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物画家黄均先生

黄均 1914年出生,字懋忱,国画家、艺术教育家。北京人。自幼酷爱绘画。1928年加入徐世昌(洋军阀总统)主办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学画,该会会长金城(号北楼,名画家)和副会长周肇祥(号养庵,名画家),会中名家济济一堂,如齐白石、陈半丁、肖谦中、秦仲文、马普,吴镜汀、徐燕孙、王雪涛等大师分别授课,最初黄均从徐燕荪习人物画,继而从师陈少梅、刘凌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0年,他又拜溥心畲为师,学北宗山水画和书法。1934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毕业后,被聘任为该会助教。1938年进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徐悲鸿任该校校长,对黄均很器重,约定他每周必须交两幅新画,徐诚挚地给予指导,并极力倡导国画创新。黄均先生同徐悲鸿相处八年,在如何推陈出新方面,受益匪浅。

黄均先生从事绘画艺术和教学迄今70馀年。他善于学习,勤于耕耘,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描绘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又努力探索创新,以传统技法表现当代题材,成就也很可观。他兼善山水、花鸟和界画(画古建筑的绘画,用界尺画出,由此得名)皆有独特风格。在近三十年中,他多画兰竹。这些画既来自对实物的细心观察,又参以元明墨竹、兰草用笔用墨的精髓,疏密适当,浓淡得体、含蓄有致,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感受。几十年来,黄均创作了大量年画及单幅画,其代表作中:古典题材的有《文姬辨琴图》、《史湘云醉眠芍药圃》、《琵琶行》、《木兰理妆》、《白居易》、《民族英雄郑成功》等;现代题材的有《英娘试舞》、《心花怒放》、《蝴蝶泉边》、《草原轻骑》等。

黄均先生举办过个人画展,参加过一些全国重要的画展,《文姬辨琴图》荣获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他还参加了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和纽约东方画廊在纽约合办的《中国工笔重彩画展》。他有不少年画和单页画陆续出版。他的工笔仕女画《杨贵妃》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1995年年历单页印行。此外,他还著有《仕女画研究》、《中国画技法》等。

李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今天来参观展览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要看看黄均老师的作品;第二就是要在研讨会上发言,其实我也是黄均老师的学生。虽然现在我也是一名“教书匠”,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的时候,黄均先生所讲授的工笔重彩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黄均老师上课的时候特别认真,同作画一样认真。当时他带我们去怀柔写生,住在农村,睡在一条大炕上。因为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条件非常不好,那时候旅游事业还没有开展,道路建设比较落后,坐在大卡车上颠簸不已。但那里的景色真是美极了,而且黄均先生特别认真,穿草丛、过溪流,非要找到最美的景色才让我们画写生。他与当地老乡的关系也非常好,人家听说是京城来的大画家,于是和黄老师说给我们画一只鹦鹉吧,黄老师当时就答应了。晚上回来在煤油灯底下认认真真地画,并不是应酬画,勾线、上色等等一道工序都不缺.

黄均先生对人非常真诚,是一位认真作画的艺术家、一位认真教书的老师,他在生活方面并不花心思。他在绢本上画工笔仕女,从打稿子到白描稿,一道道工序非常严谨,每天只能画很小一部分,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费这么大精力画画了。他坚持传统技法、认真作画,在这方面黄均先生永远是我们的老师。今天我来这里就是重温黄老的艺术,学习他的艺术精神。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看黄均先生的作品能让人的心静下来。另外,现在经常有人说要超越传统、突破传统,我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自己有没有掌握传统的工笔重彩,如果掌握并熟练了传统的技艺,那么即使再往前走一小步也是进步的。但是很可惜,这些想要超越传统的人懒得下功夫去研究传统,以为自己造字、造词用于作品命名就是创新了。苦禅老人经常说三个字,“真、美、善”,没有真诚是发现不了美的。如果你创造了美的作品,为社会营造美的环境做出了贡献,那就超越了绘画本身的美,就是善。

另外,我要感谢北京画院,这些年办了一些不错的展览。我想恐怕若是对黄均先生不加以大力宣传、举办展览,美术界将会慢慢淡忘这位老先生。作为黄均老师的学生,每当我画工笔画的时候,脑海里总能浮现出当年黄先生认真教学时的光辉形象。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他当场就给我们示范、演示,怎么勾、怎么染,细致极了。所以,我们还要多向黄均先生那一代老先生们学习这种认真教学的精神.

黄正襄(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我虽在辈分上是黄均的叔叔,但是他却比我大十岁。一岁时我就跟他在一起,直到我三十五岁我们才分开,所以黄均很多事情我都是亲历在目。黄均的文采很好,但是很少有人提及,可能现在很少有人提诗词格律了。其实,黄均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并不低于他的绘画水平。唐诗三百首他几乎可以倒背如流,这都是小时候同他母亲学习的结果,我也是他母亲的学生。当然还有一些家传的原因,黄均先生的祖父中过清代的举人,他的叔祖父是清代的翰林。所以黄均在一些公众场合十分注重诗词歌赋,我记得有一次湖南曲园酒家狗肉宴搞笔会,很多文史馆的馆员都去了。当时黄均当场写诗“昔日狗肉做佳肴,壮士入秦胆气豪。今日曲园能盛宴,敢将此味入庖刀”,韵脚和平仄都很讲究。

另外,黄均有很浓厚的爱国思想,一辈子只在一家单位工作。建国前,黄均画画的条件非常困难。当时我们家的条件不好,只能把黄均画的《十二金钗》拿到荣宝斋去卖。当时很多日本人邀请黄均去日本开办的单位工作,可是黄均不答应,一直坚持在学校教书。一开始他在北平艺专做的是助教,后来慢慢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在中央美院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我在李燕先生的基础上补充两点:一是黄均的家学渊源。黄均一家有五位文史馆馆员,这在文史馆的历史上还是没有的。二是黄均的爱国主义思想很坚定。他现在九十七岁了,还天天看电视新闻,不忘关注国家的稳定团结。

陈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于1955年进入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那时候黄先生教工笔重彩课,当时他还不到四十岁,黑黑的头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上课时非常认真,学生请教问题或者请他做示范,他都是有求必应,讲解起来不厌其烦。后来我在创作和教学上也走向了工笔重彩画的道路,这与黄先生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他对我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直到今天,我所用的技法和工笔重彩方面的知识有很多都是从黄先生身上学到的,继承了他既传统又有现代感的画风。

在我的记忆中,有几个时期与黄先生接触是比较多的。一次是在山西永乐宫临摹壁画,黄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之一。当时我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生活都很乐观。黄先生平时喜欢唱歌,虽然当时处于“大跃进”时期,生活工作都很紧张,但是我们在黄先生还有其他先生的精神带动下,生活地还是很乐观。关于黄先生的文学修养,在永乐宫的时候我是深有体会的。那时黄先生作诗我们就跟着学习吟唱。记得词是这样的“挑领黄河畔,纯阳永乐宫。古木参天地,朝花应日红。殿老挥毫暗,栏高落墨重。他年河清日,应有画师功。”那时候我们师生生活在一起感觉其乐融融。后来,在磁县下放时期,我们都要到部队接受劳动改造。生活的确很艰苦,每天扛着沉重的工具走很远的路下地干活,身体上、精神上都经受着很大压力。经过这三年多时间的朝夕相处,我发现黄老师的性格非常开朗,不好的事情不放在心上。好多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情,他不明白也不去关注。你能感觉到他的性格很纯真,有很多孩童的天真、可爱,我觉得这也是他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

再说黄先生的作品,他的画不仅仅是传统的代表,他所吸收的营养是全面的。黄先生十分注重写生,创作有很多写生作品,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现代的造型能力又有传统的功夫。他的审美也不是旧式的观念,而是在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上。希望我们能好好总结黄老师的经验并把它发扬下去。

蒋采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黄均先生的画品、人品给我的印象很深。黄老师从1954年开始教我画画,一直到我1958年毕业。后来我又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与黄先生算是同事,又同黄老师一样在画工笔重彩。后来黄先生又参加了潘絜兹先生组织的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任副会长,所以我们接触的机会比较多。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黄先生的作品,虽然经历几十年,但仍十分鲜亮,似乎是昨天才画完一样。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黄先生使用的全部是传统最好的石色颜料:石青、石绿、朱砂。我现在也坚持使用石色,可以说受黄均先生、刘凌沧先生、陆鸿年先生的影响很大。我想传统的石色如果轻易丢掉,不继承下去是非常可惜的。前两年于非闇先生的展览展出了一幅《玉兰黄鹂》,这幅画的石青色背景非常鲜艳,即使那件作品已经画了有六七十年。因为亿万年形成的石色永不褪色,所以画材对于画种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指工笔重彩画,写意画也是如此。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用的是自己研磨的朱砂,所以现在看来仍十分新鲜。如果换成化学颜料制成的朱砂,恐怕三五年就整体变色了。黄先生当年非常提倡使用石色,但我们那时候还是学生,使用不起这些颜料。文革结束后我们自己也没办法提倡。现在不一样,现在的画家都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能力使用石色。今天暂且不论黄先生的艺术成就,单就使用画材方面就很值得我们学习。相信即使再过一百年,黄均先生的画还是这么好看。这一点是黄先生亲自教诲我的,到现在我的学生也都使用石色,我也算没有辜负黄老师的教导。

我非常喜欢黄先生的《文姬辩琴图》,今天展览中没有展出。这幅作品尺幅比较大,在人物的构图、色彩运用以及一些细节的安排上都处理地非常好。包括主人公蔡文姬,那种少女时代初学弹琴,不太熟练的神态表达地惟妙惟肖,我看过一次永远都忘不了。黄均老师也能画现代人物,这一点对于老先生来说是很难得的。与他同时代的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画现实题材的几乎没有,为什么徐悲鸿先生十分看重黄均先生呢?黄均先生非常擅长画素描,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黄先生的写实能力。在当时的写生课上,他亲自给我们做示范,让卢沉做模特。卢沉坐对面,黄先生拿一张熟宣纸,不打底稿,直接在熟宣纸上用铅笔轻轻的画,画完之后就拿毛笔开始勾线,勾完之后上色,再把铅笔的痕迹轻轻地用橡皮擦掉,一点不受影响,非常的厉害。我现在也不敢这么画,因为在熟宣纸上如果有过多修改是很容易坏的。而黄先生不考虑,他写实的能力就能达到这样的程度。黄先生从旧社会过来,他努力使自己与时代同步,让自己的作品跟上时代,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他那幅《硕果》,那是1957年在干校时期的作品。黄先生对画中的情节是有亲身体会的,画面中人物神情的刻画,色彩的运用非常讲究。所以我觉得黄先生努力地跟进时代,努力地表现现代题材。

朱京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接着前面几位先生谈到的传统问题,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张凭先生请黄先生回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时,黄老已经八十六七岁了。他的一生都在教学,按照李燕先生的话,就是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画画、教学。但是在今天的主流美术里,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能够见到。扩而广之,北京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传统,包括花卉,在主流美术里不多了。为什么?我觉得值得提出思考。一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对现行教学体系提出思考?一个是对这个时代为何不出大师提出疑问?曾经听过袁运生先生的访谈,他说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美术教育体系,我觉得身为一位油画家有这种思考是令人钦佩的。他认为学生一进入美院不是同自己的文明发生关系,而是和西方的文明发生关系。国画系老师自己的作品也是如此,和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文明关系不大,而都是多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我觉得这六十多年来我们的美术教育,“体用”有些倒置,我想不出大师的原因可能也在此。诗文、书法都没有好的根基,根源可能是大的体制所造成的。我觉得这种“质”的变化可能是从1946年开始,之前的美术院校国画系的教学基本还是传统的国画家,包括北京、南方的画家,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比较普遍。虽然当时西方的素描、水彩已经进入院校,但是彼此没有太大冲突。真正的冲突是1946年徐悲鸿重掌美院以后,1947年发生了标志性的“三教授罢教”事件,这是对徐悲鸿改造中国画的方式不满所引发的罢教。从1946年开始,到解放后更是如此,西方的、苏联的美术体系一直笼罩着整个美术教育,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所以刚才李树声先生讲传统的元素可能在民间还能够流传有序,反倒在专业的美术院校里见不到了。我想我们现在既然已经认识到传统是有价值的,是不是可以礼失求诸野?谢谢大家。

李树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首先要感谢北京画院,把中央美术学院该做的事情做了。北京画院是很想梳理自民国以来北京地区的各种画派,以及它的源流演变。如今已经举办过徐燕孙先生、刘凌沧先生、任率英先生,今天又召开了黄均先生的画展,这四位都是人物画领域的代表,而且他们也都是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出身的画家。黄均先生小时候曾有过“神童“之誉,如果大家不翻史料的话可能对这个神童的称誉还不太了解,黄均先生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成名了,在”中国画学研究会“里也是一位小天才。工笔仕女画的传统能不能很好的继承下去,我觉得可能在很多业余出身,即非美院科班出身画家身上可能会有更好的继承。花鸟画也是这样,于非闇先生工笔花鸟画的传统可能在非学院派画家那里研究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在美院教学中却几乎要断档了,教的人越来越少,像金鸿钧老师这些先生也都退休了。对于传统的研究继承,确实很迫切。画院开办的研修班也许可能会对传统的继承起到应有的作用。

今天的展览让我很吃惊,我和黄先生接触几十年,并不太清楚他居然画了这么多不同题材的工笔作品,现代题材的作品也有如此大的数量。我曾编过美院的画册,当时黄先生提供的是《采莲图》,已经属于比较现代的仕女画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均先生很愿意去表现新鲜事物,能够比较好的将新的时代风格与传统技法相融合,而且并不是勉强的技法结合。当然这与他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有很大关系。《白居易像》表现主人公的胡子有虚有实,一根一根线条描绘地非常下功夫,把工笔作品画活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他的《太行山》写生,山水作品、花鸟作品,各种绘画门类的多才多艺也是我今天看展览得到的最大收获。刚才陈谋先生讲黄均老师有很深的文学功底,不仅是这一点,黄老师的音乐修养也很高。当时在田间地头劳动的时候,大家说让黄老师唱颂歌,他唱的也极好。

杨庚新(《艺术》杂志主编):

每次到北京画院参加“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都非常感慨。黄先生的展览也应该算作这个系列的范畴。实际上这是在回忆历史、梳理历史,我们很多宝贵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渐渐地被人淡忘了,甚至是遗弃了。但我们还应该要重视这些,注意总结,不要怕疼,更不能回避这些问题。比如“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这个问题。这一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从西方借鉴了写生,拉近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这是“徐蒋体系”所做的贡献。但同时我们又丢掉了一些东西,比如传统的观察方法,传统的笔墨语言。如今在这些方面的疏离是很可惜的。今天看过黄均先生的展览,我觉得要对他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暂不谈他在继承传统方面所做的贡献,单就人物画的变革而言,黄均先生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他就画了《毛主席接受新疆人民献礼》,这是很难得的。此后,在各个时期他都有表现时代、表现工农兵的作品,就题材来说他确实是与时俱进的。另外就观察方法和笔墨语言方面来讲,我看过他的写生,比如此次展览的《蒙古人物写生》,画的非常精彩,人物的形态抓得很准,造型也很严谨,用笔也不是素描的办法,而是中国传统的“十八描”,并把它改造成自己的语言,这是非常难得的。靴子的质感表现得很到位,我觉得黄先生在观察方法、笔墨语言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很好的去总结。

暮年壮心 赋丹青

工笔重彩画,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念和鲜明的艺术特点,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由于绘制繁索,耗时费力,使一些年青的画家都望而却步。然而现年八十七岁的老艺术家黄均先生至今从事着工笔人物画的创作。

黄均,字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祖父系前清举人,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古诗词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四岁进入北京国画学研究会,从师于陈少梅、徐燕荪、溥心畲等先生学习诗词书画。在众多名家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从三八年到四五年任北平艺术讲师,并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赏识,四七年被该校续聘。黄均先生在该校任教几十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绘画人才,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艺七十余载,黄均先生创作了大量的工笔重彩画。这些作品造形生动传神,色彩浓重艳丽,笔墨工整严谨,线条流畅婉转,刚健有力。《洛神》图中那凌波微步的仙子,回眸顾盼,神态动人,使曹植《洛神赋》诗意得了完美在现《蝴蝶泉边》,是先生在云南大理的写生作品,画中群蝶飞舞,白族少女陶醉在这人间美景中,那微笔甜美的神态,幽美生动的造型,深深印入人们的心中,《天女散花》取材于佛教故事,身着羽衣,脚踏彩云的天女,把百花和幸福散向人间,它不仅成为老百姓过节的吉祥物,更使工笔重彩画深入人心。近作《晨曲》一幢古朴的苗家阁楼上,两个身着银饰盛装的少女,正倾听着早晨那婉转的鸟鸣,欣赏着那烂漫的山花,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把人带入了自然。先生的代表作《史湘云醉眠芍药圃》《沉香亭畔》《吴彩鸾》等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也不知激励了多少年青学子走上了绘画之路。

黄均先生不但擅长工笔人物画,而且在青绿山水、花鸟、界画方面也成就显著。山水画金碧辉煌,楼阁工细富丽,其间人物大不盈寸且须眉皆现。近年来先生深似兰竹入画,墨竹秀劲挺拔,笔墨豪放、浑厚。深得元明用笔,用墨之精华。

黄先生为人谦虚热情,心胸豁达,他不但是一位画家,美术教育家,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对书法、诗词文学、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并且精通英文,爱好戏曲。广泛的吸取,不懈的追求,使黄老才学品德饮誉海内外画坛。

丹青不老,艺术常青。黄均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支撑着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这片蓝天。

学生 王洪正 王洪超

(0)

相关推荐

  • 纪瑞青的重彩写意艺术

    艺术简介 纪瑞青,国家二级美术师, 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省.市组织的展览并获奖,出版<丹青芳华--纪瑞青画集><瑞彩清韵--纪瑞青绘画作品集>等专著.论文在<美术大观> ...

  • 张爱玲画出一种流淌的诗意,这是一种境界

    张爱玲:1969年出生于山东淄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苹重彩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并于2009年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 ...

  • 她的花鸟画出一种流淌的诗意,这是一种境界!!!

    张爱玲:1969年出生于山东淄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苹重彩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并于2009年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 ...

  • 吴冠中:艳花高树——重彩画家祝大年

    苦难的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个苦难的祝大年,苦难的祝大年偏偏以艳花高树来象征苦难的辉煌.--吴冠中 艳花高树--重彩画家祝大年 ◆ 吴冠中 ◆ 像寒不可衣,饥不可餐的文艺,一向抛在生活的边缘.但今天生活富裕 ...

  •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黄均工笔人物画作品欣赏|黄均|工笔|画家

    黄均(1914-2011年),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福州候官县台江圣王庙金墩街人,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 ...

  •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黄均仕女图赏析

    黄均(1914-2011年),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福州候官县台江圣王庙金墩街人,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 ...

  • 工笔重彩人物画家黄均仕女图欣赏

    黄均(1914-2011年),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福州候官县台江圣王庙金墩街人,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

  • 2000年《东方神韵》著名工笔画家黄均画选挂历

    2000年《东方神韵》著名工笔画家黄均画选挂历

  • 著名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羲教授绘画作品欣赏

    著名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羲教授绘画作品欣赏 黄羲教授(1899-1979年) 原名文清,又名文倩,号大蜚山人,是我国著名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 黄羲师从黄宾虹:吴昌硕为他拟定画例.黄羲1930-1 ...

  • 【今日美图鉴赏】著名画家黄均工笔画作品

    黄均(1914-2011年),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福州候官县台江圣王庙金墩街人,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 ...

  • 著名画家黄均仕女画

    黄均(1914-2011),生于北京,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福州候官县台江圣王庙金墩街人.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 ...

  • 著名画家黄均工笔画欣赏

    黄均(1914--),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 黄均自幼酷爱绘画,1928年在四存中学肄业后,加入以金北楼为首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学画.会中名家跻跻 ...

  • 著名画家黄均先生工笔重彩人物画技法讲座

    著名画家黄均先生工笔重彩人物画技法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