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分析: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政治学科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思想政治2021年,江苏、广东、福建等八省市将实施新高考。2021年1月23日至25日,八省举行了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本次适应性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下面将本次试题作简要分析如下:01  试题分析(一)总体试卷题量与2020江苏高考试卷对比分析年份类别考试时间题量题型和分值分布2020江苏高考100分钟33+466+542021江苏模拟75分钟14+542+58(二)各版块所占分值与2020江苏高考试卷对比分析年份类别分值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选做题2020高考分值40202028122021模拟分值2020183012(三)本次适应性考试具体题型与分值分析类型题号题型分值考查范围及切入角度备注客观题1-14单项选择题42分涉及经、哲、政、文四个模块必做题主观题15非选择题(1问)9分考查《文化生活》中核心知识点——“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必做题16非选择题(1问)11分考查《经济生活》产业政策及原因17非选择题(1问)10分考查《哲学》认识论知识,分析怎样避免陷入“信息茧房”18非选择题(2问)16分(一)第1问考查《政治生活》基层社会治理,从不同主体的责任角度切入,以此考查学生对不同政治行为主体的性质、职责(职能)、宗旨等知识的考察;(二)第2问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回应“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是否会妨碍其他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19非选择题(3选2)12分考查内容涉及《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学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三部分,每部分设计1个问题,从中选做两小题作答。每问6分,满分12分。选做题

02  试题特点1.紧扣时代主题,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性这次适应性考试命题仅仅围绕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融入“十四五规划”内容,聚焦脱贫攻坚,选材全国人大立法,着眼扩大开放新举措,彰显立德树人时代性;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对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例如第1题、第2题、第3题、第13题等。2.坚持价值引领,发挥学科育人方向性本次命题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学科育人资源,助力学生培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提升道德修养。通过精心设计背景材料,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8/9/11/12/14题等。3.弘扬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民族性本次试题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通过精心设计背景材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和价值。第15题,以国粹“京剧”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理念,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3.继续深化改革,强化关键能力应用性本次命题贯彻新高考内容改革要求,以新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南,结合学科特点,遴选确定重点考查的关键能力,突出信息整理、论证与阐释、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提升人才选拔效果。(1)强化信息整理能力考查,引导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试题强化信息整理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第16题,以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为背景,2019年前后我国对待光伏产业政府应采取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要求学生推断的产业政策应发生怎样的变化,试题不但考查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而且考查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2)强化论证与阐释能力考查,助力学生提升思维品质试题强化论证与阐释能力考查,助力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效果。第17题以“信息茧房”为主题,通过对市场经济下一些互联网平台为自身经济利益而固化已有思维、排斥相异观点的具体描述,要求学生分析怎样才能破茧而出,避免闭目塞听、作茧自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学生回答此题必须联系情境内容,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和归纳,从认识论的视角加以阐释说明。(3)强化辩证思维能力考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试题高度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通过精心设计试题情境和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5题以新时代京剧的发展为背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选择一方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释;还有第18题第(2)问,对“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是否会妨碍其他地方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做出回应,考查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03   备考建议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这次联考很多试题非常新颖,考题材料灵活丰富,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无疑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适应性考试,教师可以根据命题趋向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复习,调整备考节奏,为6月份高考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建议如下:(1)要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原理、观点,突出重点内容和高频考点;(2)要联系教材已有内容分析考纲要求,对于教材中没有出现或呈现不清晰的考点进行分类处理,理解掌握其中有价值的知识;(3)要关注知识拓展延伸,注意新知学习,包括时事热词、人文知识和学科新知,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拓展与迁移能力;(4)要理清知识内在联系,注重逻辑关系,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按学科逻辑关系构建知识体系,以时事热点为主线,按生活逻辑挖掘知识联系,使以往掌握的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变为体系化的知识系统。2.继续精选针对性强的模拟试题,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面对新高考,老师必须率先做出转变,在二轮复习课堂中不能因循以前老模式,需要按照本份试题模式要求和考查的能力方向进行有效的指导;要以本次高考模拟性训练题型为主,参考山东卷和全国卷,以及这次其他七省题型,让学生进行少而精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意识;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学习,关心社会,分析热点,在对实际问题剖析、解读与推导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本次模拟高考题型分析训练为抓手,进行必要的题型训练,提高实际答题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要突出主观题训练,以少而精的经典题例,训练审题技巧和答题方法,在审题训练中重点关注素材解读;明确材料主旨和关键词句,做好知识定位、指向定位和主体定位,以此为基础进行答题构思、组织答案。(2)要突出训练讲评,做到少考多讲,老师要讲清试题立意、构题形式、答题思路、易犯错误等;学会事理交融的答题方式,关注答案的条理性、结构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规范性,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切实提高答题能力。3. 继续深入学习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标,更加关注时代热点,努力让复习课更具有实效性。本次适应性考试试题情境均反映时代热点,非常契合《课程标准》(2020版)突出“五育并举”的新变化,还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注重考察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知识与必备能力,注重考察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内在本质联系,要抓住每节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突破,要进一步明确知识讲解与能力训练的内在逻辑关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试题与课本的有关知识相结合,进行思考和探索;要讲究效率,善于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与方法,帮助学生科学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知识网络系统,切实提高后期每节复习课的教学效益。以上分析与建议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撰写:赣榆区高中政治学科中心组   整理:王常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