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查出胃早癌,晚几个月,就不保险了!他的这些坏习惯你也有!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是我们内镜医生的座右铭。每当发现一例早癌,心情也是极为喜悦的,而发现中晚期癌总是让人心痛和惋惜的。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早癌却少得很,90%的都是中晚期癌,究其原因就是咱们中国人不愿意做胃肠镜检查,只有到了不做不行的时候才来,所以大多数都耽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而今年的第一例肿瘤,竟然就是一例早期胃癌,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警醒一部分人,也是功德无量的事。
由于可恶的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胃肠镜检查一直到3月20日才正式开始。
这一天,我们内镜中心早就预约得满满的。
一天之内我们3个医生,6个护士,共做了36个胃镜,12个肠镜。
好在第一天,并没有发现令人沮丧的病例,反倒有一例值得庆幸的病例。
病人是一位37岁的男子,我们普外一科刘医生的亲戚,是深圳某公司的部门经理。因为急着回深圳复工,算是开后门加塞儿做的胃镜,就这样,轮到他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
然而,当胃镜进入,就感觉不是很好,全胃几乎都有小毛病,多处充血、糜烂。
进镜观察胃体时候,一大片约1x1.5cm大小异常的区域映入眼帘,局部粗糙,稍显凹凸不平,但与正常的胃黏膜周围颜色差别不大。
凭经验,心里感觉不是太好,但感觉应该是比较早的,于是谨慎取检3块。静待病理吧。
3月24日,病理结果出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原位癌),不排除黏膜内癌。
这个已经不是极早期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原位癌),考虑已是粘膜内癌,不过依旧是我们内镜剥离ESD很好的适应症,可以免去开刀之苦。
这中间有个小插曲,当病理结果未出来时候,他的亲戚外科的刘医生问情况,我告诉他可能是黏膜内癌。
刘医生当时脱口而出,那就择期切胃吧!
在外科医生看来,只要是癌,还是外科干净、彻底、利落。切掉,一了百了。
我和同事们经过充分评估,还是符合内镜下剥离术ESD的指征的;病人是外科医生的亲戚,交给外科的话,估计全胃切除,有点儿亏。
综合考虑,做一个内镜下诊断性剥离更合适。刘医生经过考虑也同意了我们的方案。
病人的心情估计也像坐过山车一样。
最终结论:
胃分化型粘膜内癌变,让科室人员通知病人家属,择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追问病史,他的生活习惯值得我们反思
虽然这个病例算是庆幸的,但是其实已经不算是极早期的癌了。
像他这种情况在一年前做一次胃镜的话,应该就能够发现,虽然我们确定内镜下手术,但万一切缘阳性,还需要外科切除。如果提前几个月的话,可以100%内镜下根治。
他是一个多媒体公司的广告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三餐也不定时,往往都是盒饭匆匆了事。
还往往熬夜,喝酒。
据他说,平时没有疼过(他认为胃癌都是要疼的),只是吃饭不香,吃也行,不吃也不饿,就经常烧心,腹胀,打嗝,反正不舒服。
患者3年前体检时幽门螺杆菌阳性;
如果不是疫情,他根本没打算做胃镜检查,一来没时间,二来他认为自己离胃癌远着呢。
如果不是亲戚刘医生劝他,这次胃镜也不会做。
他说:“想想都后怕,万一这次不做胃镜,结果会怎么样?”
我笑着回答道:“如果耽误到下半年,就100%要全切胃,也不能保证你能活够5年!”
我明显感觉到他后怕的样子,他听完我的话,猛地打了一个哆嗦!
最后奉劝朋友们几句话:
1、胃癌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者没有典型症状,也许就和“消化不良”很相似;一旦有不舒服,还是早点做个胃镜检查;
2、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元凶,成年人都建议检查并根除;
3、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胃癌的风险:比如本文主人公,熬夜、饮酒、工作压力大、三餐不规律、长期盒饭,抽烟等等;此外,腌渍类、烧烤类、加工肉类,也尽量少吃;
4、胃肠镜是发现胃肠道早癌的金标准,是无可替代的,如果你年过30,在常规体检项目中,请增加上这一项,它真的能救命!
再次呼吁:
远离消化道癌症,从胃肠镜做起。
任何检查手段都无法替代胃肠镜!
感谢关注胃肠病: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病例:杨喜洋 副主任医师 编辑:老杜 联络:duli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