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麦 客

麦   客

张志荣||甘肃

当又一个麦收季节到来,一台台收割机忙碌在田间地头的时候,看着机械化程度这么高的收割效率,分分钟就能收完一块麦田的情景,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我的父辈们当麦客的经历。

我的家乡在山区,从古至今,父辈们以种地为生。由于受到气候、水源等影响,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为主,收麦子是夏忙的主要农活。河西地区各地小麦成熟时间有个把月的差异,我的家乡属晚熟区,每到收割季节,家乡的农民就由北向南及民勤、凉州,由南返北及永登、景泰,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一路收一路走。等走到自家门前,自家的麦子也熟了。也有一些以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通过给他人收麦获得收入,从而也就有了一群以割麦为生的人,不论属哪种形式,但都被人们统称为“麦客”。

麦客是贫困地区的产物,指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他是农民外出打工的一种方式,即每年麦熟季节,农民专门外出走乡到户,犹如现在的农民工一般,替人收割麦子,俗称“赶麦场”。但对麦客本人而言,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必须有强壮的身体、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渐好转,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种田的不断进步,这种传统的劳动方式已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它却成为地方的一种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永远的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盛夏六月,正直麦黄时节,但这时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常有因不能及时收割受风雨灾害造成减产减质。麦客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他们的存在,极大的缓解了广大农村地区在夏收时节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与人手不足的困境。麦客大多成群结伴,有男有女,其中有兄弟同随,也有父子同行,甚至夫妻相伴。基本装备是一把木镰——肘肘,配几张磨得飞快的刃片,一个脏兮兮不知本色的铺盖卷和一件老棉袄,一眼便能认出他们的身份。他们大热天还穿着棉袄,原因是白天披上棉袄太阳晒不透,晚上可以当被子盖也可以当枕头枕,可以说是一衣多用。

据父辈们讲,上个世纪夏收期间,天还没亮,那些南里北里缺劳力的农户或者富足不想自己吃力的人家,到“钓鱼台”上(即: 一个人员相对集中、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早早来挑选心仪的麦客,活少人多时麦客们期待自己被选中,活多人少时东家就得求麦客。麦客为了不误功夫,饭一般由东家送饭到麦田,顺便要提上磨镰刀用的水。他们在田地里草草吃过饭,乘磨镰时得到片刻休息。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不少麦客的头发会滑稽地少了几块,那是试验镰刀是否锋利自己剃的。

麦客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在我们这里形成的,已无据可查。所能知道的,只是麦客作为甘肃河西特有的“生态现象”在特定的年代特殊的存在着。我虽然没有当过麦客,但我也参加过收割小麦的工作,在烈日炎炎下,真正体验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的艰辛与不易。

现在每年都有大量收割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又叫跨区机收小麦,他们因和麦客有着相似点,被称为“铁麦客”。砸了麦客饭碗的铁麦客更加快捷,一次就可以收割脱粒,省去了运输碾打等繁重劳动的经历,秸秆还田提高土地肥力。以前要忙月余的夏收三五天就忙完了,青壮年又可以外出打工了。

《白鹿原》里面的故事就是从一群麦客开始的。那时候的中国还没解放,土地都是在地主的手里,谁都知道地主不可能下地干活,所以穷人要想生存就得到地主家给地主割麦子来赚取钱财。那些贫苦的老百姓大热天的用镰刀一刀一刀的割麦子,想想就知道有多辛苦了。麦客们走南闯北的割麦子,就是为了生存。解放了虽然农民有自己的土地,但是麦客这个行业依然存在,如今能看到收麦子的季节有很多的收麦机子,那些开机子的人就是麦客,他们和以前一样给人收麦子,各村各户,甚至跨县跨省的收麦子,只不过不一样的是以前用的是镰刀,而如今用的是机器罢了。

随着年龄增长,怀旧心理日重一日,看到家里前辈们用过的镰刀、木杈、木锨、竹筛、簸箕已经闲置,过去的麦客也湮灭了,不由得感叹时代发展真是太快了,甚至来不及更新传统农业观念,传统的劳动工具和手段就已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应倍加珍惜,现代农民理当更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新天地,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新生活。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张志荣,1957年出生,1976年12月入伍青海某部,1991年7月副营职转业甘肃省古浪县工商局后任党总支书记。退休赋闲,喜爱笔耕。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0)

相关推荐

  • 散文|听高山流水讲述《麦客》的故事

    [散文悦读] 作者简介 ★李化锋,网名:高山流水,蓝川散人.陕西蓝田厚镇先庄村人.文学爱好者,喜欢雕琢文字,游戏韵律.让心花在笔尖绽放.作品散见多家网络平台. 麦  客 六月,麦子黄了. 又是一年龙口 ...

  • 坡刘村史 经济 小麦的收割

    小麦的收割 一.割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收麦主要靠人力.坡刘村人收割麦子的方法,一种是镰刀割,一种是用芟(sān)子芟. 镰刀割麦有偎镰和走镰两种.偎镰是人蹲在地上一镰一镰的割,割一把向前移一下, ...

  • 麦黄季话麦客

    上周回正宁,时值收麦打碾季,公路两边随处可见成排结队的收割机,整个早胜大街更是被收割机所占满,雷沃谷神.谷王.久保田.春雨金麦客--挤扎成一道特珠的风景线. 时代在变迁,人们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 关中麦客回忆之:《引言》

    关中麦客回忆之:<引言> 文/崔岳 麦客是一群有千百年历史.每年达十几万人形成的类似于今天的民工潮一样的大军,麦客不同于长工.短工,也不同于农忙时才出现的"忙工".他们 ...

  • 李万锁 | 麦子黄了

    临近端午,关中平原上便呈现出了一片片金黄.麦子黄了,绿色成了点缀,村庄淹没在金黄色的海洋,到处是一副丰收的景象. 和大秦岭遥遥相望的北山角下,有我美丽富饶的家乡.五月的花事已经悄悄打烊,大片大片的绿色 ...

  • 想到早已逝去的麦客

    在我们国家的北方地区,小麦是主要农作物,在收割小麦的时候,专门请来割麦子的帮手,关中人就尊他们为"麦客":前来参与收割的麦客们自称为"撵场":撵场.麦客其实都是 ...

  • 怀念麦客

    怀念麦客 文丨贺万春 上个世纪,是麦客的世纪.那时,农村有一种人,在麦收时节出现,一时间活跃在田间,人们称他们为麦客.这些年来,我常常在麦收到来之际怀念起他们.为什么?每每麦收来临,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他 ...

  • 陈凡文丨怀念儿时麦收季

    杏儿黄,麦收忙.春天归去,夏天来临.一年一度的麦收季节又开始了. 自从我到外地参加工作以来,就几乎再没有进过麦田里,麦田从此就像是一段故事永远成为一份记忆搁浅在我生命的深处,我好想在麦田里的那些人,那 ...

  • 苏宪权丨一夜熏风芒种来

    芒种,是在布谷鸟固执的鸣唤中分娩的,是在农民的擦拳磨掌中跑来的,是在跳出农门的农家子弟的惴惴不安中闯来的-- 进了芒种,便是仲夏了.<易经>将八卦之一的离卦置于仲夏,而离卦象征太阳,象征火 ...

  • 关 中 麦 客 记 忆 【文/陈之耶】

          关  中  麦  客  记  忆                  [图文/陈之耶] [麦客,在关中平原上消失了]      麦客,这群不知存在了多少年代的人群,在北方陕甘宁文化史上起着独 ...

  • 冯晖:【夏收的故事】

    夏收的故事 ◎冯晖 [作者简介]:冯晖,系陕西省旬邑县原底中学退休教师.祖籍陕西省彬县香庙乡冯家村.自幼喜欢文学,由于工作.家庭而搁浅.退休后旧笔重提,歌颂生活.塑造的人物贴近生活,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