藏身后,螺旋伸展以及中轴要稳,落位要准,肩胯齐开,足下藏身等要求。这些规矩要通过练拳、走架子成为自然。所以要反复练拳,一天练多少趟,坚持数年,逐渐成为本能。遇敌时,打人如走路,进退闪赚凭任自然,无须再专注上述这些要求、规矩,因由这些规矩练出的功能已到了自己身上,临机发动那一刹那,无不合乎练习活步时的规矩。其实不仅活步如此,拳中一切规矩的意义皆如此。所以,孙氏拳讲究练出什么,扔什么,皆化归自然。但是扔的东西,必须是已经练出来的东西。

孙存周先生中年后,如果不是别人找上门来挑衅或故意生事,一般不跟人动手了,因为已经没有了对手,信手玩着就把对方制服了。刘子明、肖云浦等先生都曾说:“在孙存周先生眼里,看各家拳师比斗、练拳如看童趣。”当时我对这句话并没有领会其意,后来张烈先生讲扔香蕉皮的事,对这句话的意思才有了一些具体的意象。孙存周先生最小的女徒弟张亚男与京城某太极拳著名拳师动手,一搭手,对方就跪倒在地,看上去没有任何玄妙之处,但效果惊奇,差距之大没有什么可比性。功夫到了自然的境界,与人较量时,于平淡中显神奇。

但之所以能于平淡的动作中产生的效果显神奇,则源自拳中规矩的合理、超胜以及严格按照拳中的规矩练拳。所谓规矩上身艺神奇。

在练拳的初级阶段,规矩多,要求严,要有老师随时纠正,三年之内不可一日无师。

上述这些都是老话,甚至可以说是废话,但是为什么还要说呢?因为总有人为了掩饰自己不懂拳中的规矩,以一句步法自然笼统概括。如果你愿意自欺,我无须点破,如果你还要教人练拳,就请你不要以自欺来欺人。做到自然合乎拳中的规矩是很不容易的事。

那么这也规矩,那也规矩,难道前人的规矩就不能改进吗?

当然可以改进,但有个前提,就是你的技击实践超越了前人,或你的内修实践超越了前人,在这个前提下,你自然可以根据你的实践去改进、优化前人的规矩。但是,你有没有这个资格你自己说了不算,只有通过实践来判断。

比如郑曼青先生把杨澄甫先生的拳架子改了,还弄出个美人手,合理乎?肖云浦先生在美国时曾与郑曼青先生有过接触,两人一搭手,郑曼青先生的重心就飘了起来,因郑曼青先生是名家,年纪又大,所以肖云浦先生这时收了劲没有发放。肖云浦先生说:“郑曼青先生有些明柔的功夫,但里面(内修)没有东西。”

有人说郑曼青先生弄出的那个美人手如同僵尸手,无论于养气还是于技击都是画蛇添足之举,是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瞎琢磨出来的东西。我曾看过郑曼青先生的一个推手视频,郑曼青先生与他的一个学生推手,他的学生是定步不动,而郑曼青先生则是偷步上前,先是跟步,再又进步踏中,把对方推出。其法平平,且有蒙人之嫌,观其劲亦平平,拙而不整。以郑曼青先生这样的功夫,根本没有资格去改杨澄甫拳架子的规矩。所以,对于拳术中的规矩,不是后人轻易就能改进的,既不可轻易丢失,更不可轻易添加。细品郑曼青先生的拳架,走的是一条以松求松、以软求软的路子,因此入于顽空。其所谓37式尚不及其师杨澄甫先生的大架子。

不过由郑曼青先生这个推手视频刚好能体现出活步的某些技术优势,郑曼青先生偷步跟步以及进步踏中的时机掌握的还是不错的,此外身上也确有明柔的功夫。

前面介绍了活步的身法要领:身随步动,手随身动,劲藏身后,螺旋伸展,中轴要稳,落位要准,肩胯齐开,足下藏身等要求。这里再进一步细化活步的步法要领:抽提铲趟,动静分明,跟拧胯随,平开翻转。

抽提,指抬脚时的状态,抽指一抬脚就要抽胯根。提指一抬脚就要提起脚尖。换言之是通过抽胯和提脚尖来抬脚。

铲趟,指迈步时的状态,趟指迈步的形式,迈步送胯时要平送,与地面平行着把腿脚送出,暗含着铲劲。换言之,铲劲中暗含着趟意。

动静分明,指迈步时何处动、何处静,不可混杂,形式分明。比如刚迈步时前腿迈步为动,此时后腿要稳静不动。跟步时,前腿稳静不动,后脚平稳跟上。再如有的式子在进步、跟步时,腿脚虽动,但身上稳静,随腿脚平移,自己不动。

跟拧胯随,平开翻转,这是指转身时脚跟与胯的状态,这时后脚跟起拧劲,前脚铲趟而出,胯随后脚跟的拧劲螺旋转动。如何转动?前胯平开,把两侧骨盆拉开,后胯随后足跟拧劲向上螺旋翻转。

所以,一个活步要求甚多,需要在顺逆互寓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48个字,这些都是最基础的要求,不是什么高要求,需要在行拳中必须掌握,否则不成拳。

做到上述这些后,再提高一点要求,就是轻重稳疾。

什么是轻重稳疾?

步轻而臂重,步快而身稳。

步轻,需重心单重落地且头顶有凌空之意。臂重,需两肩松沉如垂衣挂柱。步快而身稳则全在三体式上下的功夫。轻重疾稳俱到,势如山飞,故步疾而身稳。辅以两肩松开,肩井沉气,则两臂沉重如灌铅似有水银流动。于是与人较量,进退自如,搭手间,或于绵随中使人酸痛入骨,或弹抖间使人五脏透烂。更上者,有劲若电击之力、泰山压顶之势、虚空壁立之奇。

如何做到?

需要将上面各项规矩由表及里、细化纯熟,由后天之法而返先天之能。

所以,拳架子要反复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使规矩不断细化并上身为本能。但是,如果不知道这些规矩,练习拳架子的次数再多,也只是重复错误,出不来拳中的效能。

孙存周先生与诸多名家较艺时一片神行,从容信步,如戏童般轻而易举就将对方制服,看上去动作平淡无奇,但产生的效果神奇,这就是拳中的上乘规矩成为自然本能发挥的奇效。各家拳艺的拳品高下由其规矩所确定,并非由所取的拳名所决定,同样的拳名,规矩不同,拳品相差天壤。

要想从容制敌,必须规矩纯熟上身成为自然。否则你想从容也从容不起来。胡凤山先生在杭州、上海的擂台赛上也想从容制敌,有几场确实做到了。但一旦由于意外事件心理失衡,后面就难以从容,关键还是那时胡凤山先生研习孙氏形意拳仅两年,对其规矩还没有到融入骨血般纯熟自然的境地。而驼五爷凭着一口短刀面对十七个持有步枪的蒙匪,不一时尽屠之,乃几十年研习孙氏拳纯功所致,规矩上身,神而明之,可谓山外有山之世外高人,其艺不可企及。孙剑云老师晚年心法:“规矩、时间、求中和。”良不诬矣。

研习拳术要恬淡虚无,渐修静悟,如抽丝剥笋,层层深入,步步入微,如是,行拳入三昧,万法化性空,自此抱道自重,孤雁直出云天外,格局高阔,气势浑朴自在。

(0)

相关推荐

  • 马云的太极,练到这个水平了吗?

    就在刚刚,我打了两遍太极拳,第一遍,架子比较高,没什么反应,打完略微有点热,但一点没吃力的感觉,太极拳断断续续的打了十几年了,行云流畅,理所应当.但第二遍的时候,我把架子放低了半米,打完浑身是汗,略有 ...

  • 孙式内家拳论坛的贴间琐记(2

    以下各则都是发表在孙式内家拳网站http://www.neijiaquan.com上,由本站孙禄堂武学文化网http://www.sunlutang.com整理而成,欢迎转载,尊重劳动,转载时请保留这 ...

  • 太极拳行拳时的松散与整合

    近日有人问我:你总说你练拳不多,怎么写了那么多练拳的文章,你就不怕别人说你闭门造车.误人子弟吗? 我说:练拳少,不等于没有体会,练拳多,不等于就有心得.我虽然练拳少,但我每练一遍拳都有新的体认,而不是 ...

  • 太极拳行拳走架16字诀

    行拳16字诀:开合垂缩,裹翻起落,顶塌滚拔,圜研相合. 行拳16字诀释意: 开合垂缩. 开合者,拳中规模,阴阳互根,相互循环之理. 大意有三,一曰肩胯要开,手足要合.二曰吸为开,呼为合.三曰起为开,落 ...

  • 赵堡太极拳行拳理论及分解教学(六)

    <苌氏武技书·中气论>--紫微天子注 苌乃周是史据确凿的历史人物,是清朝时期的武学大师,苌先生曾得洛阳阎圣道的真传,功夫达到了"举手挥之,石应手糜散"."又能 ...

  • 赵堡太极拳行拳理论及分解教学(五)

    <太极拳论>--王宗岳--紫微天子注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 ...

  • 陈式太极拳 | 行拳有原则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34 护心拳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招式动图 taijiquan 陈式太极拳的行拳原则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是陈式太极拳非常重要的运动方 ...

  • 配图重刊《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第三单元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作者 编者:本公号本月11日.14日.16日连续刊出了童旭东先生<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一文,因操作失误,致使文中所配图片未能相应刊出 ...

  • 配图重刊《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第四单元、第五单元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编者:本公号本月11日.14日.16日连续刊出了童旭东先生<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一文,因操作失误,致使文中所配图片未能相应刊出, 现将缺 ...

  • 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

    写在前面的话-- 讲武术历史,孙门外的人恨我. 讲孙氏拳练法,孙门内的人恨我. 但讲真话就不能妥协,就不能去照顾别人的感受. 考中国武术史,如果没有孙禄堂,中国武术既谈不上"学'更谈不上&q ...

  • 配图重刊《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第二单元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编者:本公号本月11日.14日.16日连续刊出了童旭东先生<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一文,因操作失误,致使文中所配图片未能相应刊出,影响了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