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助贷公司生存启示录

冬主收藏,万物隐而不露。为来年的春天积聚新的力量。而从这个深秋开始,我们的行业迎来的却是应接不暇的滚滚雷声,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响。炸的我们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过,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往大了说是国家的金融产业,往小了说是国家的汽车金融产业,已经到了要发生结构性调整的时刻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快”字,让我们有幸体会到了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就必定要接受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一些亘古以来创建的稳定的管理结构要发生剧烈的调整。而这种大的调整往往不会是不动声色就能发生改变的。这是一个不流血的战场。需要打破原有的规则才能在废墟上建立新秩序。
如果我们熟读历史,会发现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会有先兆,都会有试探的过程,都会引导原有的利益既得者能够主动的做出调整。但是在庞大的利益面前,人都很难做出作为明确的判断。所以也就自然有了高下之分。
通过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基本可以笃定我的判断。在这里也不厌其烦的和我的读者在交流一次。
一、中国汽车金融必定会面临一次大的结构性调整,银行和厂家系金融将是整个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玩家。
二、汽车金融市场的下沉,以及普惠金融的发展,将由更多的区域性银行来进行任务承接。
三、持牌的增信机构将在转型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作为重要的不仅仅是增信,而是建立整套的资产管理体系。银保监会都能合并,谁能排除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并呢?
四、针对于助贷机构,将在新的业务结构中扮演导流的角色,而不再是担保和兜底的角色。但是提供客户的质量将决定助贷机构的生死。也就是说,助贷机构要开始认认真真的了解和重新认识客户了。为客户提供能够匹配的资源才是重中之重。
五、资管公司将变得更加务实。资管公司的核心绝不是催收和清收车辆。而是基于对客户全方位的了解,形成全方位的资产管理能力。更多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持牌机构发生亲密的接触,我想终会变成现实。                            

基于国家的战略安全和经济安全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瘸腿的毛病必定要治一治了。优质客户照顾好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普通自然人的金融需求如何解决,已经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话实说,现阶段大银行沉不下去,小银行浮不上来。都怕出风险,也都无暇顾及风险能力的建设。
这就需要通过业务及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助贷机构是不可能或缺的一个环节。原因也很简单,目前的银行高高在上,和这些最基层的企业和消费者,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但是目前我们最缺乏的也是如何对助贷机构的定位和监管。大家都在探索,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就如一条银行不能将核心风控能力外包一样,啥是核心风控能力谁也说不清楚。
那就还是用我们的老方法,眼前的事情看不清楚,就把视野拉远一些。普惠金融一定要做,小微企业贷款一定要管,那么助贷机构就一定需要。但是需要厘清的是,在这个结构里,一定是以资方为主的,而不是将资方沦落为一个钱袋子。这里面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衍生两个问题。
其一,资方对于助贷渠道的选择和监管能力。这个大家都明白,但是结果也是,由于接地气的成都不同,往往最后资方被绑架。或者说现有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手段,根本恩无法有效识别助贷机构和管理助贷机构。
其二,助贷机构目前基本都要对资方提供反担保,也就是兜底。为了控制风险,也就自然而然的放松了各种要求,只要不出事,比啥都好。这样也就慢慢的告别了我们的初心。一心想着挣钱去了。一个兜底,就颠覆了很多的管理流程和应尽的职责与义务。把自己的脑袋别在别人的裤腰带上,不出问题才怪。      

既然我们提出了问题,也就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构的调整必定会带来人才结构的调整,也会在各个单位中打破原有的结构。做银行的也有懂业务的,做保险的要有懂银行的,做助贷的要面面俱到。以后靠的是综合作战能力,而不是单兵作战能力。
我认识的一个以作直营业务为主的渠道,直营门店管的很好,我去交流才知道,管理直营门店运营的老总原来是学流程优化,KPI设计的人才,够跨界吧?但正是这些看似不搭界的组合,视角不同,组合的效果却不一定不好。
所以说第一种方法或者说第一种趋势一定是各类不同的人才的流动。结构中的各个组成单位打破原有的界限和边界。这种人才的流动和组合应该是从下至上的。越到链条的顶端,对人才的要求就会越高。不仅仅是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第二种方法就是务实。也就是我们的资金方,增信方要放下身段走入到人民当中去,而不是图省事,走个形式主义。我想,很多机构已经开始有所转变,还是那句老话,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吧。对于我们而言,要么能够对助贷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要么就要做到比助贷机构还懂市场,还懂客户。这是不可或缺的两项基本功,我们也是要勤加练习的,否则就永远被牵着走。
再来看我们的助贷机构,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总结出了一个特点,那就是砍两头,保中间。牛的机构确实太牛,一是不好管理,二是有谈判的资本,三是惯性太大,刹不住车。底层的机构太差,有很多就是为了挣钱,基本素质都不
具备。也是很多不法行为的始作俑者和操作者。如果您关注一下目前警方的行动,我想一定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而处于中间位置的机构,基本已经不用再要饭了,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只怨出身一般,和上边够不着。对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很是看重。而且最重要的是听话,好管理,容易达成一致。在市场上的洗牌过程中,往往这些中产阶级更容易受到青睐。但前提是,您的内功确实是要很强,很强,很强。
通过了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试着梳理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
第一:针对优质客户,资方自己就搞定了,和咱们增信方和助贷方基本没啥关系,所以您也就别惦记了。
第二:我们助贷机构不要在考虑挣金融的钱,二是要认认真真的考虑如何挣差异化服务的钱了。
第三: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相对低端的客户融资问题才是我们助贷机构最该关注的点。对这类客户的资产管理能力将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第四:风险把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化整为零,分而治之。所以,不要总想着我做什么全国的业务。请先立足于自己资源最多的区域,针对自己最为了解的市场和客户,把他们服务好,再图扩大自己的经营版图。
第五:对于资方的选择不要好高骛远,要选和自己门当户对的。城商行、农商行可以开始介入了。
第六:请从源头开始控制风险。收车的事情虽然在以前帮我们转了好多钱,但是今非昔比了。全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不再是说说而已的东西了。
政府的监管和控制金融风险绝不是消灭谁,而是理清业务结构中的主次关系,把最重要的权力放到最可靠的人手里。在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中,最不宜发生变化的资方也要积极地应对和发生变化。市场是要下沉的,客户也是要下沉的。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是现阶段不具备下称服务的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才会有助贷机构的产生,这是市场的选择。
所以说不用妄自菲薄我们的重要性。存在即合理。但是,我们要有尊严的继续合理存在下去。行业需要敬畏,市场需要敬畏,客户需要敬畏。我们不仅仅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要要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做好该做的事。切记,金融是一个钱来得快去得也快的东西。稳扎稳打,细水长流才是应该选择的道路。走过一路荆棘,终现千峰才是我们人生最该尝试的一条路径。
最近感触比较多,写的文章也比较密集。我仍要告知我的读者,我的观点仅代表自己的观点。不见得对,却也不见的错。还是请大家辩证的看待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找出它的症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