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风:书札大家李西台
由于朝代更替,赵宋建国之初,文人书法处于发展低潮。惟前朝遗老们尚有些门庭风采,其中以李建中、王著最为可观。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徙居入蜀,后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甲科,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台等职。李建中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人称“李西台”。苏轼《书和靖林处士诗后》称其“留台”,尤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李建中善书札,为北宋初期著名书法家。
李西台一生经历了五代、宋几个时期,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书工草、隶、篆、籀诸体,八分亦妙,多构新体。其书笔致丰腴肥厚,结体端庄稳健,遒劲淳厚,基本上沿绪唐代书法的余风,主要得力于唐欧阳询、颜真卿,并糅合了魏晋书法的风神,有一种丰肌清秀、气宇轩朗的特点。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笠斗文字,有诏嘉奖。宋陈师道《后山丛谈》谓“李西台书学张从申。”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西台本学王大令书,而拘挛若此,犹韩非之学黄老、李斯之师荀卿也。然观笔势尚有先贤风气,固自佳。”
赵构《翰墨志》云:“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复字画可称,李建中字形瘦健,始得时誉,犹恨绝无秀异。”宋黄庭坚云:“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元赵孟頫云:“西台书去唐未远,犹是唐人余风。”明王世贞《法书苑》云:“尝得古文《孝经》研玩临学,遂尽其势。”唯苏轼评云:“建中书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其书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代表墨迹有《同年帖》、《宝宅帖》、《土母帖》等手札,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传世。
北宋 李建中 土母帖
行书手札当为西台公墨迹之最。据《大观录》所载,其传世手札有六帖:《土母帖》、《同年帖》、《贵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斋古帖》,合称《六札卷》。明末清初为人分拆,尚存《同年帖》、《贵宅帖》、《土母帖》,余者下落未知。《土母帖》为其著名行书手札,坊间公认的古代十大行书之一。该帖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零四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帖中少数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结体凝重,字形以纵长为主,因势纵横,功力娴熟。章法行距宽疏,字距拉开,行气清新浓郁,格调高雅,气度雍容。字里行间虚实得体,字形大小、长短、疏密有致。线条粗细交出,枯笔运用自然。“耳”字字形修长,悬针渴笔,欹斜略左,独具韵味,在全篇中有点睛之妙。书风与唐、五代相近,上追晋韵而清丽圆润,姿态横生,甚得二王笔意。但仍稍见拘谨,可见建中初合晋唐书风而尚未成熟,但对开启宋代书法亦自有功。此帖是其行书佳笔,颇为后世所珍重。
北宋 李建中 同年帖
《同年帖》又称《金部帖》、《披风帖》,纸本,册页,纵33cm,横51cm,行书,15行134字。此帖曾经明项元汴收藏,钤印多方。明汪珂玉《珊瑚网书跋》、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郁逢庆《郁氏读书画题跋记》,清吴升《大观录》等书有著录。这是李建中写给“金部同年”的一封信,主要是托同年照顾在东京汴梁的女婿刘仲谟与其次子李周士。“金部”属户部,“同年”是指同榜科举者。李建中也曾在金部供职,而此时正在西京洛阳作官,所以帖中说“略表西京之物”。此帖书法用笔苍老圆厚,形体紧结取敛势,圆转飘逸。后人评价:“西台书去唐人未远,犹有唐人余风。”其书风实开宋人尚意之先声,若与个性鲜明的宋诸家相较,则以典重温润取胜。
王著(?-992?)字知微,五代·后蜀明华阳府(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后蜀时举明经及第,历任平泉县(今四川省简阳市境)、百丈县(今名山县境)、永康县(今崇州市境)等县主簿。北宋初期,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平五代后蜀,被授为隆平县(河北省隆尧县)主簿,任上达11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善攻书法,以字书讹舛欲召入朝廷令其删定。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受荐授为卫尉寺丞、史馆祗应。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加著作左郎、翰林侍读,迁左拾遗,官至殿中侍御史。宋淳化三年(992年),奉敕编次摹勒《淳化阁帖》上石于禁内。北宋太祖、太宗朝文臣、著名书法家、诗人。
王著善攻书法,曾经学习王右军的书法,深得右军笔法。其书笔迹甚媚,颇得家法。《书史会要》称:“王著笔法圆劲,不减徐浩,少令韵胜,其所书《乐毅论》学虞永兴(世南),可抗行也。”黄庭坚评其书:“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诚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之功也。”因此当了专备宋太宗咨询书法艺术的翰林官,惜其墨迹今已罕见。宋太宗在处理政事的余暇,拜王著为师练习写字。由于王著严格要求,故宋太宗书法亦能精妙绝伦。
王著于书法的最大贡献是奉勅编订《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采择未精,标题多有误失,致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