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冬天里的集体户

冬天里的集体户

凛冽的朔风中,鹅毛大雪神兵般从天而降,覆盖上黑土地。皑皑白雪填平了沟壑,压弯了树枝,铺展向山川河流,松辽平原变成银白的世界。屯落间,一座座起脊茅草房,房顶苫上厚厚的天然保温层,远远望去,阳光与白雪遥相呼应,勾勒出冬季乡间棱角分明的画面。

屯落西头,矗立着一座几乎被大雪封闭的三间房屋,它就是我们知识青年的家园集体户。

风雪过后,积雪倚上窗台,外屋门被大雪掩埋半截。清晨,同学们不情愿的从火炕上爬起身来,武装上棉装,其首要任务是开启外屋房门。男女同学齐心协力,嘴里“一、二、三”呼喊着口号,身体簇拥一起,挤香油般有节奏的撞向房门。当同学们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撞开房门一尺宽之际,一位同学回身,从柴火堆旁边取过铁锹,手持铁锹把,铁锹伸向缝隙,朝外掀雪。渐渐的,门外积雪一点儿一点儿见少,房门越开越大,身材瘦小的同学率先出门,手持铁锹清理门口。房门大开之后,大家陆续出门,使用铁锹扫帚笤帚等工具,清理出一条小道,延续到路边,才摆布出上工之路,邻里之往来通道。

寒冷的冬季,知青们刷牙洗漱做饭,要费一番周折。牙膏冻成坨剂不出来,需要热水缓开,才能剂在牙刷上使用。水缸里面的水结成厚厚的冰层,手臂挥舞菜刀“哐哐哐”一顿猛砸,直到冰层开裂,才能舀水做饭。至于切菜,更是面对做饭同学的考验,白菜冻得硬度不亚于石头,放置菜墩上,菜刀刃口“咚咚咚”猛烈攻击,好半天,白菜切出寸段长。

在知青下乡的年代,既无电脑欣赏文学作品,又无手机玩耍游戏,就连半导体收音机,在穷乡僻壤的农村,也难得一见。但是,寒冷的气候,艰苦的生活环境,难以阻碍青春活力的焕发。冬天,昼短夜长,收工后男女同学聚集在东屋,分片包干各取所需进行活动。首先是甩扑克打升级,男女同学四人,坐在火炕上,鉴于取暖,一床棉被蒙住下半身,四只手伸向被面轮番抓起扑克牌,出牌时,对面女生出错牌,我会用脚触碰对方腿部埋怨她,嫌她出牌技能差。

“就你出牌香,行了吧。”

对面姑娘也不示弱,伸腿踹我一脚,送我一个白眼仁。

其次,有的女同学会抓住一名男同学当公差,让男同学双手撑开毛线,女同学手缠线团,为毛衣倒拢。再有,就是用现代人话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讲故事。同学之间,你讲一段儿,我接一段儿,其内容大多为杀人破案,狐狸成仙进入民宅,孤女坟茔女尸变成鬼,装扮入时迷倒某屯小伙。听后令人不寒而栗,女同学去厕所,三两结伴不在话下,我一个小伙子,只身一人去厕所,心里也胆儿突的,不时回头张望,总感觉背后有个鬼影晃动。

折腾到半夜,饿意侵袭胃肠,做饭的同学一声呼喊:“有饿的同学没有,请举手,我烧火热乎大饼子。”

“我饿了。”

“我也饿了。”

同学们纷纷响应吃饭号召。

冬天里的集体户冷气泛滥,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点染着青春的情趣。

(完稿于2018年11月)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王秀海,笔名知青,1970年下乡1972年回城工作,1987年自考毕业,2008年退休,热爱写作,长篇小说《弯弯的小河》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