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安,永恒的震撼-郑州日报数字报

♣ 冻凤秋

中国嘉德2021年春拍5月21日晚“当代书画”专场,河南已故画家李伯安的水墨人物画作《藏民》(180×95厘米,约15平方尺)现身,以20万元起拍,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105.8万成交,拍卖价格位列全场第五。

这是李伯安的作品今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高调亮相,成绩令人感到欣慰。但这个价格真的能代表李伯安先生作品的价值吗?笔者就此话题与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通话,冯骥才先生认为,对李伯安艺术价值的认识,市场的肯定,远远还没有到位。

李伯安去世后,全国的中国画家捐画筹款(共筹集144件名家作品,基本聚集了当时国内的名家)为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一直关注并支持李伯安创作的冯骥才先生观看画展后,写下《永恒的震撼》一文,高度评价《走出巴颜喀拉》:在本世纪即将终结之时,中国画诞生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巨作。在中国人物画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度上,站着一个巨人。他说,今天的人会更多认定他的艺术成就,而将来的人一定会更加看重他的历史功绩。因为只有后世之人,才能感受到这种深远而永恒的震撼。

冯骥才先生说:“在他之前,谁能单凭水墨构成如此浩瀚无涯又厚重坚实的景象!中国画的前途——只在庸人之间才辩论不休,在天才的笔下却是一马平川,纵横捭阖,四望无垠。”

“当然,最强烈的震撼感受,还是置身在这百米巨作的面前。从历代画史到近世画坛,不曾见过如此的画作——它浩瀚又豪迈的整体感,它回荡其间的元气与雄风,它匪夷所思的构想,它满纸通透的灵性,以及对中华民族灵魂深刻的呈现。”

重读《永恒的震撼》一文,冯骥才先生的评价依然振聋发聩。

如今,谈到这个评价,冯骥才先生坦言:这是一个迟到的认识。他说,直到现在,人们对于李伯安,对于他的作品价值仍然是迟到的认识。

一次拍卖能说明什么?或许什么都不能说明。人们仍旧远远没有意识到他的价值。而艺术市场最终会趋于与李伯安的艺术价值一致。

站在21世纪,回望过去一百年中国画人物画的历史,前五十年代表作是蒋兆和的《流民图》。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画在与世界碰撞之后,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成果,达到的第一个高峰。

后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大量吸收世界文化特别是现代艺术的精华,与民族传统结合,达到又一个高峰,代表作就是李伯安的《走出巴颜喀拉》。如果要我们拿出一个最响亮的作品,当之无愧就是《走出巴颜喀拉》。

然而,整个艺术界对李伯安认识透了吗?对他的艺术研究足够深入了吗?

的确,《逝者如斯——画家李伯安资料续集》出版后再获好评;清华大学2019年专门招收了“李伯安与20世纪中国人物画研究”博士后;赵丽艳博士的《走出巴颜喀拉——李伯安绘画研究》即将出版;近年来各大艺术院校以李伯安艺术为主题的硕士、学士毕业论文已有近百篇,李伯安的艺术价值在学术界得到公认,对李伯安艺术的研究正在不断开展和推进。这些都让人欣慰。

然而仍要看到,我们对李伯安的认识远远不够。

认真赏析李伯安先生的水墨画,会发现他的艺术很超前,很现代,融入雕塑、版画的元素,吸收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素描,油画,包括抽象艺术等诸多精髓,大大丰富了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其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峰。

所以,我们说,随着艺术品市场越来越良性发展,价格提高会是一个正常现象。

当一些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而不惜媚俗时,李伯安的选择是放弃市场,坚守艺术的纯粹。生前是,身后也是。他带给我们的是永恒的震撼。

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在诗中慨叹:“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报偿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更多的知音。愿我们真正认识李伯安,懂得李伯安艺术的价值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