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由冲澡想到的
由冲澡想到的
晨起冲澡,温度偏高的热水让人一激灵,家家户户房顶上闪闪发光的太阳能热水器当即闪出脑海。那是多年前回农村老家,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幕。当时就想:在“干旱甲天下”的甘肃中部地区,家里能用上淋浴了,可真是个新奇事。
我的家乡,在榆中南部一个叫沿川的地方。说是川,其实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光秃秃的山,诉说着黄土高原上的贫瘠,土地有一多半是浇不上水的旱地和山地。在靠井水吃用、全力应对温饱的年代,有时庄稼都被晒死了,何谈洗澡?!夏天实在耐不住了,拎水擦擦,涝坝、很远的小河里、水库边泡泡,甚或下雨时光膀子淋淋。后来小河也干了,距我们村4里地的不属于我们那儿管辖的水库,有几年蓄水也很少了,洗澡更成了一种奢望。因缺水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集体时,一个农民欲进城购物,向生产队长请假,队长不允许;他非常生气的说,我今天早上把脸都洗了,你不准假,我白白把水浪费了。
那时的老家农村,靠天吃饭。洗不了澡,缺水是基本原因,缺钱是根本原因,缺乏卫生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落后贫穷,不仅束缚住了人们的手脚,更束缚住了人们的思想。
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聚焦三农、精准扶贫政策的强力推进,家乡退耕还林绿了大片的山,农民外出务工大开了脑洞。乡村机井的快速涌现,弥补了水的短缺,大量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菜花等作物,宽泛了手头;卫生健康观念也逐步跟上了国家的步伐,由自给式的挑井水、简易机压水、电泵抽水到政府投资的自来水工程的日益完善。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就随之普及了起来,想冲澡就冲澡已是比较惬意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农村的“厕所革命”需要水,种植养殖需要水,发展需要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更是离不开水。合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节约用水,则成了我们每一个公民必尽的义务和责任。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白锦刚,1959年8月出生,甘肃榆中人,从戎23载,就职于青海知名文化产业——纵横文化20春秋,长期从事政工和党务工作。青海诗词学会会员。喜爱文字,偏好诗歌,近百首现代诗、散文散见于纸刊《云梯关》、《青海诗词》及“冬歌文苑”、 “西部放歌文学社”、“青藏线老兵之家”网络公众号,8首习作收录于诗歌集《歌向远方》(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经销)。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