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美学|端午节读《渔父》
端午节随蒋勋读《渔父》
蒋勋主讲
【渔父·屈原既放】
[先秦] 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蒋勋说
端午,从小卖部买了几个粽子,用清水煮了,有芦苇叶淡淡的清香。现在的粽子,口味和花样繁多。还是喜欢原味的,绿色的粽叶裹了,棉线缠好。食材不多,洁白的糯米里,葡萄干放几颗。不花哨,口味清淡,也不腻。
下午,读了几篇楚辞。一直都喜欢《渔父》。一是好读不拗口,上学的时候,读《离骚》,是要费大力气的。二是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确给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思考。一个不惜生命追寻理想,一个随波逐流的活着,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的人这样选择,有的人那样选择,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屈原坚守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像山野幽谷里,一穗独自盛放的兰花,人间少有,不可多得。渔父与世推移,不被固有束缚,水清的时候洗帽缨,水浊的时候洗泥脚,也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
渔夫樵夫一直是我向往的角色。他们高蹈尘外,吟啸烟霞,置身荒野自然,不是在青山里,就是在江波上。这样的生活,不狭隘,很开阔。生活环境越是粗朴,人的生命力就越顽强,越是精致,生命力好像就显得越脆弱。
渔夫樵夫大多是看淡世事的人。在《渔父》篇最后,屈原不听从劝导,渔父也没强人所难,觉得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建议去生活。他只是淡淡一笑,就驾着小舟,飘然远去了,也不再多说什么。仿佛是一个摆渡人,有缘就度化一下,无缘就各自东西,互不纠缠干涉。
不强势,不刻薄,不是非,能尊重欣赏与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修养很好。
▽ 蒋勋美学作品合集 ▽
蒋勋丨台湾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家。内容仅供交流学习所用,版权归蒋勋老师及出处所有。
声明:本文素材综合整理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