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渐渐消失的上海弄堂
忆江南|渐渐消失的上海弄堂
江 雁
有人说:没逛过弄堂,就不算真到过上海。如此说来,我一定是到过上海的人了。
然而上海的弄堂实在太多了。即便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上海人,怕也不敢说自己走完了这个城市的每一道里弄。作为异乡人,我们也只能在历次短暂停留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弄堂,去感受老上海的风情,闭目想象一下十里洋场的热闹。
老城厢不妨作为首选。
在很多人看来,迷宫一般的老城厢,是上海的灵魂,也是这座国际大都市沧桑兴衰的缩影。
这样说不无道理。作为近代上海的发源地,老城厢可是申城的根。
所以你看,上海弄堂的历史其实并不悠久,也就不到200年。它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既有江南民居的传统特色,又引进西方联排住宅的布局方式。只是那些青石板大概是上了年岁的,它们安然躺在弯弯曲曲弄堂里,任来来往往的脚步斑驳了它们的身躯。
到老城厢走一走,不论城隍庙、上海老街、巡道街,还是文庙街、梦花街、旧仓街……旧市新弄,无处不展现出上海弄堂最原味的一面。
想吃老上海梨膏糖么?老城厢是可以寻得着的。还有五香豆、老上海生煎、小笼包,等等。既是最原味的上海弄堂,自然能够品尝到最原味的上海小吃。
倘若在哪个里弄遇上个小吃店,不妨进去坐上一坐。既有美食,没准还能听哪位老先生免费为你讲述上海滩的传奇故事。那个时候,你可能会忽略掉上海高高在上的现代化程度,而惊诧于它的市井气十足。
其实很正常。如果少了这样的人间烟火,上海也未必能成为今天的上海。所以上海人也未必都如外界所说的那样,精致的功利着。那些在清晨端着便盆出入公厕的,他们生活得很粗糙,但谁都不等否认他们也是上海人。
和老城厢的原味弄堂不同,新华路多了太多的异域风情。
新华路素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的美誉。尤其新华路329弄,不长的路段上,错落有致伫立着百余套风格不一的老洋房。不同的风格,基本就暗示了它原主人是来自于哪个国度。所以,这里又被人们称之为外国弄堂。
怀念故土从来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哪怕是远渡重洋的侵略者,也会怀有浓重的思乡之情。于是,他们自会在住处打上了本国的烙印。若是有人突然被空降到新华路329弄,恐怕会被误认为去了某个欧洲小镇。
但不管怎么样,它们终究成了上海一道美丽的风景。
静安别墅,是上海最大的新式里弄住宅群,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南京西路1025弄1~198号。
和上海的许多弄堂一样,静安别墅附近有静安寺、美琪大戏院、善终里、蔡元培故居、胡公馆、周璇故居等著名景点。
这座建于民国21年的别墅群,占地2.5公顷,有楼房193幢,是上海民居中的一个缩影。喜欢张爱玲小说的人,应该知道她在《色戒》里曾经写到“印度珠宝店”、“西比利亚皮货店”和“凯司令咖啡馆”,这些都是开在南京西路1025弄的沿街处。所以,这里自然成了《色戒》电影的取景处。
上海就是如此,几乎每一条弄堂都有它们各自的故事,几乎每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我们都有可能在历史或者文学作品里和他们会过面。
比如,安宜坊里有周韬奋故居,大亨弄堂曾住着当年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荣德生,愚园路749弄住过伪特工总部头号人物李士群,伪上海市长周佛海和黑社会老大吴四宝。等等。
上海弄堂,一天的不同时间,有不同时间的味道;一年的不同季节,有不同季节的风景。至于哪一种感觉最令人欢喜,完全取决于浏览者自己。
不过呢,无论谁想去看上海弄堂,最好都不要错过秋天。那些金黄色的梧桐树叶,和街道两旁的石库门、亭子间相得益彰,构成一幅温馨的暖色调图画。
和北京的胡同一样,弄堂曾经是最具上海特色的民居形式。但是历史的变迁,让老上海数以万计的弄堂慢慢消逝。
有人曾经统计过,解放前夕的老上海,还有弄堂3840条。到了2000年,弄堂的数量只剩下2560条,2013年更是锐减到1490条。
而今,又是七八年时间过去,不知道那些曾经鳞次栉比上海弄堂,还幸存多少?
据说,上海浦东世纪汇商场的LG2层,设置了老上海风情一条街——1192弄。那里以老上海弄堂为载体,布置了不少怀旧的场景,颇具民国风情。
我有些担心: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上海弄堂只剩下这一道高仿的1192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