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诗

古人描写农历正月初一的诗句:

1、南宋·葛天民的《正月二日》:小巷春阴独掩扉,峭寒著尽过冬衣。

2、明·梁寅的《丁酉岁正月四日雪》:白头遭乱远江城,寄宿深山岁又更。

3、唐·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4、南宋·张栻的《正月十日与客登卷云亭》:冬温气苦盭,玄冥未书勋。薄雪殿余腊,一夜收楚氛。

5、南宋·苏泂的《放翁宠赐正月九日诗翰》:一篇盈轴粲龙蛇,归自黄州政尔嘉。

6、元·卢挚的《蝶恋花·春正月八日》:冰褪铅华临雪径,竹外清溪,拂晓开妆镜。

7、宋末·戴表元的《正月六日袁季源家遭毁次韵书闷》: 邺侯家裹书千架,杜老尊前屋万间。

8、唐·杜甫《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 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

9.王安石《元日》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0.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1.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2.己酉新正-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3、《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白话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14、《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白话译文:除夕夜直到午夜时分人们都还没有睡意,都在祈求神灵除灾降福、大家都呆滞的等待新的一年的临近和到来。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订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岁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

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古称春节

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

偈颂九十三首

宋-释梵琮

今朝正月一,万事从头吉。

和气暖如春,世味甜如蜜。

日月往复来,光阴不相失。

---------------------------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宋-释师范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

好事大家知,今朝正月一。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宋-释绍昙

正月一,是新年。

家家庆贺,处处喧阗。

惟有拄杖子,不随时变。

松根稳坐,石上安眠。

蓦地放憨歌一曲,啰啰哩啰啰哩啰。

木人听不足,瘦立绿萝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