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百丈崖瀑布(张为涵)| 临朐研学团
10月临朐研学作文,经过了“研学前交一篇习作——研学后交作文——导师点评”等过程,终于跟大家见面了。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每一位同学态度的变化与写作水平的提高。这再次印证了一个观点:
态度是起决定作用的,方法是起关键作用的,修改是起重大作用的!
现在,就把研学成果呈现给大家~
研学后作文
观百丈崖瀑布
张为涵
南湖小学六年级
当我第一次来到百丈崖瀑布时,我不得不惊诧于它的美了。【这一句是仿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绿》,这很好】
乘车来到半山腰,往东行百步,一池墨绿的潭水,映入眼帘,潭面微波起伏,圈圈点点;潭下清澈见底,明亮清爽,块块圆石,静静的趴在潭底,青苔紧紧的裹在上面,仿佛穿上了一身墨绿的袍子,招摇的水草随波逐流,“皆若空游无所依。”【景物描写+引用】
穿过小潭,爬上一阶阶的石梯,也不知过了多久,百丈崖瀑布挂在前川。【一句话,说出了百丈崖的幽深,好】
只见悬崖峭壁拔地而起,山峰突兀,像一尊尊嶙峋的怪兽排山倒海而来,你不得不惊讶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沂山就是大自然这把斧头的杰作。一袭白纱从沂山之巅“飞流直下”。初时,那水汩汩的流着,一遇断崖,便“哗”的跌落下来【“跌”字传神】,肆无忌惮,直冲丹红色的石板,像大块翡翠,摔个粉碎,飞花玉溅,瀑布里,瀑布外,都被这一袭白纱染成了墨黑色,黑的发亮,黑的透彻【黑,是百丈崖亿万年被水浸润的结果,观察的好!】,那水也立即隐去原形,化作一缕轻雾,虚无缥缈,像蓬莱仙山飘来的祥云,像太上老君炼丹时冒出的烟雾,又像神仙吐出的仙气,游弋在瀑布上。水哗哗的往下冲着,一冲到岩石,又分出几条小瀑布,不一会儿,满眼都是水雾了,分不清哪个是瀑,哪个是雾,白茫茫的一片,太阳的光折射到水上,把瀑布绘成了五颜六色的丝带,仿佛,水在山上流,人在画中游,蔚为壮观。【雾,是百丈崖瀑布进入枯水期的真实描写,水又少,山又高,又有风,瀑布就是这个样子。】
走近瀑布,时不时有几颗调皮的水珠,扑到脸上,清新而又凉爽,爬山的劳累早已经抛出九天云外。水,时而如狂风,时而如暴雷,冲击着人的听觉,震得人有点胆颤【再细的瀑布水声,持续地冲击耳膜,就是这个感觉,好心细的孩子】。那水直直地冲了下来,有的遇到丹壁,便一头撞了上去,化作千万个小水珠,四散开来,斜斜地落到潭底,不甘心碎了,溅起朵朵水花,才落下;有的行云流水般滑了出去,打几个转,化为一个漩涡,咕噜咕噜流向远方。【这一段集中使用拟人和比喻,很精彩】
听张爷爷说,六月来看瀑布,却是另一番景色,山外暑气逼人,山内寒意顿生,有“百丈瀑布六月寒”之称。【借别人的话,从另一个时间、另一种景象的景观,来丰富瀑布的描写,旁逸横出,摇曳生姿,很巧妙,好!】
虽说六月瀑布六月寒,但是,我还是觉得腊月瀑布腊月寒。据说,那时候,山巅之上的冰块有半米多厚,就算到六月,也不会融化。那巍峨的瀑布,叫那坚硬的冰锥子冻得严严实实,整个瀑布都静止下来,冰块蔓延着,在悬崖峭壁上攀爬着,那冰锥峭楞楞的垂下来,叫人看了好不心寒,就像卷帘一般,给瀑布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厚的冰块,模模糊糊,像隔着一堵冰墙,有种“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感觉。来瀑布不见瀑布,却见了一个冰帘子。寒冷到极致时,冰上结冰,满眼满眼的,都是粉妆玉砌了,但真可惜,我还没有见到结冰的百丈崖瀑布。【借助想象,来描写瀑布之姿,也是由实入虚凡人写法,这一点,一般孩子是做不到的】
突然,同学们的呼喊声打断了我的神思,回头看时,有的,攀缘在巨岩之中,矫健灵活,有的,穿越于山水之间,流连忘返。还有的,正像我一样,醉心于瀑布之壮观,悬崖之险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自由,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借助同学们的表现,来反衬百丈崖瀑布给人的感染力,真是神奇的设计,巧啊!】
当我第一次来到百丈崖瀑布时,我不得不惊诧于它的美了。【首尾呼应,再次凸显一个“惊诧”,不错】
导师总评
这个六年级的小男生,令人顿生敬意!
深得一个“借”字的妙处。文章开头结尾是借来的,中间的引用名句是借来的,张爷爷的话,是借来的,借助想象,由实入虚,借助想象丰富了眼前的景观,借助同学的表现衬托了景物的感染力。
荀子《劝学》一文中说得好:“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好一个张为涵!好一个“借”字!
为涵妈妈
研学最深的感受是,他更愿意去看大家的作品,小学生作文选几乎不翻了,因为让孩子比着孩子写起点已经就放低了,我们写可以拿出名篇仿写。
与其闭门造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直接到实地观察,感受更深。孩子开阔了眼界,长了知识,我们的研学意义非凡!
附:张为涵第一次研学作文
点评者简介:
张国钟,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高中语文教学能手、
教育硕士、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
山东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教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